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格责任原则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本依据,其从产生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产品责任法领域内举足轻重。中国<产品产质量法》是一部重要法律规范,其采用了严格责任原则,但针对不同责任主体,其并未把严格责任原则作为统一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因此在中国产品责任法中,正确理解中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正确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直接关系到生产者、销售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社会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由于立法宗旨的不同以及对消费者保护的政策等具体国情的差异,各个国家对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范围的规定各不相同,其中对包括软件在内的信息产品是否可以适用产品责任法分歧较大,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缺陷软件致害后以违约或一般侵权提起诉讼难以充分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软件完全具备产品属性,将其纳入产品责任法进行规范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当前应扩大产品责任法适用范围,使套装软件生产者承担严格产品责任。  相似文献   

3.
产品责任中,基于危险分配以及平等保护市场经济中各方主体利益的需要,应对产品责任中的责任主体———生产者与销售者所适用的归责原则有所区分,令能够控制产品缺陷风险,且能够通过保险机制和产品价值机制分散风险的生产者承担无过错责任,而令善意的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如此才能在保护被侵权者利益的同时,也能维护销售者利益,从而促进商品流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品是包含一定的必要劳动 ,具有一定的价值 ,并正在发生或已经流通的一切物。产品缺陷应包括两方面 ,即相对的质量缺陷和绝对的安全缺陷。我国产品责任法应该采用过错推定原则 ,此原则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产品责任法范畴内的抗辩包括一般抗辩、免责抗辩、减责抗辩。我国现行产品责任的赔偿范围比较狭窄 ,应依据我国的国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发展水平(state of art)抗辩,又称为发展风险(development risk)抗辩,是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中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美国在经历了对于发展水平抗辩和产品严格责任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的反复论证后,用成文法的方式承认了发展水平抗辨.欧盟则在1985年的《欧洲产品责任法指令》中就较早的将其纳入到产品责任法中.我国应当一方面借鉴欧美相关制度中对于发展水平抗辩定义和适用范围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的构建,同时应当通过国家补偿制度和行业基金实现对于消费者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缺陷是产生产品责任的关键和依据.在产品缺陷三个类型(制造缺陷、设计缺陷及警示缺陷)中,产品设计缺陷影响、争议最大,尤其是它的归责原则方面.它归责原则的争议主要涉及对过失责任和严格责任的选择.《侵权法重述》①(第二版)规定了严格责任并使之在产品责任领域统治了较长时间.后来的《侵权法重述》(第三版),推翻了《侵权法重述》(第二版)中很多激进的思想,规定将过失责任适用于产品设计缺陷.但这一做法是武断的,在司法领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原则,依然是严格责任和过失责任两种原则并存.  相似文献   

7.
中外产品责任抗辩事由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美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责任抗辩事由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我国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责任抗辩事由的规定从总体上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保持一致,但也存在抗辩事由规定过于单一,内容不够全面、具体等缺陷,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责任认定上存在特殊性,选择过错责任而非严格责任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责任的主要归责原则,有助于实现“预防风险、鼓励创新”的价值目标。对人工智能产品技术支持者的责任认定,可以类推适用产品责任中的现有技术抗辩,即以“现有技术水平”作为认定其是否存在过错的标准,而“现有技术水平”的具体内涵需要结合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综合考量。对人工智能产品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认定,不宜类推适用避风港规则,可以类推适用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管理者所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也就是以安全保障义务的有无和履行情况判断其过错。  相似文献   

9.
缺陷产品对消费者造成损害 ,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承担严格的民事责任。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充分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扩大了产品责任义务主体范围 ,但是 ,在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仍存在不足 ,特别是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 ,与发达国家产品责任立法仍存在差距 ,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亦不利于有效地遏制生产者、销售者的恶意和不负责任行为 ,最终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适用对象、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是产品责任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产品的范围、缺陷的认定、责任人和权利人范围必须规范、明确。产品责任性质为双重责任 ,归责原则为无过错责任。因果关系认定中体现对受害人倾斜的立法意图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原则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品责任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在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越来越呈现出重要性,而跨国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也随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结合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特殊性,根据冲突法一般理论,比较和分析国际上针对国际产品责任案件的各种法律适用学说和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需要针对产品责任适用专门的冲突规则,将侵权行为地原则和最重要联系原则结合起来,作为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2.
产品责任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在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越来越呈现出重要性,而跨国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也随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结合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特殊性,根据冲突法一般理论,比较和分析国际上针对国际产品责任案件的各种法律适用学说和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需要针对产品责任适用专门的冲突规则,将侵权行为地原则和最重要联系原则结合起来,作为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正式施行的《侵权责任法》沿袭了2000年修改的《产品质量法》中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严格责任原则。然而,将产品的缺陷责任笼统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不太合理,只有将其缺陷类型进行分类对应归责原则,才能更好的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在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不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欧美产品责任法立法体系比较完善,在产品的界定、产品缺陷、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善的描述.我国企业要使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并防范产品责任风险,就应当做到:增强安全产品意识,减少产品不安全因素;通过保险途径转移产品责任风险;积极收集证据,充分行使抗辩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美国现行产品责任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形态即"相对优势"严格责任与企业责任的概念辨析和责任利弊的比较,阐明"相对优势"严格责任是实现与产品有关损害的社会成本最小化的有效标准.我们应从美国产品责任领域严格责任发展完善的轨迹中探求启示,以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立法.  相似文献   

16.
保护消费者利益,兼顾生产者、销售者的利益是世界各国产品责任法的共同追求.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处于初创阶段,在产品范围、缺陷及认定、归责原则、损害赔偿范围等方面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对立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输血感染侵权归责原则的讨论大多局限在法律技术层面,即通过对"产品"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探讨,分析输血感染责任是否属于产品责任范畴,从而实现对相应侵权归责原则的论证。然而即使承认血液及血液衍生品是产品,血站和医院仍可依据"发展风险抗辩"而免于承担无过错责任。决定输血感染侵权归责原则的关键应当是: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内,通过对输血感染风险的合理分配,实现相应的社会政策目标。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对输血感染适用无过错责任更符合相应政策目标,且能够与现行侵权责任法体系平滑衔接。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法》第59条,也就是医疗产品责任的请求权基础,仅适用于"产品—服务结合体"致患者损害的情形,医疗机构系以服务提供人身份承担严格责任;至于医疗机构充任生产者或销售者的场合,则适用第43条。第59条乃是第五章产品责任外的独立规整,令医疗机构承担严格责任的理由,是出于法政策的考虑,而不是法解释学的成果。医疗机构于第59条构造中的地位,颇类第43条中的销售者,故第59条的未尽事宜得类推适用第五章有关销售者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关于软件存在缺陷导致损害,其提供者是否应当承担类似于有体物产品责任的严格责任,中国现行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指出无形并不构成确立产品责任的障碍,软件应当被视为产品,但要考虑言论自由的约束;对规模化生产和销售的安全关键软件适用产品责任;应当把未将软件投入流通的、软件投入流通时缺陷尚不存在的及投入流通时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软件缺陷存在的3种情形作为生产者的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高技术化的批量生产、销售、消费社会中,为了保护弱者性质的消费者,有人强烈地主张企业的社会责任,严格产品责任是作为对缺陷产品的法律产物而出现的。然而,对于产品责任,在判例上各国并未摒弃过失责任,因为严格产品责任并不是发生损害即发生企业责任的所谓"绝对责任",至少"缺陷"的存在成为责任发生的前提,由此决定了缺陷在严格产品责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