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祖堂集》中出现的唐代新复音词汇单位与《汉语大词典》作比对分析,从词目收录的角度来探讨《祖堂集》词汇研究对辞书编纂的意义和作用,以期能对唐代文献的阅读和词典的编纂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祖堂集》中出现的唐代新复音词汇单位与《汉语大词典》作比对分析,从义项设立的角度来探讨《祖堂集》词汇研究对辞书编纂的意义和作用,以期能对唐代文献的阅读和词典的编纂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语方言大词典》,取材于古今1200多种语言文字类著作,搜词宏富,体例谨严,是一部编纂得比较成功的汉语方言方面的大型词典。本词典的价值在于它实际上集了我国历史上有关汉语方言词语记录和研究的大成,是在语言方面对汉民族文化遗产作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和传承工作,其泽被所及将超过方言学或语言学本身。本词典的不足是在词典正文之前缺少一篇较有分量的引论或前言,不便于读者更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本同典;在释义方面,少数词条会有争议。  相似文献   

4.
《方言》中某一个方言词,作为被释词,多数情况下不重复注释。但是,也有同一个方言词重复注释的情况。这种重复注释的情况,透露出《方言》某处说某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如果一个方言词仅见于它后面所列的具体的方言区域,不见于别的方言,那么几处重复注释所列的方言区域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这就有力地证明:《方言》中说表达某一个概念,某地用某词,并不是说只有某地用某词,其他的地域不用该词。扬雄只是据实记录他的见闻,不是在作出全面调查,不是在知道了某词只有某地用而别的地方不用之后,才写上某词见于某地。换句话说,《方言》中某词见于某地,并没有暗含不见于其他地域的意思;《方言》中的很多方言词不能作为某一个地域独有而为其他地域所无的用词。将《方言》这一特点揭示出来非常重要,因为它牵涉到如何利用《方言》研究秦汉时期的方言区划、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以及汉语词汇史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合作项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工作,从1986年7月14日两校校长签约后开始,历时5年,词典正文已于1991年9月全部决审定稿.《汉语方言大词典》是国内外编成的汉语方言方面的第一部大型工具书.它共收录古今方言词语21万余条,其中单字条1万余条,复字条19万余条,正文文稿字数近1200万字.此外,尚有《汉字笔画检字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检字表》、《四角号码检字表》、《全国各县市汉语方言系属索引》、《本书引用语言文字类古今文献目录索引》和汉语方言分布图、国际音标表等文字图表数十万字.  相似文献   

6.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运用方言创作的言情小说,方言词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文章将运用"觅字"与"寻音"这两种方法,尽可能多的结合文献资料和相关地域方言,对《醒世姻缘传》中的某些方言词汇进行考证,恢复小说中某些词语与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小说中方言词汇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字典、辞书的释义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封闭性。作为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具有存古性,又有创新性,其词汇则往往可成为字典、辞书编撰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以宜昌方言词为参照,结合文献考察,对《汉语大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中几个语词的释义进行商讨补正。  相似文献   

8.
桂馥的考证笔记<札朴>记录了大量的鲁方言材料,有的是从文献求方言本源,有的是用方言考证古词,有的是考释鲁方言词的本字.这些宝贵的鲁方言材料成为<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辞书编纂的重要依据,也为鲁方言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该文是对桂馥在<札朴>中的鲁方言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学术价值略作刍荛之议.  相似文献   

