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然而,对其历史贡献的阐述,有关论著大多集中在航海事业和中外交往方面。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郑和下西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创造了空前的壮举,而且在中国外交、经济、文化、海洋事业诸领域都建立了辉煌的业绩。本文拟就此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作一新的探析。(一)推行和平外交15世纪初,中国正值明成祖时代,政权巩固,经济繁荣,举国上下欣欣向荣。而与此相反,国际形势却不容乐观,素奉中国为宗主并与中国保持传统朝贡关系的东南亚诸国居然越礼肆虐,甚至诱杀明使,它们彼此之间亦…  相似文献   

2.
郑和与哥伦布比较研究彭顺生15至16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中国和西欧诸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活动,共同缔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世界大航海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历史造就了两个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人物,一个是引发了中西大规模航海活动的中国明朝太监郑和,一...  相似文献   

3.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的直接启航处在哪里?历来众说不一,笔者认为福建的长乐太平港和泉州港是郑和下西洋的直接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外关系活动的一次伟大壮举。它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国同亚非许多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这样重大的航海壮举却未能带来中国社会的大发展,其内在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明成祖即位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海外诸国的朝贡申海田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决定实施的诸件大事中,轰动中外、名垂青史的要算郑和下西洋了。郑和七次大规模下西洋的航海壮举,除与我国历代航海经验的积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诸多主客观原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具有雄才大...  相似文献   

6.
《支那航海家郑和传》:近代国人研究郑和第一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郑和的学者都认为,对郑和及其史迹做出较完整研究之开其端者是1905年梁启超发表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然而,实际上1903年9月30日出版的《大陆报》第11期上刊出的《支那航海家郑和传》一文,才是近代国人研究郑和的第一篇。该文首次把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放在整个世界史的背景下来考察,又首次将技术工具的发展作为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问题独立论述,并首次引入当时风靡世界的海权论思想,采用中西比较的方法,针对西方海权的扩张和中国海权的积弱,希望以郑和航海的壮举来唤醒中国民众的海权意识与爱国热情。该文不仅对梁启超撰写《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基本上奠定了20世纪郑和研究的大致方向。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舟师人员在与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 ,也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由于郑和熟知兵法 ,特别是对《孙子兵法》“先知”与“有恃”、“避实而击虚”、“兵之情主速”等谋略思想的成功运用 ,舟师部队取得了三战皆捷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周积明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历史至少给中国提供了三次走向世界、走向变革的机会;然而。这三次机会无一成为中国社会改造自我的动力。一最初的机会出现于15世纪初年;其契机是堪称航海壮举的郑和下西洋。明永乐三年(1405);...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初期一次规模空前、跨越国界的政治、经济、外交活动,也是一次震惊世界的伟大的航海活动,更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展示自我、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的盛事,六百年来,其影响之大,世人瞩目;影响之久远,后人传颂不息.  相似文献   

10.
15世纪的航海史上有两个重大事件:世纪初的中国郑和航海和世纪末西班牙的哥伦布航海。两者都是光辉夺目的事件,都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但由于东西方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两者航海导致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贡献也大不一样。哥伦布航海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创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使人类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整体化世界。美洲发现的500年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各国在科学、文化、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比人类文明史上数千年的发展都快得多。规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