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学生在进入初三后,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已较明显。应该承认,学生学习数学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数学有快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性也属正常,如果到了初三还采用常规"一刀切"教学两极分化会进一步加大。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在初三教学和复习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  相似文献   

3.
李怡 《科学咨询》2007,(16):34-34
我们知道学生在进入初三后,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已较明显。应该承认,学生学习数学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数学有快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性也属正常,如果到了初三还采用常规“一刀切”教学两极分化会进一步加大。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在初三教学和复习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胡云富 《科学咨询》2006,(22):51-52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组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5.
慕长芬 《科学咨询》2008,(16):66-6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6.
杨云 《科学咨询》2010,(18):99-99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不但要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学生在智力、能力、个性等方面所受的遗传、环境与教育影响也不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其生理、心理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上个人所具有的能力、兴趣等不平衡,使他们的这种特点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以差异化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且日益明显,可以说小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差异化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胡玉兰 《科学咨询》2008,(10):87-87
"分层次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养及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分别制定教学目标 , 如发展目标、中等目标、基本目标 , 以此来完成体育教学计划的教学方法.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实施"分次层教学法"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曹成金 《科学咨询》2009,(19):67-67
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现在的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在进入高中时数学基础较差。不要看到中考数学成绩高,那些都是假象,现在的中考试题比较简单,而初中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低,有些学习高中数学必备的知识都没有教给学生,从而导致了学生进入高中后,觉得高中数学很难,学不好数学。笔者认为: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下面根据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李军 《科学咨询》2008,(14):51-51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地向前推进,"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逐步被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大家都知道,高中文科生源差、学生数学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如何搞好高中文科数学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就成了每位文科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下面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代玉梅 《科学咨询》2007,(10):38-39
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工作。时至今日,面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培养学有思想、学出个性、学出意义的崭新人才,更需要我们在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珍视学生客观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高考的扩招使不少中学的高中规模不断地扩大,招入的学生层次差别明显。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真正作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全体学生都有最大的进步,很多学校实行了分层次教学。有的是根据学生的单科基础及学习能力进行学科分层次教学有的是把学生从整体的学习能力上划分成了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层教学是目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因材施教的落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  相似文献   

13.
通过笔者在农村初中从教近20年的数学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每一届每一班都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私下里被叫做"差生".他们大都对学习不抱有希望,甚至对学习、对教师会参生逆反心理的情绪.这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学生,同时也是提高整体教学成绩的一大难题.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差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过近20年的观察和思考,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辅导有一些体会和感悟,现在就谈谈对差生辅导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际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轻松和困难的学生都是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异,让所有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对待乃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成绩的好坏,既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成绩,也会影响学生今后在学习、工作中对文字的表达、处理能力。然而,作文教学又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中最为明显。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作法。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为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高中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德育教育功能有机地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知识量的增大,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客观地表现了出来,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将使学生学习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20.
以成都理工大学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为先导,在全校范围开展理工数学实验分层次实验教学。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强有力的工具,以数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组织过程为基本手段,通过分析、探索、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数学实验的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热情,在数学建模全国赛和数学建模美国赛上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