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顼在《理论月刊》今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从汉代淮南王刘安到王逸直至今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从《诗经》中寻找《离骚》比兴的源头,但近二十年来楚文化的考古发掘,以诸多的雄辩事实说明,《离骚》比兴源于楚文化自身。 他认为,楚文化中的巫风习俗是我们理解《离骚》比兴的关键。楚国是一个巫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其巫文化构成了楚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特色。在巫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楚人对巫的宗教品质修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而民间祭歌《九歌》以香花香草桂酒椒浆敬神娱神。写作年代可能早于战国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在民族文化研究的新潮中,苗、楚文化可谓是一门热点.然而,时至今日,大多将苗族与荆楚民族的文化研究孤立地进行.有的偶尔提到也是一鳞半爪,未能很好地形成内在的联系和彼此的交融.贵州省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省社会科学院李建国和蒋南华先生编著的《苗楚文化研究》一书,为苗、楚文化研究作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经上世纪上半叶的发现和下半叶的开掘,楚文化已引起海内外瞩目,回顾近一百年学术史,楚文化研究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它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认识中华文明核心的形成过程以及早期文明的结构模式,提供了重要材料。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区域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为迎合“地方主义”的需要,在学术上势必阻碍我们把楚文化研究引向先秦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宽广道路,影响我们正确认识楚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的关系,以至影响我们客观看待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正明先生主编的《楚文化志》1988年7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5万字,内容十分丰富。笔者曾两次通读此书,获益匪浅,故特向读者推荐之。《楚文化志》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全面而综合论述楚文化的学术专著,是众多学者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参加该书写作的学者共有十五位,他们当中包括有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学、哲学、科技史等诸学科领域的专家,他们各扬己之长,通力协作,分章撰稿。全书十八章(另加一篇附录),虽作者各  相似文献   

5.
曹海东 《江汉论坛》2006,(4):100-102
从文学的角度审视《庄子》,可见其中广泛地使用了变形艺术方法。该书广泛运用变形之法,与作者深受楚文化之影响有关。楚人的思维方式,楚文化圈流传的远古神话,楚地的艺术创作,均是促使《庄子》变形之法广泛生成、运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楚文化对郭沫若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从文化原型与浪漫主义风格的生成与流布追溯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泛神论倾向,探讨了历史剧的“失事求似”原则与楚辞乃至楚文化的精神关联,寻绎出二十世纪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背景下郭沫若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特征,而且从学术史角度论证了郭沫若对屈原否定论的批判以及半个多世纪的楚文化研究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楚文化与湖北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是湖北旅游资源的宝贵财富,利用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应明确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创造出湖北旅游的拳头产品,树立湖北旅游楚文化特色形象,发挥楚文化的龙头作用,实现楚文化研究和楚文化旅游的深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楚学研究的新成果──评马世之的《中原楚文化研究》赵立马世之先生的《中原楚文化研究》,作为中原楚文化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为我们揭示了中原楚文化发展历程。这一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足可为学苑众人所称道。中原楚文化是楚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江汉流域的楚文化相...  相似文献   

9.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86-86
李阳春著《湘楚文化与当代湖南作家》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该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了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关系;第二部分为分论,是全书的主体部分,论述了湘楚文化与湖南作家田汉、周立波、杨沫、莫应丰、古华、韩少功、谭谈、孙健忠、唐浩明、彭见明等的关系;第三部分为后记。  相似文献   

10.
安徽是楚晚期都城所在地,楚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东移至安徽寿县一带,因此,安徽楚文化研究开展得如何,对于整个楚文化研究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似就安徽楚文化研究的现状和前景做些分析,或有助于此项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杨汉云  刘敏 《船山学刊》2006,(3):147-150
《爸爸爸》无疑深深地打上了湘楚文化的印痕。而湘楚文化精神内涵阔大精深,是有着二重性格的独特地域文化。从两寨打冤、集体殉古、青壮年过山等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包含了倔强执着的骡子性格、爱国主义的责任意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也浸泡了尚武嗜斗的血泪、表明了独立人格的丧失、展示了保守思想的顽固等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2.
楚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自来由特征鲜明的南北两大系统构成。在先秦,文化上的南北分野尤其明显。北方文化严谨朴实,南方文化活泼思辩;北方文化注重现实,南方文化务求浪漫。南方文化中,楚文化成就最突出,特征更鲜明。最能体现楚文化精神的是老子、庄子和屈原。我们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与探讨,以期弘扬这富于无穷魅力的民族文化。 (一)博大的包容精神楚人长期处在非夏非夷而又亦夏亦夷与荆蛮共存的特殊的民族环境中。楚民族特殊的历史形成过程,在荆蛮土著民族看来,楚代表华夏势力(参见拙作《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2期)。楚人也乐以华夏自居,侪身华夏之列。《楚世家》记载:  相似文献   

