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应当强调把学生当作主角,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德育的话题,以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德育内容,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提供方便,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内在需求和自主发展,使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时期,德育贴近生活已成为当代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德育贴近生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德育工作者,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努力构建面向生活的德育新理念,使德育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德育目标贴近生活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正因为这样,德育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就在眼前,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做到,而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解决人的思想实际,使人生活在世界上更加充实,更有意义。过去我们制定的德育目标、内容超越学…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当强调把学生当作主角,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德育的话题,以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德育内容,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提供方便,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内在需求和自主发展,使学校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綦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蕴藏着巨大的德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鲜活的资源,为綦江德育提供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库,为綦江教育撑起一片璀璨的蓝天。  相似文献   

5.
綦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蕴藏着巨大的德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鲜活的资源,为綦江德育提供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库,为綦江教育撑起一片璀璨的蓝天.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就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和生命所在,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无论是那个年龄段的教育,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教书重在育人。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首先,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才,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次,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海碧 《科学咨询》2009,(24):I0001-I0001
教育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德育是未来的灵魂,处在全球社会经济大变革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有义务主动优化盘活一切德育资源;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富有特色与魅力的德育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幸福发展的强烈体验。然而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我们又做得如何呢?以笔者一孔之见,就存在以下积弊:  相似文献   

8.
俞红妹 《科学咨询》2022,(6):209-211
对学生进行德育观念的培养是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十分重视的一项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包括对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引、行为处事的指导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社会的形成,人们更加追求科技类的成果,乡土资源慢慢地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乡土资源是我们的根,对于我们精神根基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部门对于乡土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视下,我们应该广泛地发掘身边的乡土资源,将其融入教学中。那么本文将在德育视野下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运用策略,针对乡土资源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发表看法,希望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优化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审美特性,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美术形象必须反映社会生活,生活中的真、善、美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这就为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创造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审美教育,挖掘其德育内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大有裨益,可以使美育和德育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背景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途径和重要保证,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合作.而德育在对学生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时期,德育贴近生活已成为当代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德育贴近生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德育工作者,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努力构建面向生活的德育新理念,使德育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样的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新课程理念中也提出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生命保护能力弱,对生活缺乏积极的态度等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问题。在这样一个全社会关注并倾力扶助未成年人生命关怀与安全保障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里,生命教育将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近年来广泛开展了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增强生命厚度的教育认识与实践活动,并提出了“生命教育在农村中学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德育课程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方法,以保证新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一、教师是德育资源的创新者历史和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材料。教师应由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利用者转为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创新者。第一,开发课程德育资源。在实施新德育课程中,教师应由课程的使用者转为创新者,把新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作为新德育  相似文献   

16.
学科教学的德育,就是教师依据中小学课标要求,在各科教学之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结合知识传授、智能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分学科、分阶段地,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心理、能力诸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的活动.这种以学科教学为渠道的、以知识内容为载体的德育,我们称之为学科德育.下面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跟历史课堂有关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7.
德育不能安排生活,却能成就人的追求;德育不能左右生命,却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德育不能克隆美德,却能造就道德的成熟。一、什么是德育教育必定包含了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德育则代表了这种使人为善的意图;因此,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德育是目的,而不是工作,德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向善。德育即育德,就是构建一种道德境界。育德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李燕 《管理科学文摘》2010,(14):160-161
德育在我国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一些问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教育主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但教育方式未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面对问题和挑战,作为德育教育主体的学校要转变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同时重视与加强家庭教育,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丰富德育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燕 《科学咨询》2008,(14):31-31
所谓审美素质,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生活趣味,使其在思想上得到健康成长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其培养贯穿于各门功课、各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0.
程缨 《经营管理者》2013,(3):358-359
实行礼仪教育是中职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职德育的主要目标。本文从发生在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入手,引导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社会,使"尊重"成为礼仪的核心和准则,做一个有"礼"的人。教会学生在此基础上推销自己,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最终完成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