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其表现在:(1)通俗化与平面感;(2)媚俗、矫情等。从王朔的本文系列可看出,他所努力进行的是一种文化解构运动,其文化功能指向是对某种价值禁忌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以喜剧的方式进行的,其重要手段是调侃,它不仅成为叙述话语的方式,而且成为作品人物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坛上不能忽略王朔,他贡献给文学史的是顽主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语言风格.顽主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平民,他们自己鄙夷着老百姓,这类多余人不具备平民身份,甚至还有一种优越感.但王朔进行创作的时候有意识地采取平民视角,让广大读者接受,真切展开叙述.王朔的平民倾向还表现在小说的语言上,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易于普通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3.
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坛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认为,"王朔现象"是大众文学在新时期发展的产物,体现出了现代大众文学的特征,显示了中国大众文学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代表了当今大众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市场经济语境中的文学悖论--王朔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朔是现代市场经济与传播媒介的宁馨儿 ,他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炒作文学 ,对传统文化中僵化的东西进行了解构 ,但这种解构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并导致其价值观呈现出一种悖论倾向 ;“王朔现象”代表着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生 ,表现出当代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倾斜与断裂 ,标志着现代文化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论断,它不仅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效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化解矛盾的有力武器,而且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的需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共存的价值。而要真正实现和谐文化理念对世界文化秩序构建的指导性作用,其正确选择就是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角逐,在承认差异性、多样性中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
略论新感觉派、张爱玲及王朔作品的都市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新感觉派、张爱玲和王朔作品中都市文化的不同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他们不同的文学价值追求,以及这种不同追求所体现的都市变迁与时代变化特点。同时,通过对他们把握都市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异化感所共同立足的个体原则的分析,论述了个体精神追求的不同在大致相同的审美准则中衍生出来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体验,通俗易懂,它使“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草根文化”,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和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成为高校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分析与研究大学生自杀的现状与特点,探寻大学生自杀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应该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张以人的本性作为研究的内在根据,以人的信仰作为研究的主线。从"信仰的主客互映性"等方面论证了萨满文化研究应以人的本性为研究对象。人的本性是在人的原始本性与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张力当中呈现出来的,本文论证了人性本身既是一种超越性,又是从这种超越性向现实性的回归,即人本身就是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矛盾统一体。人性本身就是信仰,是一种感觉的人性。因此,本文认为信仰是主体自身存在的方式,也是一切精神、物质现象建立的基础。信仰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因此,应从人性的角度去解决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以及探讨向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回归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网络言语交际过程中,经常采用仿拟辞格,仿拟辞格的使用使网络语言显得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从社会心理角度对网络语言中的仿拟现象进行解读,认为完形心理、求新求异心理、趋同心理和娱乐心理是网络语言中仿拟现象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在商务英语谈判中,各国文化存在差异,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冲突。而在商务谈判中有商务文化意识的体现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成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良好的文化生态支撑。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生态的构成要素。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文化生态主要面临着内部要素冲突、与外部环境冲突的双重问题,所以实现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文化生态优化需要遵循一元主导与多元化相统一、融合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大众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评价张资平在文坛的“走红”现象,会发现其创作的商业化意识、文本的意识形态疏离以及独特的读者构成等是其赢得市场的关键。研究张资平的“走红”,还能为当下的文学生产和文学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的席卷全球,使文化成了一种资本。面对文化全球化潮流,我国文化发展也出现了多重矛盾,这些矛盾涉及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之间的冲突,因此,解决这些矛盾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完善文化市场配置机制、加快文化立法步伐、强调东西结合与古今结合以创新文化体制等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杂剧在金元之交的兴盛,是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以至失衡状态下超常规的产物,带有蒙元文化的鲜明印记。本文从元杂剧赖以形成的北曲的特质、蒙元文化多元交织的形态特征、全真教与元代理学的离合关系等方面,对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发掘和归纳,力图将元杂剧兴盛原因的讨论引向理性思维与文化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向度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关键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这种结合的表现形式;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主要是理论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三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实现大众化必须抓好理论内容常识化、与公众实践相结合、走进日常话语、走进日常意义、接受超常识的整合等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文化研究与新的文化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是当今世界一个无法忽视的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流行文化的“全球化”,还是中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种种根源于民族文化背景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来诠释和探索。全球化与民族化、城市化和乡村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这之间的交融和碰撞及其产生的变异和衍生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它的传播无所不在,然而,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为了强调这种“大众文化”并不是服务于大众的文化,提出了“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来取代“大众文化”。并指出,流行音乐像许多大众文化一样日趋标准化和商品化。这一批判是对当代社会中文化价值危机的深刻反思,但这种绝对的否定的态度,颇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化对当下倍受关注且极富争议的恶搞现象的理解,结合后现代文化语境,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探讨恶搞的审美逻辑和社会文化价值,认为恶搞的本质是戏仿,即通过对经典的、权威的、流行的文本拿来主义地盗用,别有用心地篡改,来获得一种互文性的喜剧效果。在后现代语境中,恶搞中的戏仿消解了传统的讽刺力量,具有了强烈的游戏拼凑性,其用心并无特别的恶意,而是大众为获得自由宣泄的快感而进行的一种解构和狂欢游戏。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实现的关键在于文化自信的培育对象由被动盲目的他律客体转变为自觉主动的自律主体。文化自为以文化的反思性认知和创造性引领为核心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主体摆脱未展开的感性状态,走向理性自觉的发展阶段,推动民族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觉自信。文化主体身份意识的确认、文化黏性的增强和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是文化自为证成文化自信的内在理路。而激活个体主体性、凝聚集体主体性和锻造话语主体性则是文化自为对文化自信的主体化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