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党建部分提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首次与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并列。此后,关于党建五大部分内容的划分逐渐为理论界和宣传部门所接受。本文对“反腐倡廉建设”提法进行理论思考,认为“反腐”和“倡廉”两个词并列提出有其局限性,“倡”字应该改为“保”字,逻辑上才能讲得通,理论和实践才能统一起来;“廉”字有两层含义:“廉洁”与“廉价”;将“反腐倡廉”与“建设”进行搭配,不仅义理上不顺,而且功能上较虚,“反腐倡廉建设”实乃“反腐保廉政策”。还对党建内容的划分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规范和推动党建内容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应网络反腐而产生,其具有高政治性、强时效性、超复杂性和高技术性等特点,因此做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必须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即:关注大事、把握大势;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灵敏高效、快捷畅通;把握规律、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反腐败理论是我国反腐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行动指南。其要点主要有:反腐败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反腐败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腐败必须牢牢把握“从查处具体事件入手”这个突破口;反腐败必须始终坚持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反腐方针;反腐败必须努力走出一条既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运动的反腐路子;反腐败必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反腐败必须加强廉政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腐败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因而,反腐倡廉就必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对于廉政建设十分关注,其思想深邃、用意高远。本文从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危害、反腐方式的选择以及反腐斗争的指导方针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的廉政思想。  相似文献   

5.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的出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也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下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论反腐败的社会心理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琴 《创新》2009,3(6):57-60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反腐败工作应重视其社会心理环境建设。调查发现,由公众对反腐败的心理满意度、参与度和预期度构成的社会心理环境,目前难以有力支持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应采取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反腐败的意识和能力;完善群众反腐机制,维护公众反腐败积极性;拓宽群众反腐渠道,提升公众反腐败的心理参与度;严厉查处腐败案件,改善公众反腐败心理预期度等策略来优化公众反腐败心态,为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影响中国制度反腐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权力反腐失衡、法制反腐失控、防腐体制失调。权力反腐与权利反腐相结合是推动制度反腐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网络权利反腐是权利反腐的新型表现方式,但如果在网络权利反腐过程中过分倚重权力反腐,将有损于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体系建设的基础。法制反腐是制度反腐的基本内核,也是网络民主的底线保障,但如果法制反腐失控,网络民主将难以为制度反腐输送足够的新鲜血液,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体系建设创新也将错失良机。防腐体制是协调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发展的制度保证,也是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体系丰富与完善的孵化器。假若防腐体制因失调而对网络反腐产生排斥反应,将有害于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体系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李宏君 《社科纵横》2010,25(8):71-73,78
反腐不力的根源在于制度创新缺失,制度创新缺失的原因在于我党线性思维方式,在认识上忽略了社会存在的关系性,往往会导致社会法则的非线性;"执政代表"的关系存在性,往往会导致政治逻辑的非线性这一客观事实。在实践中盲目地把自然法则的因果律搬到非线性存在的社会生活中,造成真理追求同价值实现之间的误差。社会法则与政治逻辑的非线性存在,客观地要求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非线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非线性,旨在把握"法制性"服务于"群众性"的原则,即"他组织"服务于"自组织"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没有人民的帮助和支持,政府不可能独自驯服腐败。面对我国预防干警和公务人员人数之比的悬殊、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硬性要求,动员广大公众参与反腐斗争是国内外形势的客观需要。现实表明,我国已具备了公众参与反腐的理念、制度、主体、平台四个运行条件,但同时也须看到,当前还存在着部分公众参与反腐的意识比较淡漠、参与反腐的制度依然存在漏洞、参与反腐的渠道仍然不够畅通、参与反腐多呈碎片化和香艳化四个制约反腐的现实性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今后,我国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反腐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反腐的法律制度和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等路径,推进我国公众参与反腐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1):71-77
公民具有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公民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参政与议政权、监督权、检举权的表现,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客观要求,具有法理依据。公民通过网络反腐来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它在取得巨大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其侵害隐私权的质疑。当前中国网络反腐存在网络举报反应机制不健全、网络曝光信息规整机制不完善以及公民网络反腐的非理性参与等缺陷。公民网络反腐必须要依法进行,只有受到相应制度的规范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国相关制度不是很健全,需要通过规范网络举报行为,建立网络反腐互动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来完善中国网络反腐的公民参与机制,以促进网络反腐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佚名 《东西南北》2014,(18):70-71
"打老虎"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少数人经不起考验、腐败蜕化的现象毛泽东曾铁面无私地处死谢步升、黄克功、肖玉壁、刘青山、张子善等七个"大老虎"历史上枪毙的第一个"贪官"从1932年年初至1934年秋红军长征之前,苏维埃中央政府在苏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以肃清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运动,正式开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倡廉运动。在这次反腐运动中,处决谢步升就是其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枪。苏维埃裁判部根据朱秀秀提供的线索,暗地里对谢步升进行了调查。仅仅两天,  相似文献   

