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人性是伦理考问的起点,也是当代伦理大厦构建的基石。重新检讨人性,须从人的自然存在和文化生存两个维度着手。就自然存在而论,人性即人作为自然存在者的物种存在本性、物种生存本性和物种血缘本性;从文化生存来讲,人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文化存在本性、文化生存本性和文化血缘本性。整合论之,人性即人以自身之力勇往直前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朝向,敞开为因生而利、由利而爱。因此,以生、利、爱为主轴,以自由为终极目的,以生己与生他、利己与利他、爱己与爱他的对立统一为"目的——手段"论,构成了人性的完整蓝图。  相似文献   

2.
张慧芝  冯石岗 《河北学刊》2013,33(1):186-191
京津冀一体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之后;至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开埠,京津冀三地"京师.口岸.腹地"的功能分区开始确立。在三地近代化过程中,"京师"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消费中心,对畿辅地区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推动作用;"口岸"天津作为区域经贸中心,对京师及腹地区域具有巨大的门户、引领意义;"腹地"河北的资源供给力、生态承载力则是京、津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文化热的升温和文化力的突现,如何不失时机地从文化发展角度来重新审视各学科领域成了学术界的一大景观。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与时俱进和从文化中挖掘资源的一种努力和尝试。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力之间的和谐分别是从"力"之源、"力"的释放和"力"的整合三个方面显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甘锋 《兰州学刊》2012,(10):203-205
在全球治理的诸多行为体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缺乏传统的政治力、经济力和军事力,如何有效地参与全球治理并发挥作用?在全球治理实践中,国际非政府组织主要运用"一个工具,两种策略"发挥作用。"一个工具"即国际非政府组织影响全球治理主要是借助信息工具。"两种策略"即国际非政府组织影响全球治理主要采用"内部人"和"局外人"策略。  相似文献   

5.
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而言,其在20世纪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建了一个新的社会学流派,即批判的社会学,亦即辩证的社会学;二是对现代人特别是现代社会作了引人入胜、目光如炬、能使人刻肌刻骨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营造和谐创新型企业是企业充分利用"黄金发展期"的机会、规避"矛盾突显期"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企业的和谐力由硬性和谐力和软性和谐力组成,企业的创新力由学习力和革新力组成.通过和谐力和创新力的互相耦合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力.营造和谐创新型企业的具体方法有竞争与竞合共生机制、"增正减负三·三"制和"三个和谐"双赢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野草》的张力叙事与意义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草>内蕴着具有现代意义的张力思维.被置于"张力场"中的主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两个力的牵引,而这两个力的此消彼长催发了"非同一性"取向."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分别体现了由"绝望"与"希望"所衍生的两种不同的意义生成模式.在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虚无与实有的转化生成中,鲁迅建构了以否定"终极"为内核的"辩证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精神性的存在,以"精"—"神"看待文化,必须建立"文化"与"文化力"统一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迈进"文化时代",突出表现为文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综合国力"、"软实力"、"文化强国"的提出,就是文化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标志,为此必须在理论上建构国家文化的战略话语:"文化力"是总体性话语;"文化时代—国家文化战略—文化力"是国家文化战略的话语体系的理论表达。"文化力"是"文化"与"力"的统一,从"文化"向"文化力"的概念演绎,是文化发展由理念向战略的扩展,是基于"力"的文化理性和对于"力"的文化自觉。由此可以建立由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合力五要素构成的"文化力学",形成基于"文化力"的文化理念与文化战略。具体地说:"力—人文—化成"的文化理念;"培育—评估—激发"的"力"的发展战略;"意识形态—文化形态—文化规律"的"方向"自觉;"着力点—互动点—转换点"的"作用点"战略;"文化生态—文化理解—文化体系"的"合力"理性,以上几个方面构成"文化力"的话语体系和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谈到《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时,马克思提到要对经济范畴进行研究,只能运用"抽象力"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货币、资本三个核心范畴进行了抽象,从而揭示了商品、货币、资本作为物所隐藏着的人的奥秘。"抽象力"舞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矛盾,表征了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胜任力"的相关研究,构建了11个管理者胜任力测评指标.通过实地调研,比较了管理者胜任力在行业、管理层级和管理职能上的差异性,并且验证了不同行业中各个层级管理者的胜任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此研究对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能否创新对艺术家是"生死"攸关的事。就艺术的内部逻辑而言,艺术的本性就是纯粹的创造或创新,创新也因而成为艺术及艺术家的基本职守和生存据点。衡量艺术是否创新有两把尺度:人文精神尺度与形式技术尺度;艺术要实现创新,必须满足两个标准之一。艺术创新还可划分为两个类型:原始创新与衍生创新。前者包括整体创新与局部创新两个方面,后者包括同质化衍生创新和异质化衍生创新两个方面。综观艺术中的各种创新案例可以发现,除了直面现实、直探生活、直接"地气"的这种根本性路径外,又有缘于观念转换而开导的新境、回眸远望而生发的新意、高峰当前明智的另谋出路所拓展的新域、高手之下机敏的避实就虚所创启的新法;更有将"迟暮美人"解构重构而呈现的新生,以及因跨界而游、融会贯通所臻达的新界等等。  相似文献   

