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戏剧不景气与戏剧创作观众意识淡薄有关。繁荣戏剧须重视观众,而人的需要是促成戏剧与观众统一的内在力量。新的戏剧观念产生于深刻的观众意识。  相似文献   

2.
阳翰笙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著名的现当代作家。阳翰笙戏剧是民族精神的颂歌 ,悲壮雄伟 ;结构谨严 ,常运用民族化表现手法 :主线贯穿 ,曲折多变 ,同时吸收西方戏剧集中紧凑的长处 ;重视性格心理刻画 ,人物鲜活 ,感染力强。阳翰笙戏剧是血与火凝结而成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3.
胡也频论     
半个世纪以来,胡也频的名字总是与“左联”五烈士的英名一同输入人们的信息仓库,文学史已习惯于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页”这个政治标准来评价包括胡也频在内的“左联”五烈士,比较充分地介绍了作为革命者的胡也频烈士,而“很少有人全面而客观地”(吴小美:《一个真实人的文学创作》)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评价胡也频的创作成就,相对而言,忽略了作为文学家的那个胡也频。然而,一个人在革命史上的地位,不能、也不可能代替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所以,准确地把握胡也频在文学上的真实面貌,不仅对于胡也频研究,而且对于整个现代文学史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上成就巨大,但在戏剧理论方面却没有留下专著。通过一些散见于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戏剧理论,可以看出其戏剧思想分六个方面:一是关于戏剧与现实的关系,莎士比亚认为戏剧既要摹仿自然而又不能机械地照搬。二是关于戏剧创作,莎士比亚认为剧本是关键人物应典型化。三是莎士比亚创造了“舞台想像说”,主张观众运用想像去理解剧情。四是关于舞台表演艺术,莎士比亚强调演员的“意象”。五是关于五角艺术,他认为丑角不仅能提供笑料,而且常充当作者的代言人。六是莎士比亚提倡戏剧语言民族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女作家罗淑(原名罗世弥),四川简阳人,生于一九○三年。一九二九年赴法留学,一九三二年回国后曾在上海南翔立达学院高中部任教,并从事创作和翻译,翻译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节译本(取名《何为》)。一九三八年二月底,因患产褥热病逝于成都。罗淑引起文坛注意的,是她于一九三六年写的第一篇小说《生人妻》。当时的《文学季刊》主编靳以说:“《生人妻》得到许多读者热烈的赞扬。”李健吾  相似文献   

6.
叶紫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联”时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彪炳千秋的一章。这一章,是左翼作家和文艺青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其中,有着叶紫的一分贡献。 叶紫(1912——1939年),原名余鹤林,湖南益阳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开始创作。他的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和中篇小说《星》等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响彻着为农民的悲惨境遇鸣不平的呼号,同时也展现了农民反抗斗争的宏伟画面。它们以深沉的思想力量和清新的艺术风格,震动了文坛,吸引和鼓舞着广大读者,为成长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增添了生力,也奠定了叶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叶紫是“左联”时期一位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在短短六年的创作生涯里,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苏青小说、散文方面的创作,在整个评述过程中试图建立以张爱玲为主的参照体系,从而论述苏青作品独特的题材、主题与风格。  相似文献   

8.
1930年,丁玲与胡也频的小说创作出现一个"互文"现象,在创作素材、关注焦点和小说表现形态等方面显示出一致性.由"互文"现象反映出他们创作上的伙伴关系和尝试长篇写作的努力;这一现象与早期普罗小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校园戏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不仅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而且也是戏剧界中坚力量的诞生地。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美育思想,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校园戏剧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更为处于困境的中国戏剧注入了活力,为中国戏剧的再次繁荣树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一部戏的结构,一般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的方面,指一部戏有几条情节线,戏剧冲突怎样设置;横的方面,指一部戏有多少发展阶段,戏剧冲突怎样分层次。这里着重从横的方面,谈谈剧本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从横的方面来分析剧本结构,最早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提出戏可分“头、身、尾”三段的主张。我国的戏剧理论家也认为戏剧结构应象写文章那样,有一个“起、承、转、合”的发展过程。这些分法,实际上和现在对戏剧所分的开端、进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是一致的,它是根据生活中客观事物发展的节奏而来的,也是符合戏剧情节发展更化的规律的。下面分别谈谈这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初,瞿秋白在上海参与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时,曾指出现在的中国“普洛文艺的胚胎还没有,只有普洛文艺的理论和所谓前辈,只有普洛文艺的‘母亲’,她应当怀胎,但是还没有怀胎。”这话讲出了国统区的实际情况。然而在30年代初期的中央苏区,戏剧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却以它特有的大众化形式,继承和发扬了“五四”话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探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玉茗堂四梦》特别是其中的《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时及以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四梦》中思想艺术造诣最高的要数《牡丹亭》,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作者在思想艺术上同时趋于成熟的作品。《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主要取材于前人笔记和话本小说。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相似文献   

