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以“北大荒”驰名中外的黑龙江到底有没有文学 ?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如何 ?这部纵贯古今的《黑龙江文学通史》给读者做出的回答是肯定而可信的。早于上个世纪 80年代初 ,就有国内学者提出“重写文学史”。紧接着又有学者认为 :“当代文学不宜写史。”从此 ,文学史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对象被引起重视 ,新的主张和观点不断被人提出 ,在理论探讨十分活跃的同时 ,各种类型的文学史专著也相继面世。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诞生的《黑龙江文学通史》 ,谈不上是“重写” ,只能说是“草创”。因为黑龙江还不曾有过自己的文学史 ,这是千年写的第一回…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既有“比较的”文学史,也有“比较文学的”史,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通有无.本文认为,“比较的”文学史和“比较文学的”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文学史,后者是学科史.“比较的”文学史是用比较的理念、视角和方法撰写的文学史,而“比较文学的”史则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发展繁荣的历史.前者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后者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前者的理念既可用作外国文学史,也可用作本土文学史.后者却只能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从孕育到产生再到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文学史研究是对文学研究的超越,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者在文中勾划了中西方文学史研究发展的脉络,并从中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文学史观和方法论上归纳总结出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两点相同与相异之处,并从社会革命、政治思想、民族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探求了造成异同的原因:展望了当今文学史研究所面临的形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4.
张冬梅 《学术交流》2005,(8):131-133
姚斯接受美学的核心就是要以尊重接受者为中心,从强调"读者中心"到"为什么要以读者为中心"以及"如何实现和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最终推导出文学史不应该只是作家史、作品史,而应该是包含读者接受的历史和社会性的接受美学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作家的文学史、批评史,也是文学接受者的文学史、批评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思想史,也是人类的艺术史;文学史不仅仅是属于历史的文学史,也是当下时代的文学史.推倒文学的围墙,让文学接受者与文学本身对话,让文学艺术与文学思想对话,让当下时代与历史对话,应重新编写我们当下时代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文学世家历史还原的过程,也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以政治文化制度变革为核心动力,通过家族史与文学史演变的双重梳理,可以对中国通代文学世家发展演变历程进行历史还原,即前中后三大时段三重形态的相互衔接与有序推进:两汉至南北朝“经学一文学世家”与“门阀一文学世家”双重形态的衔接与演进;隋唐时期“门阀一文学世家”与“科宦一文学世家”混合形态的交替与演进;两宋至明清“科宦一文学世家”主流形态的承变与演进。在上述主体形态之外,尚有其他类型文学世家的多元存在。文学世家史学术范式的建构,需要通过特定个体、时代、区域以及通代文学世家史四个层级的链接而融合为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初,北京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季羡林先生通过这次会议,向我国比较文学界的同仁提出以下的期望:“……我曾说过多次,研究比较文学,必须精通中国文学和中国文艺理论,另外,至少通一门外国文学,还要精通(不精起码要通咱希腊罗马直至今天的欧美的文艺理论,最好再研究一点印度文艺理论。我认为.在人类文艺思想史上,在几千年内,文艺理论真正能成独立体系的,不外这三家。没有文学史的知识(历史知识当然也重要),没有文艺理论的修养,则无法搞比较文学。”从季先生上述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古希腊文艺理论的重要性,因为它是西方…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将建国前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并依次对各个时期中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进行描述,力图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流变过程的运行轨迹,探讨文学史家们在中国文学史观方面的优长和不足,着眼于21世纪文学史观的发展与建构,力求做出客观的总结和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8.
我在学习前人和今人所写的文学史的时候,受到很多启发,也促使我经常思考一些问题。文学史,它首先应该属于“史”的范畴。因此,对文学史的了解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对各该时期的历史了解的深度。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的存在与发展,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孤立的存在与发展,是与政治、经济、哲学、宗教、艺术等等各个方面紧密地联系着。文学,只是这个时代的多面体的一个“面”,要了解文学的这个“面”,就必须在了解这个多面体的另外的一些面。因此,文学史,就其分工的专职来讲,它可以专讲文学的这个“面”,但就其要透彻地了解这个“面”的底细来说,还必须同时了解其他相关的各个“面”。这样,  相似文献   

9.
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目前流行的观点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强调五四文学革命直接受益于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构成,其价值取向直接来自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的新文化想象,晚清以来的主流文学作为一种渐变的铺垫,在新文化运动之际终于发生突变——这是“文革”结束以后,大陆文学史普遍采用的一种的文学史模式;另一种是世纪之交舶来的思路,即王德威的“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强调晚清以来被大陆文学史忽视或“压抑”的非主流文学(狎邪、公案、科幻等小说)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温潘亚 《唐都学刊》2003,19(2):72-75
文学史观由文学和历史两种观念构成 ,在撰史的过程中首先应强调文学史家运用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素质来观照和把握文学史现象 ,以文学的观念来贯穿史的观念。这种特殊素质主要包括 :强烈的主体精神 ,文学现象完全属于人的存在 ,背后具有主体的一切属性 ,文学史研究就是在体悟、直觉、反思中完成对创作主体和研究主体相关联的文学事实的认识的 ;收敛与发散两种思维模式兼具 ,缺少其中任何一种 ,文学史家的主体思维都是不健全的 ;树立文学史研究的独立品格和个性标识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象“五四”前后的许多其他作家一样,外国文学哺育了郁达夫的创作。其中尤其明显的是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的“私小说”。卢梭所主张的“返回自然”,就是要返回人的自然本性,就是对“自我”的肯定。郁达夫称颂卢梭为“大自然的骄子”,赞扬他“称许本性的善处”,“比那一个都要猛烈,比那一个都能彻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怎么也掩没不下去的影响”。只要想想他在日本高等学校四年里所读的近千部外国作品中,很多就是德国、法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就不难理解欧洲  相似文献   