12.
张玉勤 《北方论丛》2010,(3):117-120
本尼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从马克思主义当下所遭遇的各种批评话语和面对的理论困境开始的,他把着力点首先放到了对俄国形式主义和各种后康德式美学思想的批判上,强调在"历史语境"中审视文学、文化与审美。本尼特在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上也迥然有别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维度"内给予大众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阐释。本尼特在"实践领域"内对知识分子进行类型划分与功能界定,同样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语境、社会维度、实践领域,分别构成了本尼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视野。  相似文献   

13.
以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风格来看,百年中国少数民族的小说创作清晰地呈现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以降,可分别用"地域"、"民族"和"野性"三个关键词予以概括,分别代表少数民族作家的"地域乡土写作"、"民族文化写作"和"生态民族写作"。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般与特殊决定了今天人们所说的"全球化"不仅不会消除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而且还必然会在不同的形式上使之强化。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就缘于此。一方面,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在其出发点、总体发展过程、核心价值观念以及最终目标等方面不同,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在许多具体的场合下它们在其阶段性目标、具体的发展理念和行为活动等方面又有相通之处。迄今为止,当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或国家形态而存在的时候,其所涵盖的内容就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了。其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主义因素,具有深厚的存在根基的民族主义因素,国家管理及其对外交往活动中的部分非意识形态因素。一般说来,只要这三者"各司其职",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能够顺利发展,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胜任力"的相关研究,构建了11个管理者胜任力测评指标,通过实地调研验证了服务行业管理者的胜任力在管理领域、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维度上的差异性,并且证明了不同层级管理者胜任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对建立和完善服务行业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事学术研究日久,我愈益诚服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中两句名言:"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考索"与"独断"是两种不同的治学态度与方法,一个学者须同时具备且娴熟地运用,方可"以之推代而成岁功".  相似文献   

17.
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黛云 《社会科学》2007,(9):159-165
新科技的发展导致人类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20世纪的苦难历程使现代性的"经济增长万能"和"个人绝对自由"受到质疑。这些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变动都要求我们重新定义人类状况,重新考虑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J.里夫金用"美国梦"和"欧洲梦"两个概念来说明在不同时空中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存方式,并认为正在形成的"中国梦"必将对整个人类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媒体传播力"概念中的"媒体""传播""力"三个子概念进行理论溯源发现,"媒体"有物质技术、组织中介、泛媒介化三种研究取向,"传播"有传递观与仪式观两种视域,"力"有能力、效力、权力、动力、作用力五种模式。三个子概念在不同偏向下形成了特定的关系组合,产生了不同意义的概念取向。由此形成的"媒体传播力"概念理论模型,可以厘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究不同情境下媒体传播力的意涵。  相似文献   

19.
杨瑜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1):106-107
"给力"通过语义隐喻、语义抽象和语义含混三个阶段,形成最终的泛化含义。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胜任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0年代早期提出的胜任力理论,为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胜任力评估的核心要素"的解读和"共同话语体系、员工薪酬结构、奖惩标准及共识的形成"等重要保障环节分析,从胜任力评估之核心要素优质运行的"人之社会性"与"团体组织文化"双元交叠共识结构层面,研究胜任力评估与提升问题.进而希望"人力资源个体胜任力--企业公司组织文化"互动层面,打破"就胜任力论胜任力"的视角桎梏,在"人力资源个体胜任力--企业公司组织文化"的共生系统中,审视人力资源个体胜任力与企业公司组织的共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