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 前不久才结束的中国朝鲜族文化研讨会,是一次广泛地研讨我国朝鲜族文化的性质、现况和远景的饶有意义的学术会议。在此之前,我国朝鲜族学术界对于我们朝鲜族的文学、艺术、新闻、教育和民俗等的现况与展望的分门别类的研讨已经进行过多次,而广泛地探讨我国朝鲜族的文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其现况与远景又是如何等问题并加宏观考察的学术会议却举行得很少。这一来,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对于朝鲜族文化的具体部分和具体问题,我们倒是知之颇详。至于从宏观着眼,我们的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它形成于何时?它与母体文化亦即朝鲜文化具有怎样的关系?与主体民族汉族的文化的关系又是如何?我们对于这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与朝鲜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在今天的朝鲜族中似趋衰落,但它并没有彻底消逝。萨满教在其漫长的变迁过程中,已和朝鲜族文化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并深入到朝鲜族民众的潜意识之中。即使它或许不再是一种独立的宗教,但其影响仍将在朝鲜族文化的各方面感觉到。全面论述朝鲜族萨满教文化,非笔者力所能及,本文仅就萨满教与朝鲜族文化的关系,萨满教对朝鲜族文化的影响做一大致观照,进而简单探讨民族文化形成的某些规律,以就教于硕学、同仁。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生活在广阔的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人民,决心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统治,同祖国的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十四年的浴血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伟大的斗争,为朝鲜族革命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条件,使朝鲜族的大众化的文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当时,抗日战士和革命群众创作了许多文艺作品,在朝鲜族人民中流传最广的首推抗日歌谣、革命话剧和民间文学,而革命话剧则不仅演出频繁,  相似文献   

4.
延边朝鲜族是以朝鲜半岛的音乐文化为根基,在中国社会主义体系中又保存着民族共同体同质性的少数民族.延边朝鲜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传承和发展了朝鲜族的民谣.本文将延边朝鲜族民谣分为机能与非机能民谣,分析了社会主义中的现实主义对朝鲜族民谣的影响,以及朝鲜族民谣的传承与变异状况.  相似文献   

5.
黄凤龙是有才华日臻成熟的朝鲜族剧作家。建国以来,他已创作了五十多部戏剧作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他不仅以自己深受欢迎的作品为朗鲜族人民所熟知和爱戴,而且通过创作实践为朝鲜族话剧艺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和丰富的经验。为了使我们朝鲜族的话剧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对他的成长过程、作品特色和艺术成就作一番探讨,是很必要的。 (一) 剧作家黄凤龙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吉林省安图县茶条沟的贫农家里。解放前,他勉强读完小学后便不得不到日本人经营的药铺里当店员。从那时起,他就  相似文献   

6.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其舞蹈分外绚丽而又历史悠久。自从朝鲜半岛分成南北两半,朝鲜民族又散居于世界各地以来,不仅南北朝鲜的舞蹈渐渐各异其趣,散居世界各地的朝鲜族舞蹈也各具特色。尤其是我国延边朝鲜族的舞蹈,更是以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审美追求和特征而获得了有口皆碑的艺术效果。(一) 众所周知,任何民族的舞蹈艺术要想得到发展,首先都得以发扬固有的舞蹈传统为前提,然后才谈得上吸取其他民族舞蹈的精华化为已有。延边朝鲜族舞蹈也是如此。优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文化遵循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自身文化发展的特殊性 ,形成了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唱歌,①是二十世纪初盛行于我国朝鲜族人民之中的韵文诗歌,指的是用现代乐曲谱成的歌词部分。唱歌这种诗歌形态,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朝鲜。它于二十世纪初传到我国东北境内的朝鲜族人民之中后,作为一种真实反映他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主要文学形式,很快就传播得十分广泛。笔者出于继承朝鲜族诗歌创作传统的目的,想通过本文对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朝鲜族人民之间的唱歌作品(主要以笔者收集到的作品为中心)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其文学地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历史悠久,文化特点鲜明,其音乐既保留了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又吸收了东北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本文分析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类型,希望由此探索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的精华,挖掘朝鲜族音乐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0.
金学铁的人生观、文学观与《激情时代》全盛镐著雷子金译一我国朝鲜族小说家金学铁(1916-)于1986年8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激情时代》,是其代表作之一。它既相当形象地展示了我国朝鲜族的抗日武装斗争的风采,又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思想、艺术情趣和美学追求。它不...  相似文献   

