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身份与地位的变化决定着城市的命运,也影响着城市空间意象与心理想象的建构.近代北京在国都南迁后改称北平,面临着重新塑造自身形象的问题,城市文化生产与文学记忆的逻辑也随之发生改变.在作为城市旅游手册的系列北平"指南"与各种文学书写中,北平由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都转变为以保存传统为要务的故都,北平的文化生产与文学记忆亦由对城市现代化的向往转为寻求文化之维,最终将北平建构为一个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2.
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1]。失去"国都"光环的北平在呈现百业凋零态势的同时,城市发展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自我意识和地方特色得以彰显。这一阶段是北京这一传统的政治中心古城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重要环节,对理解近代北京发展历程及今天的首都建设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名片东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校史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1950年8月,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合组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8日,复名为东北大学。  相似文献   

4.
吴妍妍 《社科纵横》2008,23(2):127-12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小说的书写主导范式为日常生活书写、欲望话语与批判话语.表现出无视抑或失落精神守护的内质.城市小说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其主导精神由"灵"的翔舞走向"肉"的沉沦,批判失语,城市失去个性,寻找出路由此必要.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代,"八景"作为一种地理和文化景观现象风靡全国,"汴京八景"更是作为宋代之后开封城市演变的重要结果而逐步形成。自明初开封在王朝体系中的地位确定后,对开封城市现实与精神的重建同时进行,"汴京八景"开始成为表达开封城市文化的标志,以周王府为代表的一批城市知识精英分子,结合积淀了开封历史的"帝都叙述",通过八景的话语体系,建构了开封城市的整体形象;明末的战乱与水灾中断了开封城市发展与形象建构的进程,清代对"汴京八景"的重构工作相对薄弱,并形成了沿用至民国时期的唯一八景体系。通过史实的整理,可知影响"汴京八景"演变的最主要因素,是开封城市附近黄河的存在,历次战争及水利破败引发的黄河决口,导致了开封环境与周边地理景观的颠覆性改变,八景体系赖以存在的自然地理基础已经失去。鉴于这种残酷的现实,以城市空间生产理论、城市意象理论进行相应的分析,可知"汴京八景"的构建,是作为精英的知识分子对城市空间的认同,这种空间是同时涵盖自然、人文的"景观";与普通民众关注城市日常生活的视角不同,精英阶层的知识文人,以一种历史的责任感,通过对景观进行理想化的再生产,将自身对开封历史、当代和未来的记忆、想象与憧憬,化作"汴京八景"这些或现实或理想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1月21日至23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5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及摘要46篇。会议期间,学者们以"日常生活与民生"为主题,透过信仰生活、城市社会、饮食、生计、地域生活、教育等不同维度,将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联系起来探讨,力图深化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并加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现就此次会议的主要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之后,整顿摊贩成为北平新政权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摊贩群体本身有着社会复杂性,另一方面刚刚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共产党人并没有太多城市管理的经验.新成立的北平市政府,在充分发扬群众路线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组织了新的市场管理机构,颁布和实施一系列市场法规,最终使北平的城市社会秩序逐渐好转起来,为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该文是英国现代社会政策大师与社会福利理论奠基人蒂特马斯的一篇经典文献.该文以英国战争与社会政策互动影响历史为案例,首次论述了战争与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战争对社会政策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政策对战争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该文首次划分现代战争关注点由男人数量、符合服役标准到全民健康福利,尤其是儿童健康与福祉的历史演变阶段,论述战争产生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战争与国家、战争与男性、战争与医疗健康服务、战争与社会分层,战争与人类基本需要、战争与家庭、战争与全民性福利制度,军地融合、军事参与率、战争与社会平等等关系,这对于当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军地融合发展政策,优抚安置和军人福利",健康中国"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2):88-91
中国人民自古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崇尚和谐,反对霸权。对于国家间的相处,也反对以武力或战争方式解决一切问题。而崇尚"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爱好和平的文化基础,其中以"无为"思想为指导的先秦道家各思想家,以不同的程度反对战争,倡导国家间和平相处、共同获益。本文从先秦道家角度谈习近平总书记"拒绝零和博弈"外交话语,既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进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路径。以"策源地文化"为主线创新与建设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凸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有来有往     
《青岛画报》2013,(6):2-3
一部青岛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港口史。百余年间,青岛这座城市与大海亲密交融。前海一线为轴心的昔日小渔港,蝶变为中国最具滨海气质的魅力城市中心。一系列与港口有关的"城事"在青岛轰轰烈烈地铺陈开来……欢迎关注本期特稿《港城记》。韩晓2012年,我市先后获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等称号:获山东省科技奖励数量首次过百,达  相似文献   