13.
陈才训 《阴山学刊》2005,18(3):51-55
《红楼梦》深受楚文化影响。黛玉形象的构思及其神貌风韵,均采自《山鬼》、《湘君》、《湘夫人》。她身上又依稀可见屈原的影子:自恋情结浓重,孤芳自赏又顾影自怜;不为俗屈、高洁自守。宝玉的女儿崇拜与屈辞中女性中心观有渊源关系,其坚定的叛逆性又与屈原九死不悔的坚韧相似。宝玉身上还有庄子影子,其天然本色论、"情不情"分别是庄子自然论、齐物论的显示。其梦游太虚境受《神女赋》启发。曹雪芹自身遭遇、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小说题材及人物命运悲剧性,使他和楚文化尚悲的情感特征产生共鸣,从而把楚文化作为构建《红楼梦》的文化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作为上源文化的《文子》对屈原思想发生作用的可能性,并对《文子》思想与屈原思想构成素质进行了比较,从而看出同处南楚文化发展链中的《文子》对屈原思想的影响之深刻。  相似文献   

15.
宝黛染楚色 林贾影屈庄--论宝黛形象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深受楚文化影响。林黛玉形象的构思及其神貌风韵,均采自《山鬼》、《湘君》、《湘夫人》。她身上又依稀可见屈原的影子。与屈原一样,其自恋情结浓重,孤高自赏又顾影自怜;她不为俗屈、高洁自守的性格也与屈原一致。宝玉的女儿崇拜与屈辞中女性中心观有渊源关系,其坚定的叛逆性又与屈原九死不悔的坚韧相似。宝玉身上还有庄子的影子,其天然本色论、“情不情”分别是庄子自然论、齐物论的显示,其梦游太虚境也是受《神女赋》启发。曹雪芹自身的遭遇,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小说题材及人物命运悲剧性,使他和楚文化尚悲的情感特征产生共鸣,从而把楚文化作为构建《红楼梦》的一块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多被视为南方文化的代表之一,然而它的显现是借改革开放之东风乘势而起的.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楚文化研究经历了起步与拓展、走向辉煌、纵深探索的过程.由楚文化研究横向扩展的长江流域文化研究和以湖北本土为主的荆楚历史文化研究之体系也在不断成长、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长沙文化是在和楚文化的传承与冲突中凸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其间,有宋代湖湘学派务实精神的改塑,有重山迭岭、滩河峻激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强悍民气的烘焙,有近现代血雨腥风的洗礼,但无论如何,长沙文化无法割舍和楚文化的血缘关系,总是在和楚文化相生相荡的历史摩擦中,不断地进行同质选择和异质选择。长沙文化行为模式的生成和特点,就是对这种历史选择的最好证明。一、“狂”与“辣”“狂”是楚文化的招牌式特征。历数古代的狂者,无论是髡首的接舆还是裸行的桑户,是浮尸的伍子还是“耦而耕”的长沮和桀溺,其名字都和楚人连在一块。无论对“…  相似文献   

18.
关于楚文化与苗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问题,近年来,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四十集电视系列片《百苗图》的开拍和今年十月将在重庆召开的苗楚文化学术讨论会,标志着这一研究的高潮已经到来。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一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伟大民族。有专家认为:早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苗族的一支先民跨过白令海峡,达到了南北美洲。今天的印第安人就是古苗的后裔;大约在公元前3千年,苗族的另一支部落群则迁居到了日本及南洋各国;以后又有一部分苗族先民移居到了东南亚各国。不论这个说法是否有其可靠的文献史料作为依据,然苗族已走向世界,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则是无容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写于四十年代初期的战国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的反秦问题是一个曾经被提出而又没有得到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个颇有意义的问题,由于观察视角的局限被搁浅了.我们的兴趣不在问题本身,而在文化意识充分觉醒的研究背景下的重新审视.本文力图从郭沫若的创作与楚文化的深层联系入手,深入阐发战国史剧的文化意义.这样,反秦问题自然会了了分明了.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美学学会和荆州文化局、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于6月15日至19日在古城江陵召开了“楚文化审美特征及美学思想”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武汉及湖北部分地县的美学、文学、美术、考古和历史工作者。会上讨论了如下问题。一楚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楚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均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既是中国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又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与被先秦理性精神笼罩的中原地区不同,楚国是神话与诗、歌舞相交融的国度,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的肇源地。过去由于传世的实物不多,我们对楚文化研究得很不够。解放后,各地相继出土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