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汉语方言中存在丰富多彩的动词重叠形式,动词单纯重叠式就有两叠至五叠不等。形式上不同的动词重叠式在基本语法意义上却高度一致,都是表持续。对汉语方言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考察,能为共同语中一直存在争议的VV式动词重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2.
章家谊 《理论界》2013,(10):138-141
在确定“N1+让+N2+V2”句式中的“让”为动词、整体为兼语句式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N2、V2的语义特征及其各自与N1的关系.也探讨了当“让”分别为使令、容许、听凭义时,N1最初的意愿主动性依次减弱.而当“让”为致使义时,更侧重表明N2发生某种变化,表现一种结果,所以此时的V2可以是形容词.“让”字兼语句更是有自身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3.
“偏正结构”是汉语复合词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这一结构公认的界定是“前偏后正”,即修饰、限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以这种结构界定标准,在分析汉语南方方言中大量存在的诸如“鸡公”、“狗母”的构词现象,以及今天北方话类似的语言现象时,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从南北方言事实出发,结合古汉语及亲属语材料,对这类结构的内涵进行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4.
词汇分解理论把动词的意义分解为一些基础性的语义要素,为比较全面地反映和描述动词语义结构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所提出的语义要素不够准确和完备,同时也缺乏一套比较客观、可靠的分析动词语义结构的操作方法.要吸收这一理论的合理内核,克服其缺陷,就应该结合中国传统语言学分析词义时采用的"纂集"的方法,建立一套新的动词语义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林晓 《殷都学刊》2013,34(2):93-98
上古汉语有一种特殊的“受事·动词·施事”句,这类句子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其中施事前面不用介词.该句式容易引起歧义,但它的使用受到多种限制,除了受语义限制和语境限制外,其中的动词也有限定特征.它是一种有标记的句式,上古以后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是任意性的。标准语与方言,方言与口语,口语与书面语,书面语中文体的选择,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语言的任意性特征。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并且也跟作家的个人方言、社会情境特征、作品内容等紧密相连。语言、方言、文学作品自然也就相互关联、彼此结合而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洞口方言的给予动词“把”、“乞”、“把乞”及其句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云晚 《云梦学刊》2006,27(4):127-131
洞口方言的三个给予义动词"把"、"乞"和"把乞"及其所能进入的具体给予句式的句法特征、句式来源与实际使用频率的分析表明句式S1与普通话相同,也是最优先的给予句式;普通话所没有的S2在洞口方言的使用频率却很高,是历史句法的直接承传.S1和S2的逻辑关系是S1真包含于S2,S1来源于S2而不是普通话那种S1源于S3的模式;S3也是历史句法的直接承传,处于衰微使用状态,S2和S3在洞口方言中的实际使用频率刚好与汉语史上S2和S3的使用频率相反;S4、S5和S6则分别是S3的语境变体.  相似文献   

8.
段倩明 《中文信息》2013,(10):206-207
内江方言程度副词“少”表示程度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很”。程度副词“少”主要与性质形容词结合构成“少+A”结构,另外,也与极少数状态形容词以及名词、动词、动补结构以及特殊四字格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有的全部甲骨文材料中找出了所有动词"于"的用例。分析了动词"于"所出现的句式以及动词"于"的语义语法属性。统计了动词"于"所出现的频率以及在各组卜辞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梁艳君  刘莹 《理论界》2010,(7):158-159
汉语动词"是"的出现频率及其用法争议颇多。本文运用翻译学、现代句法学和语法学的基本原理,对汉语高频动词"是"在不同句子和语境中的词性与功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通过大量的例证解释了高频动词"是"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客家方言对粤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语作为强势方言,对客家话影响较大.但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客家话对粤语亦产生影响.本文论述这些影响,内容有古全浊声母的送气读法;晓、匣母合口读f;疑、日母(细音)合流为鼻音;溪母保留送气;特殊的kv、k‘v、声母;精、庄、章组的分混;晓、匣母细音读擦音;韵母缺乏撮口呼;舌尖元音 ;蟹合一帮组读 i或i;山、咸摄细音保持复合元音的读法;古鼻音韵尾的丢失与归并;粤语、在石歧郊区话的混读;四邑话舒声调与客家话声调的类型接近;中山客话与石歧话声调数目.  相似文献   

12.
《支那语学》创刊于1907年6月,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推广北京官话、传播中国文化最为重要的学术月刊之一。该杂志栏目设置很有创意:从教学角度安排北京官话语言基本知识学习内容;从培养语言学习能力角度安排汉日译解、翻译、写作、阅读基本能力训练内容;强调中国文化导入,加深读者对北京官话的整体性理解;以月刊为手段,迅捷传播中国信息,引发读者兴趣;内容选择强调趣味性、生动性、口语性、通俗性、学术性;版式设计新颖灵活,不拘一格,在对日北京官话教育史、汉语史、清末中日两国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支那语学》应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展了北京官话的教学空间,标志着实体学校之外期刊杂志取得了传播北京官话的话语权;学校教学和杂志教学有机结合,直接把北京官话教学延伸到了社会,开放性强;实现了日本"国家语言政策"的目标;对后来北京官话教学期刊发展影响至深,对今天中国"国别"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和期刊结合教学、国家推广汉语战略政策的制订都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洛阳方言中有而普通话没有的方位后缀有20个、普通话里有而洛阳方言中没有的方位后缀有4个、洛阳方言与普通话都有的方位后缀有7个(包含零形式后缀);洛阳方言中有而普通话没有的时间后缀有7个、洛阳话和普通话里都有的时间后缀有6个(包含零形式后缀)。总体上讲,洛阳方言与普通话在方位和时间后缀的使用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差别大于共性。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方言隶属北京官话。本文描写黑龙江方言口语中的介词 ,并将其与普通话、北京话中的介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分析四种朝鲜王朝汉语文献《华音启蒙》《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学清》的语音的声母系统,通过文献讹误字分析、对音文献分析等考证其反映出来的清代汉语东北方言的语音特征。表现为:微母消失;见晓系腭化;全浊声母清音化;日母字变化为零声母字;平舌、翘舌音不分等。  相似文献   

16.
语流音变造成方言词语的外部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它主要发生在常用词中,基本类型有异化、同化、儿化、类化与合音。弄清其原形式,有利于对方言词汇的掌握。本文举例讨论了简阳河西话常用词语流音变的类型、条件、过程和原因,对于研究汉语语流音变同语音、词汇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8.
论《海上花列传》中的“苏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海上花列传》的“苏白”写作,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批评意见。但从版本资料来看,为众人所普遍接受的《海上花列传》“不获风行于时”的看法是不合实际的。《海上花列传》成功的奥秘不在于它使用了“苏白”,而在于作者对“苏白”这种方言的创造性运用。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运用,“苏白”在表现“地域神味”的同时,还凸显了人物鲜活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两国人民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相互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加。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双方各地都存在各自的方言,北海道虽然位于日本的最北部,但是那里使用的被称为北海道方言的语言却与东京地区使用的普通话十分相似。本文以研究日本北海道方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结合北海道的发展史和地理位置,解说了北海道方言产生的原因以及特征。通过分析各种群体做出的北海道方言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北海道方言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段纳 《殷都学刊》2007,(2):134-138
普通话与河南方言中的入声都已消失,但在调类分派和一些入声韵的读音上二者有很大不同。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有关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言正在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其中古入声字读音显著变异源于普通话的影响。这些变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韵母比声调活跃,韵母可以单独转变,但调转韵必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