12.
一  长久以来,我们对日本古代文学的认识,几乎都是在“文学史”的范畴内进行的。  但是,当我们深入地思考日本古代文学的一些有意思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到“文学史”给我们的知识的匮乏——这就是说,“文学史”范畴乃至“文学”的范畴为我们提供的知识和信息,是无法替我们揭开许多深藏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历史之谜”的。其实,假如不是读“文学史”,而是读“文学文本”,那么,疑问将会是很多很多的。几乎所有那些令人十分有兴趣的问题,“日本文学史”作为一个学术体系,从来不加议论,或者说是一个有意从根本上必须加以…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在其二十多年的学术研究中,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不断开拓研究新领域:从现代到晚清,从文学史到学术史、教育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其治学思路和方法不仅具有启发性,同时也反映了学术界的发展进程。追踪陈平原的学术道路可以发现,他的“越界”始终立足于“文学”这一基点,借助于文学的叙述、想象与表达来“触摸历史”。因此,与其说他是在跨越学科边界,不如说他是在用自己的理解开拓“文学”的疆域。  相似文献   

14.
一在艺术史上,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与原有诸艺术存在之间的辩护与反驳之争。后来者每每声称唯有自己才是真正的艺术,此刻是所有那些僭越至今的冒牌货们让位的时候了;而先居者们则每每宣称那后来者不具备艺术的起码条件,根本就不能算艺术。这种论争最后又多以艺术“开放体系”来容纳诸方为结束。这种由互相拒斥起而以开放体系终的程序一遍又一遍地被重复着,贯穿着整个艺术史。文学史自难例外。从来的诗人作家与理论家批评家们多将自己心目中的某一特定文学理想、文学追求论证为文学的唯一本质。于是,“我希望文学中有此”就变成了“文学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一个特定文学主张的出台,常常伴随着阿基米德式惊喜的呼喊:我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文学  相似文献   

15.
一个真正的文学研究者,无不需要历史的眼光,对文学史诸现象作出独特的阐释,并尽力对以往文学传统的当下意义和将来意义发表自己的见解。新近出版的外国文学研究专著《现代文化视野中的西方文学》(蒋承勇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9月版)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本文拟从文学史观、作家与作品阐释和西方文学对我们现时代的指导意义三方面,对该书发表几点看法。首先,本书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学史观的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性追求。长期以来,我国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基本上留于社会历史批评的直观反映论立场上,尽管八十年代中期以降…  相似文献   

16.
刘保昌 《求是学刊》2003,30(4):99-104
路翎的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是否不恰当地描写了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不该发生的"的爱情?17年文学的"现代性"应该以何为标准?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切对文学文本的重读与文学史著的改写,都具有伽达默尔所说的"效果史"特征.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重读<洼地上的"战役">,会有一些令人激动也令人伤感的收获,由此亦将引发一个关于17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的深长思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当代作家文学观流变史研究的新课题。对作家文学观的生成、发展与变迁的把握,将使我们获得关于当代文学发展的深层动因的认识,从作家创作的内在机制上更好地梳理出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这就为我们敞开了一种必要与可能,追踪当代作家文学观的发展流程,展开现象扫描与理性建构,以求建立起当代文学史的一门分支:当代作家文学观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文学史观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自觉的理性意识和自主的人文方法,从而使文学史构成对人类文学活动的终极关怀,有效地探寻文学发展的自由之路。一般而言,文学史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往文学何在,以往文学何以在,以往文学为何而在。这又关涉到自然时间、社会时间、心灵时间三种不同的时间量度。在自然时间量中研究文学史,主要是对自然时间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学遗迹进行考辨、实证,尽可能多地确认文学事实,使它们进入文学史研究。在社会时间量中审视文学史,就是在社会运动的大结构中把握文学史,研究其生成、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制约。文学史研究的最终依据是人,它必须完成于研究主体的心灵历程中,在心灵时间量中走向丰富和完善。所以,文学史建构最终完成于研究者的心灵当中,才能达成对现实文化的历史性超越和丰富性结构。  相似文献   

19.
北方狩猎文化的精萃──《鄂伦春族文学》问世汪玲玢《鄂伦春族文学》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七·五”国家重点课题,由徐昌翰、隋书今、庞玉田历时五载,数易其稿,蔚然成书。北方文艺出版社在鄂伦春族欢庆定居40周年之际出版此...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90年代以前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分期,大体有三种类型,反映出三种文学史观和编作方法:(一)承认文学历史与社会历史有不同的发展轨迹,文学的演变史是文学本身的逻辑发展过程,虽然同时受社会变动的影响,但文学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与朝代更替“整齐划一”。(二)视阶级斗争规律支配文学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史即文学发展史,因而文学发展阶段可以和朝代的更替“整齐划一”。(三)把文学的演变史看作是文学服务于社会历史的过程,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使用和发展的,文学的特征便是被使用的表现,因而由“作用’的发展反映文学的变化。90年代以后,虽有新版本出现,立论新颖、眼光独特,但尚未完成科学化的文学史体系,仍是一部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史的过渡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