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元话题"必须予以正确认识和理解。本文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及特征,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网络空间中的新变化。以期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育活动提供认识上的帮助和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筑了网络空间。作为最具当代意义的社会公共空间,网络空间孕育产生了全新的人类虚拟生存方式和虚拟社会的社会存在形式,网络空间及空间转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充满诱惑和生机的新兴领域。网络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供了新的实践环境,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多重压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延展困境、大学生思想行为失范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强化网络空间问题意识导向,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从网络空间这一个全新的层面去寻求解决方法,提出更具解释力、影响力和说服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构图。立足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主体性思想,基于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创新发展体现在系统重构与协同共建、信息生产与供需平衡、秩序调控与活力创造、动态开放与价值对话四个方面,从而分别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方法、路径和机制创新。其中,理念创新是根本,方法创新是关键,路径创新是基础,机制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网络空间中信任危机的主要现象进行描述,运用复杂性研究关于“混沌的边缘”的思想对网络信任这一网络空间有序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做深刻反思。主要从网络“人”际信任与系统信任两方面入手对网络信任问题的根源进行揭示。从根本上看,网络空间不信任现象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网络信任危机是网络社会系统的无序状态,网络有序化是信任与不信任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是时代所需,是依法治国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针对现实挑战及当下互联网治理存在的缺乏系统性、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网民的法治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的现实问题,提出从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依法管网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笔者从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和谐主题认知入手,分别阐释了培育个人、个人与团队、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优秀学生群体、普通学生群体、弱势学生群体的和谐,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和谐的具体措施,力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谐主题的施行提供基本的框架范例.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高师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必须从巩固专业思想入手,引导他们以优秀教师为楷模,主动参加教育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公众对环境问题认识的缺失及其环境保护技能的缺乏,是环境问题全面彻底解决的症结所在。只有全社会都能树立正确的环境认识,养成友善的环境行为,环境问题才能有效解决,经济与环境才能够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从环境教育立法入手,完善环境教育体系,培养全民的环境道德,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技能,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的全球无边界特点以及虚拟性等特征,决定了世界各国法院在网络空间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复杂性,国际社会已逐渐形成了第四国际空间理论、最低联系理论、服务器所在地理论和网址管辖理论等。这些管辖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确定网络空间的司法管辖权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协调各国在网络空间的司法管辖权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从高校师德现状及问题入手,结合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提出融入关怀的高校师德体系建构。建立结合关怀精神的教师职业规范,促进高校教师"自我德性"与"关怀德性"的养成。关怀精神的教育理念普及,能够促使德性作用从高校延伸至社会,对缓解社会矛盾,以及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现实社会空间向虚拟网络空间的空间转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条件。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碎片化、分散化和形式化现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空间转向过程中发生了身份断裂,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为了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功能、维护好网络空间生态,需要在多元主体获得身份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致的目标、确立活动的规范和提升行动的能力,建构彼此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管理、进入、协调、共享、保障、评估和监督等综合协同机制,在网络空间中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价值,建构一个有机的、开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工作的挑战,如何创造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和新方法,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网络对高校德育使高校德育工作更适应时代的需要,已成为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互联网在推动全球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当代青年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责任感。网络的普及使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日趋复杂化,民族精神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及方法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从网络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困境入手,阐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文章主要从语用翻译视角出发,从语境、语用调整以及文化关联等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等值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迷文化”是大众文化的强化形式,而网络小说“迷文化”更具有其独特性。网络小说“迷文化”的研究始终离不开网络小说社区,这是由网络小说的性质决定的。网络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一直影响文本的创作与发表。网络小说迷读者在网络小说社区进行文化实践活动,使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并直接影响到网络小说的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因病理性上网引发的后遗症,已成为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安徽省本、专科两类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其就“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大学生病理性上网发病报告率(13.7%)高于女生(9.3%),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上网的主要内容、目的不同,性剐气质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表明:网络使用情况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生理因素、性别气质和社会文化是病理性上网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病理性上网的程度以及性别差异表现,可为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建设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外文免费网络学术资源数据库”的构想和组织谈起。对重视网络开放性学术资源的开发、维护及利用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图书馆在平衡著作权利益冲突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时代,图书馆公益性服务行为一般不会影响到作者的版权利益,但在数字时代,由于网络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能力,使作者的著作权的财产利益受到很大的威胁。因此,法律必须确认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在平衡著作权私人性和社会性矛盾中的地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文献分析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治疗的方法;分析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的特点;对网络成瘾治疗方法进行了综合及比较,为网络成瘾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网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网络民意折射出的政治舆情可信程度较高,表达了对某些民生现状、事实真相被掩盖和野蛮强权的不满。理性对待网民和网络民意,增强执政忧患意识,通过“网络问政”和健全网络反腐新模式抓好执政能力建设应该成为全党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YY小说流行于网上,幻想色彩浓厚且有一定的意淫味道。YY小说情节构造新奇巧合且有较多桃色事件,语言使用自由不羁,人物经历设置曲折并反映出积极的世界观,这与青年人躁动不安、对性充满渴望、追求新奇冒险、有一定的叛逆色彩以及高亢昂扬的生命状态有直接关系,是网络上流行的青年亚文化。YY小说想象力丰富,但审美色彩较弱。它表达了部分青年个体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有白日梦的抚慰功效,但易使年轻人沉溺其中。对此,我们应因势利导,使之朝良性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