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人犯罪”问题,目前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本文拟从法人犯罪的概念、特点、构成、范围、共同犯罪、处罚原则诸方面进行探讨,以作引玉之砖。 一、法人犯罪的概念 法人犯罪是指代表法人意志的代表及其授权的代理人为了法人的利益而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特点和不足,提出在刑法典中系统规定惩处法人犯罪的条款,明确使用“法人”概念;只在危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内承认法人犯罪;法人犯罪以故意为主,也可是过失;法人犯罪可罚性标准应当高于自然人犯罪;对法人犯罪应适用“双罚制”,其中责任人员的刑罚可轻于自然人犯罪;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并对犯罪法人增设新的刑种,等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特点和不足,提出在刑法典中系统规定惩处法人犯罪的条款,明确使用“法人”概念;只在危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内承认法人犯罪;法人犯罪以故意为主,也可是过失;法人犯罪可罚性标准应当高于自然人犯罪;对法人犯罪应适用“双罚制”,其中责任人员的刑罚可轻于自然人犯罪;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并对犯罪法人增设新的刑种,等等。  相似文献   

4.
法人犯罪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犯罪现象。这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制裁法人犯罪,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司法实践也较缺乏。对此,本文参考了九十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撰写的有关法人犯罪的著作和论文,查阅了我国有关省市和上海地区发生的部分法人犯罪案件,在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现阶段的法人犯罪的情况和特点,从分析法人犯罪原因着手,提出法人犯罪除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原因之外,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5.
确认犯罪法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是程序公正性、保障程序科学性、刑事立法协调性的需要 ,分析国外较有特点的立法例 ,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诉讼主体与犯罪主体一体化 ,即确立由犯罪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参与诉讼的制度 ,并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论证其合理性。同时还对法人的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犯罪 ,设立中的法人犯罪 ,法人犯罪后法人终止等实践中一些特殊情况下 ,犯罪法人的参与诉讼方式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金融犯罪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犯罪 ,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随着由法人参与的危害社会秩序行为日益增加 ,肯定法人犯罪主体性问题 ,由法律明确法人的范围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范畴 ,完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法人金融犯罪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 ,其以法人的名义通过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进行 ,因而更容易得逞 ,也更具危害性。认真研究和分析法人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 ,有助于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 ,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保障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7.
法人社会与法人犯罪──谢勇《法人犯罪学》序陈兴良法人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法人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然而法人制度的兴盛与发达却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①。法人自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一个犯罪问题。随着法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其社会地位的日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世界近现代社会形态和结构演变的角度,对我国当前法人犯罪现象的社会实质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指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或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国家公共权力机关与体现社会局部利益的各独立民事主体之间的矛盾,正日益超出个人的层次而具有群体化的趋势。因此,如果说传统的自然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个人反抗统治关系",那么现在法人犯罪的本质特征则在于它是孤立的群体对统治关系的反抗。与传统的自然人犯罪相比,法人犯罪的特征还在于,其对社会的危害具有着潜在的或现实的政治意义,对统一的政治国家构成了直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法人犯罪是当今刑法学界的一个热,或理论问题,法人犯罪的犯罪构成则更是聚讼的焦点。本文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认为法人犯罪的主体只有一个即法人组织;法人犯罪的故意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事前授意或批准型、事中同意型、事后认可型;法人可以构成过失犯罪;法人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法人成员以法人名义为法人利益并根据一定方式结合而实施的对危害结果具有共同原因力的作为或不作为。  相似文献   

10.
单位或者法人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一直是刑法理论界颇具争议的问题。传统观点仅从刑法理论层面去探讨法人的犯罪能力,以此来考察法人是否能成为犯罪主体,难以得出一个确定、合理的结论。因为法人是由自然人组成的,所以法人本身的“活动”其实质是自然人的活动,既然自然人具有犯罪能力,完全否定法人的犯罪能力就难以让人信服。另外,作为一种犯罪“能力”,法人与此相关的支配这种能力的意识就是必需的.然而法人并不具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否定说”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聚讼不已。问题的解决在于突破刑法学本身的局限性,时单位犯罪的犯罪主体进行本体论考察,法人究竟是“拟制”的?还是一种“实存”?抑或是法人成为独立的犯罪主体跨越了“拟制”与“实存”?由此出发,使这一论题得到相对完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现有刑罚制度是自然人一元犯罪主体的刑法时代的产物 在国外刑法理论中,,单位犯罪.通常被称为法人犯罪.英国是最早承认法人犯罪的国家;受英国影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美法系国家相继确立了法人犯罪制度.在大陆法系,法国于1992年在修订刑法典时明确肯定了法人犯罪,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在附属刑法中规定了法人犯罪.  相似文献   

