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外债是一种主权债务,其到期贷款的还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对外信誉,因此必须强化外债管理。通过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区别不同项目、多渠道多途径建立还贷准备金,通过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互统一的借用还管理机制,努力化解财政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合理利用外债能够有效弥补国内资金不足的缺口,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在利用外债的过程中,存在外债投向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外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严谨充分、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过时、项目建设中国内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政府外债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债转贷引发的腐败、偿债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外债风险(这里指债务风险)是指债务人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因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产生的偿付债权人的本息扩张(或称之为计划外负担和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高远至 《决策探索》2014,(15):38-38
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且明确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16年基本完成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意味着财税体制改革的大幕将全面拉开,那么改革将涉及哪些主要内容?又会从何处突破、怎样推进呢?  相似文献   

6.
自税费改革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乡镇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出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外债现象。这些债务有的是为了发展公益事业所必要的有效的债务,但也有的却是长期管理不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徐浩程 《决策》2010,(10):40-42
一系列的迹象表明,沉寂多年的环境税似乎渐行渐近。但环境税的开征,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一个重要的字就是"税"。税感、税声、税痛……不可否认,中国纳税人的权利意识正在觉醒。与此同时,湖州涉税等事件表明,税收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如此种种,对税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税收管理部门必须转变管理方式,提供更好的服务,引导纳税遵从。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9,(17):12-14
7月9日,财政部公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在2012年底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推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债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十多年来,借用外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部资金的利用,是实现90年代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为此,有必要对我国的外债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作一分析与判断。外债...  相似文献   

11.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财政是国家机器存在和运行的经济保障,是国有企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财政收支是否能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和绩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运行安全。在保证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绩效这一领域,审计机关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基于这一认识,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原理。为进一步推动财政审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整体合力,审计署提出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目的在于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进而促进深化财政改革和加强财政管理。  相似文献   

12.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降低,但地方政府的事务并不因财政收入的降低而减少,相反有增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源不得不采取"土地财政"的策略。"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的蔓延呼唤"土地财政"制度的改革。规范化的财政分权体制,尤其是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是"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3.
争吵税负究竟低还是高,纳税人和财政官员似乎总尿不到一个壶里。其原因,除了中国税费政出多门、花样繁多、统计口径不一之外,最根本的还在于,二者从天性上、本能上就注定他们谈不拢。收缴部分“私财”以支撑政府财政常常是执政者与个体公民发生的最直接却也痛苦的接触点。  相似文献   

14.
15.
16.
叶青 《决策》2014,(10):38-39
20年后的新预算法基本上把20年来的财政改革,都“改”进了预算法。新预算法开创了中国财政的新局面,尤其是地方财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常用外债风险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外债风险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提出外债偿还能力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最后,应用该方法评价1985-95年间我国外债偿还能力的综合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8.
财政的公共性演进应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体制的演进过程的分析,尝试探析财政公共性的发展,并对财政“公共性”与实践相适应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揭示强调财政公共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于,指导政府坚持财政公共性的价值选择,以财政公共性为财政理念进行财政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推动土地财政转型,确立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体系,形成稳定的地方税收体系的收入流量,是对分税制改革的一次重要补充和完善。目前不少地方政府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最新财政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40.3%,第一季度地方财政55.4%靠"卖地"。《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