12.
杨玲 《探求》2013,(5):63-70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全新的力量,在丰富反腐方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和风险.与此同时,近年网络监督呈蓬勃发展之势,在反腐的过程出现了侵犯个人隐私、恶意诽谤、网络暴力等违法问题.如何对网络反腐加以引导,使其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予以规制.必须构建网络反腐的制度环境,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反腐倡廉教育讲话》《反腐倡廉教育领导干部读本》评介孙奇反腐倡廉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人民的强烈呼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怎样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紧迫性,如何贯彻中...  相似文献   

14.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反腐倡廉建设的现状,既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又要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入研究反腐倡廉建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意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将反腐倡廉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反腐条约中体现的国际合作机制,用国际关系中机制理论探讨产生国际合作机制的条件。本文认为国际反腐合作的成功与否可以用机制理论解释。当国际行为主体在某一领域对一些特定的原则、规范、规则及决策程序趋同时,调节各行为主体的机制将建立起来,并反过来影响各行为主体在该领域的决策行为。此时国际合作较易成功。国际反腐合作机制的建立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首先是对腐败是否属于犯罪这一原则达成共识。其次是腐败是否能够有规范性的定义,最后是能否对处理外国腐败者及腐败资产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及实施方案取得一致看法。本文通过几个最有影响的国际反腐公约,探讨包括引渡、司法协助和追逃追赃、信息交换及促进国内反腐立法司法等几种主要国际合作方式。最后,提出了国际反腐合作机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科院李秋芳主编的《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反腐倡廉建设进程的学术成果,全书由前言、总报告、分项报告、地区报告和专题报告构成。前言以国际和历史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背景,回溯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反腐倡廉建设付出的努力,分析了新时期腐败问题的突出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反腐的兴起与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密切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全面发展与制度化探索并存等发展阶段.网络反腐的未来发展,将会呈现由浅层次反腐逐渐转为深层次反腐、主体和载体不断扩充和丰富、制度化进程加速、与制度反腐合作更加紧密、逐渐趋于理性和平静等趋势.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结构性腐败的根源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社科纵横》2011,26(4):32-34
中国当前的腐败具有转型社会的烙印,其滋生蔓延具有深厚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根源。探析转型期结构性腐败问题的根源及治理对策,得出结论:权力寻租滋生腐败,反腐必须深化经济改革,切断权力寻租的利益链条;权力集中滋生腐败,反腐必须深化政治改革,强化权力监督约束;规范失灵滋生腐败,反腐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反腐制度的刚性;腐败文化滋生腐败,反腐必须培育廉政文化,树立现代公民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9.
正停滞了十年之久的反腐剧,在中纪委和最高检推动下重启,而提高反派角色级别,也是由最高检官员主动提出,加之中央对反腐工作的力度和强度有目共睹,这些都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反腐剧将进入新的阶段。然而,来自现实官场的阻力,投资方的犹豫,仍然令制作方措手不及……全国都知道了,反腐剧《人民的名义》里,将出现一位"副国级"大贪官。这是中国反腐剧史无前例的突破。5月8日,这部剧已经拍了五分之  相似文献   

20.
王青林 《求是学刊》2005,32(1):83-87
宪政在其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践行着它的反腐败功能。其中 ,宪政民主创建反腐之公开环境 ,人权诠释反腐法理 ,法治给予反腐行为最终保障力量 ,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提供反腐前提。宪政的这些内容相互配合 ,构成反腐败的统一实践体系 ,为锻造公正国家和廉洁政府 ,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