12.
论法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犯罪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衍生物。法人团体的局部利益与国家、社会整体利益以及公民个人利益的冲突 ,是产生法人犯罪的社会基础 ;新的实用主义的刑法观是产生法人犯罪的刑事哲学基础 ;在法人化的社会中 ,以实在说为主导的法人性质的认识 ,解释了法人构成犯罪的主客观基础 ;整体责任观念的确立 ,使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完全有别于专制主义社会的株连责任 ;两罚制的刑事责任方法 ,为追究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选择了途径。由此 ,构筑了法人犯罪立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于法人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法人犯罪肯定说与法人犯罪否定说长期僵持不下。虽然我国的现行刑法已经肯定了单位犯罪,但是并不是说法人犯罪理论已经完美无暇、毫无破绽。仅就法人行为的认定方面,就存在着诸多难以回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引论诉讼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由单面到多层,是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自然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刑事诉讼主要反映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协调的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利益,作为犯罪主体的仅为自然人.法人是发达商品经济的产物,当它在现代社会日益普遍化之后,其作为犯罪主体出现并日益社会化是自然的事,因此,决定了其必然要从民事诉讼领域跨入、扩张到刑事诉讼领域.由于法人犯罪是国家利益、法人利益、个人利益相互冲突的产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又需要大批法人尤其是企业法人,这就使运用刑事诉讼来调整国家和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在这种背景下,首先是英美法系国家开始在立法中作了有关法人犯罪和刑事责任规定,接着,大陆法系国家也相继在自己刑法中规定了法人犯罪条款.即使是属于罗马法系的法国刑事立法,虽然过去因恪守罗马法中的“拟制说”,一向否认法人得以构成犯罪主体的可能性.但在二战后,情况也发生  相似文献   

15.
论法人犯罪问题徐晓宗,苗长胜法人制度始创于罗马,而对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无论从国际社会,还是从我国来看,法人完全能成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一)它符合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法人犯罪,是法人的代表或代理人,经过法人决策机构的授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外国实行法人犯罪主体制度的条件分析,对我国现实特定社会条件的考察,指出我国法人尚且未能在经济领域中很好地承担其经济责任,在法律上让其作为犯罪主体承担刑事责任,更是脱离实际。从刑罚的效果来看,要解决“法人犯罪”问题.惩罚参与“法人犯罪”的自然人才是关键,把法人作为犯罪主体来惩罚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法人犯罪”。  相似文献   

17.
关于法人能否犯罪的问题,法学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一问题争论的实质,即对于法人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法人的名义、为法人谋利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是以法人主体的形式,还是以自然人主体的形式来定罪科刑的问题。笔者认为,确认上述何种主体为犯罪主体,只是手段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它所服从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就是,对于确认的犯罪主体能够进行刑罚处罚。因此,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必须以能否对其刑罚处罚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法人犯罪在我国刑事立法中被称之为单位犯罪。我国1997年《新刑法典》中全面确定了惩治法人犯罪的刑罚制度,并对法人犯罪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究其根本,我国对于法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实行的是一种"严而不厉"的立法政策。较之于其他发达的法治国家的立法而言,我国的法人刑事责任体系的构造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对于这些刑事责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则能对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法人犯罪问题,在国外争论已逾一个世纪,而在我国,目前正成为焦点。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法人犯罪产生及演变的历史,借鉴国外关于法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国情,以丰富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犯罪理论,并指导我国的立法、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法上对法人的犯罪行为进行管辖并追究其责任的历史并不长.1945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确认了集团、组织犯罪的责任.但此后的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都没有确立法人、组织犯罪的责任.出于国家对组织责任的顾忌和对各自利益的考虑,法人责任在管辖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侵略罪这些多数与国家有关的、严重国际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直接适用还是相当困难的,应通过缔约国国内法间接实施打击跨国犯罪的国际条约以规范法人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