9.
《周易大传》中的复音词具有相同于经文所处时代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异彩,本文对《汉语大词典》引《周易大传》语词之释义可商者、书证滞后者中的一部分进行考释,希望能对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提供语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详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朱子语类》中挑选了20个口语词汇加以考察,旨在为《汉语大词典》和诸种近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修订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赣方言早期一体,都属于古赣语———南下至江西(赣北、赣中)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即亻奚语的底子上形成的古代江西方言,后来异地分居,各自发展:赣北、赣中等地的古赣语因为处在开阔的近江、近湖地带而以开放式方式发展演变(大量吸收它北方的方言的成分),形成现代赣语———赣方言;随客家先民进入赣南、闽西的古赣语由于处在闭塞的山区而以封闭式方式发展演变(保存了多得多的古赣语成分),形成客家话(后来随移民延伸至粤东、粤中),它们最终一分为二是由于方言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方言大词典》五评@刘瑞明$庆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庆阳745000~~~~~~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厦门、泉州、潮州、雷州四处闽南语入声字为材料,分析《广韵》入声韵尾在闽南语中的演变———从[-p][-t][-k]弱化成[-揲]甚至是[-0]。通过对四地有文白异读的入声字的梳理,可以发现,文读音基本没有弱化[-揲]韵尾;白读音中,[-揲]韵尾基本上只分布在咸、山、宕、梗、江五摄中,而很少出现在深、臻、通、曾四摄。同样,在没有文白异读的字里,[-揲]韵尾基本上也只分布于咸、山、宕、梗、江五摄的白读层字中。结合粤方言、晋语等的入声韵尾弱化现象,推测闽南语入声韵尾的分化很有可能是历史上长短元音对立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接触现象十分复杂,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着语言变化的方式、程度和方向。影响语言接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方面,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汉语方言变化有其内部结构原因,但真正推动其变化的是社会文化力量,它的发展变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汉语方言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文化因素很多,以陕南方言作为语言接触的视点,归纳出制约或影响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近年来支持和反对晋语独立的两派观点综述的基础上肯定了晋语分立的事实,晋语层级的分歧涉及方言分区理论建设,根据目前对晋语的研究程度以及学界对分区理论的认识,认为晋语分立为官话之下的二级方言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36处客家话系统性语料的穷尽考察为基础,讨论客家话古日母字的今读,并进一步构拟客家话古日母的原始形式,最后对切韵日母的音值和北方方言日母的音变历程做一些讨论,指出粤语、客家话晚近发生的日母弱化音变正是北方方言曾经发生的音变。  相似文献   

17.
外语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方言对外语学习会产生一些影响,应以跨文化交际的心态去对待外语学习,才能尽可能减少方言对外语学习的不良影响,并正确处理好方言与英语学习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客方言声调的演变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方言声调演变一致性较强,从已经比较的65个方言点的材料来看,客方言声调演变有6种类型。其中4种类型属于浊上字的正常演变,是主流;其他两种类型属于浊上字的异常演变,是支流。客方言全浊上B类字(口语用字)与次浊上C类字(书面用字)相偕而变,此与粤方言同;客方言全浊上B类字归阴平,此与部分赣方言同。这些共同特征显示了客、粤、赣方言之间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海南汉语方言姑姨舅类亲属称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上的海南话、儋州话、 话、军话和迈话等汉语主要方言 ,其姑、姨、舅类称谓 ,无论是父母的同胞还是其配偶 ,都同伯叔类一样严格区分长幼 ,而且父方母方共用同一称谓。这不仅与汉语北方类型大相径庭 ,而且与汉语南方类型也差别很大 ,然而却与岛上非汉语系统的黎语、临高语和村话相同。这种情况是由于受岛上非汉语诸语言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0.
浊音清化的次序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现代方言和零星的语音史材料看 ,汉语中的浊音清化依音类字类的不同而有先后次序之别 ,且分三种类型 :1.以发音方法为条件 ,擦音先清化 ,塞擦音次之 ,塞音最后清化 ;2 .以声调为条件 ,或仄先平后 ,或平先仄后 ,有多种子类型 ;3.以字类为条件 ,常用词或方言固有词先清化 ,非常用词或书面用词、外来词后清化。语音史上的浊音清化可能也因方言及音类字类的不同而有先后之别 ;现代汉语方言中浊音清化后不同的送气类型应该是中古以来不同的清化方式及条件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