11.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40周年大庆之际,我校朝鲜语言文学系受延边大学的委托,于1992年8月26日至28日在延边大学召开了中国朝鲜族学术文化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较全面地对中国朝鲜族学术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其表现进行一次以学术讨论形式的反思。与会者主要围绕着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朝鲜族文学、语言学、新闻学及艺术发展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果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中、朝人民几千年的友好史册,既凝聚着汉族人民与朝鲜人民之间的血汗结晶,又载记着我国边区少数民族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斗结下的友谊硕果。朝鲜《李朝实录》,以大量、丰富的史实,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友好历史。它通过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历史活动,在中、朝人民之间搭起了又一座友谊之桥,这种友谊是很值得回顾的。本文拟就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相互接近,经济交流,通婚、语言交往和风俗的相互影响,以及朝鲜族在清帝国草创时期的历史贡献等,谈一点个人浅见,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就人的社会意义而言,文化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特定文化能否得到有效传承,直接决定着特定人们共同体继续存在的可能和意义。从人类历史来看,传承文化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多样,其中最直接、最有效而又最具形式化特征的方式和途径毫无疑问就是教育。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迁徙移动特征显著,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机遇而形成跨界移动的突出特点。在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积极应对生存发展和竞争压力的过程中,朝鲜族发展了特色浓郁的教育文化,形成鲜明的教育信仰,增强了朝鲜族的集体意识,在传承朝鲜族文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研究中国朝鲜族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及巩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朝鲜族已成为我们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自我意识、认同意识和国家意识逐步形成。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朝鲜族为开发中国东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韩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朝鲜族戏剧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许多民族艺术面临萎缩乃至危机。朝鲜族戏剧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应在普及朝鲜族戏剧教育、开拓朝鲜族戏剧新市场、改革朝鲜族戏剧体制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可以从戏剧学、教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朝鲜族戏剧,探讨朝鲜族戏剧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的炕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因素,同整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复合文化性质的暖炕,从古至今历尽沧桑,悄悄地对朝鲜族的体型、生产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饮食生活、礼仪节俗、原始信仰、民间艺术、民俗娱乐以及整个文化活动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深中肯綮地研究它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朝鲜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大家庭,这个民族大家庭称做中华民族。中国朝鲜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既具有与其他兄弟民族相同的共性;同时,又具有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个性特点。本文试从历史、文化和心理三个方面,对中国朝鲜族的个性特点略加阐述。一、中国朝鲜族的历史特点中国朝鲜族并不是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民族,而是迁入民族。越境迁入,是中国朝鲜族历史的开始,也是中国朝鲜族历史的特点。这个显著特点又决定了中国朝鲜族一系列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特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战乱、饥荒、封建暴政,特别是由于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朝鲜族文化研究近些年来林林总总,主要可归纳为朝鲜族是跨国迁徙而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具有可融入的文化传统,又具有中华文化和朝鲜半岛文化的双重特征,朝鲜族文化价值的不断延伸,也不断打磨而光大了朝鲜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培养朝鲜族干部、师资和科技人员为重点的综合性民族大学,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科学、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我校于1949年设立了图书馆。经历四十多年后现已发展成拥有五十多万册图书、三千多种期刊、近四百个阅览座位的国内中型的高校图书馆,已形成了具有朝鲜学文献特色的图书情报体系,成为我国研究朝鲜学的文献情报中心,以及延边地区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中的科技情报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20.
天道教,作为朝鲜族信仰的宗教之一,是以朝鲜族的民间信仰(主要是指天神思想)为基础,并吸收儒、佛、道三教以及若干图谶秘记的部分内容而逐渐形成的带有神仪色彩的宗教信仰。本文拟就天道教在朝鲜族群众中传播情况和它的教义、哲学观及其思想来源进行粗浅的评述。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