12.
正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主办的"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物质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30日一11月1日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及台湾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学者,围绕"日常生活的物质性"、"物质生活的多样性"、"民族文化交流"、"物质性与地方社会"、"城市生活"、"医疗生活与文化"等多个主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国民党军队全部开出城外听候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内接管防务,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开始对北平实行接管。北平的接管,是中国共产党对已经解放的城市实行军事管制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解放战争末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相似文献   

14.
北平辅仁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在北平沦陷之后弦歌不辍,讲诵如恒,并得以发展。学校师生与日伪周旋,抗敌不屈,延续民族文化生命,抵制日伪奴化教育,因此赢得了"抗日大本营"的赞誉。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中国的铜镜传入日本后,成为太阳神祭祀时的道具,并最终转变为日本皇室祖神天照大神——太阳神的神体象征,被广泛用于国家祭祀和加强皇权的政治活动中。在对外战争期间,铜镜被利用为国家神道的祭祀道具。通过对"国魂命"铜镜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生活用品发展为象征皇权、神道的祭祀用品的铜镜,在国家神道的皇权思想之下,成为鼓动民众为战争献身、为侵略扩张造势的工具,完全背离了其原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求》2015,(2)
近年来广州经济总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面对这种"颓势",必须要基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进入到国家战略层面谋划广州发展的大格局。必须要着眼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突出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和对外文化门户城市地位,以使其在塑造中国在亚洲自贸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方面担当相应国家功能。这意味着广州应以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定位为基础,逐步向"亚洲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的更高目标迈进。也就是说,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绝不只是地方的事情,而是有着更多的国家战略意义,而来自地方的确保"北上广"地位的"保三"策略并不能满足这种战略要求。要把握广东申报自贸区的机遇,给予广州发展以与"京津沪渝"同等的国家政策支持,以便在国家层面上确保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北京社会科学》2011,(4):100-112
<正>历史文化叶剑英成功解决北京摊贩问题张才良政府法制2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初,各项事业百端待举。时任北平市市长兼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叶剑英,担负着城市接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安定社会秩序等工作,许多难题需要解决,摊贩问题便是其中的一个。据统计,北平大约有摊贩4.5万户到5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10%至15%。其成分复杂,行业繁多,隐患不少。1949年5月23日晚,叶剑英与时任北平市委书记的彭真主持召开了北平市摊贩代表座谈会。叶剑英把全市分成12个区设点,并提出三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共同体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基于共同的生存需要、价值取向、利益诉求以及文化模式的影响等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结合体.日常生活共同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世界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构成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海德格 尔、列斐伏尔、赫勒分别从"日常共在的共同体"、"日常生活异化的共同体"、"日常生活类本质对象化的共同体"等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对日常生活共同体进行了阐释与分析,为我们深入研究日常生活共同体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与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时间以来,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的处境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有人认为,农村流动人口的出路是返回农村;也有人认为,城市应该完全接纳他们,使他们城市化.但是在目前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框架内以及社会结构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既无法返回农村,又不能彻底融入城市,而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状态.我们在对温州的抽样调查中,从市民权、日常生活、社会认同和主观体验三个层面进一步证明"半城市化"格局的存在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结构性变化.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形势下,国家应该积极地把推进农村流动人口彻底城市化纳入刺激经济发展的对策中,以便更好地把刺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民生问题与促进社会结构调整有效地结合起来,打破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9,(4):10-19
列斐伏尔的城市思想是其日常生活批判的有机延伸。通过建构社会空间的三元辩证法,他试图从"它者"或"第三项"的元哲学语境中,诠释以"差异空间"为前提的现代城市乌托邦,对以"抽象空间"为座架的资本空间再生产机制的消解作用。其理论始基,则是在"空间实践-空间表象-象征空间""抽象空间-空间矛盾-差异空间"以及"资本-土地-劳动"三组三元辩证体系中,对资本主义缘何长期幸存这一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对日常生活-城市革命的激进展望。据此,列斐伏尔在空间辩证法的开放视域中,重新定位了马克思实践理论同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的内在统一;进而,以城市为切入点,勾勒出在资本剥削方式已发生转向的情境下,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当代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