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道德批判能力在大学生信息道德的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当前大学生却大面积存在将网络世界完全虚拟化,对信息资源缺乏甄别、判断能力,对信息行为缺乏选择与自我反思能力等信息道德批判能力缺失现象,培养与提高大学生信息道德批判能力需要采取多方位的措施,使大学生信息道德批判能力的培养有"本"可依、有"的"放矢、有"样"可循、有"镜"可鉴,成为有"源"之水。  相似文献   

2.
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除了包括自觉性、能动性、自主性和超越性之外,还涵括了道德心理的成长过程以及道德主体性“知、情、意”的圆融统一。道德本能或善端的设定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可能的前提和动力。活化传统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资源,尊重主体性发展的规律,加强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培植大学生个体道德主体性意识,发展道德思维、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兴趣和道德实践能力,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大学生把知与行结合、把学习与践履结合、把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采用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互助精神与合作协调能力、增强大学生道德体验的主动性与道德认知的主体性,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增强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事关国家未来。而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认知不足,社会道德感情缺陷和社会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显得愈加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必须坚持在以人为本,内功培养与外功训练相结合。注重实践三条原则的指导下,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机制,强化社会道德能力养成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如何继承传统的道德思维方式,又如何借鉴西方的道德思维方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中西方道德思维的差异为突破口,培养道德创造能力、拓展德育内容、营造德育的情景与氛围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批判性思维先后作为一种运动,一种思维方式和一门思维培养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厚重的非批判性文化传统与我国当前的非批判性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当前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作为一门以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非形式逻辑的开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由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精神两方面构成。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设计专门课程、创建新型的教育教学文化等是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思维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而且也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挥智力和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要利用体育教学中的讲授技巧和练习手段,将学生的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维、灵活而敏捷的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师应当是学者型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且也以自己的为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学习.应深化改革现行师范教育,从增强道德责任感、发展批判思维、提高反思意识和能力等途径培养学者型教师.  相似文献   

10.
学习和研究哲学的过程,是培养和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品格的过程。通过思维品格的培养和训练,将会使人形成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探求的思索态度、反思的习惯、批判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和分析的方式。从而使人获得通往无穷的智慧,以及思考和解答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思维品格的培养在人的成才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理论思维又在思维品格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理论思维是思维品格形成的基础,没有理论思维,就不能形成思维的品格理论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必须掌握  相似文献   

11.
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伦理道德作为价值标准评判一切社会现象的批判方式。在批判过程中以伦理审判和道德训诫取代制度规约,遮蔽了制度的错位或缺失,对非道德领域的盲目否定性批判,易于陷入一种悲观主义或超现实的空想状态。其中,道德自身的柔韧性衍生了泛道德化批判的可能空间;语言表达的能动性强化了泛道德化批判的传播效应;“以德立人极”的德性论激活了泛道德化批判思维的文化基因;道德规则的价值悬设助推了泛道德化批判的现实发生。深入剖析泛道德化批判的成因是有效纠正非理性道德批判,科学运用道德标尺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手段,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既不能简单诉诸认知.也不能简单地诉诸情感和行为训练,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关键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洋溢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与自豪,然而在社会上我们却不难看到对现实的怀疑论倾向与对未来的悲观心态,泛道德化批判思维是产生这种怀疑论和悲观心态的内在原因。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一切现象道德化后再用理想化、双重化的标准进行道德评判的一种批判方式,其认识论特征是,在道德外延上将非伦理现象伦理化,在道德批判方法上将特称判断全称化。以简单否定和消极解构为表征的泛道德化批判正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道德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悄然蔓延,已经构成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巨大消极障碍,必须从科学、理性、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观立场予以反思,避免陷入泛道德化批判的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自我道德教育能力,进而形成内在的道德约束力。为此,高校要在充分尊重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大学生道德自律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杨宏健 《南都学坛》2009,29(4):105-106
在网络信息时代,当大学生面临着开放、虚拟、自由、交互、超时空的网络社会以及信息芜杂、道德观多元、价值观碰撞的网络文化,有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是不能自已。从某种意义上讲,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践履能力和道德抵御能力正在被弱化,道德主体正在沦为客体的工具。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其道德评价和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决断力,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负责",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和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6.
注重人文教育,呼唤传统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目的 ,是使每一个大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我们在大力推进科技教育的同时 ,也要大力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中华传统道德文化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 ,注重传统道德文化的回归 ,就是培养大学生作为中国人的道德感和神圣感 ,培养他们博大的爱心和责任心 ,铸造他们脱俗的审美情趣和宽广的思维方式。人文教育就是塑造堂堂正正中国式的科学文化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和网络成本的逐步降低,网络基本属性构建和衍生出的虚拟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信息富足与信息污染的悖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缺失。加强网络认知,提升道德主体判断力;培养网络道德情感,提升道德主体选择力;培养网络道德习惯,提升道德主体实践力成为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负面作用,各色文化的蜂拥而入;新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摩擦与碰撞使现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且具鲜明的群体特征.从心理角度看,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操并铸就优良的意志品质是防范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其可行的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认为大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以创造性思维水平为核心;并阐述了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学习方法上看,大学生应当从吸纳型的学习方式转换到研究型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渐培养起研究、批判和创新的能力.文章以"产业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为例,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问题,从方法论角度总结了作者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