13.
<正> 魏末正始时期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特别激烈和残酷的时代。这时曹魏新贵族势力日趋腐朽,而旧的豪门世族势力则与日俱增。代表这种势力的司马氏便开始向曹魏统治者展开夺取政权的激烈斗争。司马氏一方面用收买、拉拢的办法培植党羽,扩充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则以残酷的手段屠杀曹魏集团的力量(包括拥护曹魏的知识分子),造成了政治上极端黑暗极端恐怖的局面。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诗歌创作较之建安的“彬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小说创作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历程上矗立着三个里程碑,它们分别以《小鲍庄》《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为代表。对这三部作品进行剖析,我们既可以看到王安忆小说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大气的轮廊,又能揭示出其创作底气的不足。我们期望王安忆能铸就她小说创作的第四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郭沫若,于一八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诞生在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里。郭沫若的童年是在清帝国日益腐败,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紧,旧民主主义革命浪潮日益高涨的年代里度过的。他不仅在年幼时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的基础上,对《庄子》、《楚辞》、《史记》、《西厢记》等古典文学作品作了广泛的涉猎,而且,还有机会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治论文、译著,以及林纾译的《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等小说。在民主主义思潮的启迪和影响下,他以“极浓重的民族感情、极葱茏的富国强兵的祈愿”迎接了辛亥革命的到来。这个革命虽曾给他以短暂的兴奋,而革命后的混乱局面却给他带来极度的失望和苦闷,使他产生了离开四川,走出夔门,在广阔的天地里“奋飞”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丰子恺一生不同的创作阶段来观照其思想发展和艺术主张。作者的创作大致经历了抗战前、抗战期间、解放后(50—60年代初)和晚年创作几个阶段。他的散文随笔大多撷取身边小事,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艺术上则遵循着“小中见大、弦外余音”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创作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位,其创作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通过对王安忆小说的综合分析,从中梳理出其小说是作家心灵世界再现,以及一直创新和求变的创作理念,指出了王安忆率性书写自我感受→对民间生存问题的挖掘→对都市人生的描摹→回首来时乡村路的小说主题沿革变迁的痕迹,从而探寻其小说创作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就是写“人”。  相似文献   

18.
孟京辉戏剧创作具有实验性、探索性、先锋性,在我国当代戏剧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地位.他的戏剧表演艺术的导演意识、表演文本、舞台表演理念和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其小剧场戏剧表演艺术特色表现为:即兴表演和集体创作的表演文本,使传统文化各种元素成为导演意志的素材;戏剧表演和舞台时空的自由,使戏剧增强了抽象性和普遍性;运用假定性、戏仿、讲述、拼贴等手段,拓展了戏剧的表演天地,强化了表现效果.孟京辉一直以实验的姿态活跃在小剧场戏剧舞台上,颠覆了写实戏剧的传统观念和艺术手段,<思凡>、<我爱XXX>、<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一系列代表作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唐英是雍、乾时期的戏剧家 ,在当时大多数文人沉浸于昆曲雅丽、繁复的审美趣味之时 ,他对昆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突破了以巩固政治统治为目的的教化剧 ,而在剧中强调真性情 ,一改逞显才情 ,娱乐遣兴的才子佳人模式 ,将笔触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描写大众的酸甜苦辣 ,谴责统治者的丑恶虚伪。这些改造创新为逐渐走向案头化而脱离舞台表演的昆曲注入了活力 ,这对今天探索古代戏曲的复兴和发展之路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洛佩·德·维加的戏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年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世纪",其戏剧与诗歌、小说同样达到了辉煌的境界.戏剧家洛佩·德·维加是其中的代表者.维加创作了两千多部作品,其戏剧作品以历史和传统题材反映现实社会,充满巧妙的戏剧性情节,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语言也具有鲜明的特色.维加的戏剧创作为成就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