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家工信部3G牌照的颁发标志着我国即将步入3G时代,也为手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对3G时代下无线广告市场发展机遇及潜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移动运营商及无线广告代理商的运营模式和收费模式等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无线广告代理模式及运营模式、建立以数据库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财产性及其保护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昌伟 《学术论坛》2007,(4):138-143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因为它与法律确认的现有财产形态相比较,同样具有稀缺性、可控性和价值性等特征,同样存在取得方式的合法性问题,所以法律应该予以保护。但在现行立法上却没有相应的规定。现行法律在有效解决涉及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权益纠纷方面显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针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立法很有必要。应该在将来制定的民法典的民事权利部分增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的民事权利类型,以满足网络游戏环境下的玩家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应该直接将玩家与网络运营商的权利义务法定化,排除网络运营商单方面制定规则的特权。当然在立法的同时应注意与现行的法律规范的衔接。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行为始于1980年高等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分级核拨后,在需求诱致下各高校兴起的招收自费生、收取委培费的实践。这种制度创新正是所谓的免费制度无法实现潜在利益,从而使行为者产生了新的收费制度安排的需求。也正是由于学校单位从免费制度到收费制度的变迁收益,才提供了国家收费制度变迁的重要客观条件。此外,准市场化的内外环境也为高校收费制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特点使其市场运营模式有别于传统娱乐产业.中国数字娱乐信息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探索适宜的发展途径是其当务之急.数字娱乐信息产业的高风险性,致使企业往往因营销策略失败而退出市场.缺乏激励的环境和高企的市场集中度是我国产业前进的障碍.网络游戏产业作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代表,通过对中韩两国数据比较,对目前并存的多种市场运营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推导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运营模式,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游戏以其逼真的虚拟现实性、超强的娱乐性、操作简易性等特点,受到众多青少年追捧。网络游戏在引导青少年体验团队协作、交往乐趣与生命体验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然而,网络游戏的商业推进模式和猎奇竞争机制,极易对青少年产生游戏沉迷、道德失范、暴力行为脱敏、时间意识淡漠等负面影响。发展网络游戏产业,引导游戏价值取向,需要在网络游戏设计开发、运营管理、自律教育等方面加强价值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网络虚拟财产属性的跨学科分析及民法保护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学、哲学、信息学、经济学及法学等角度分析,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都具备财产的基本属性,亟待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应当区分网络游戏中不同的法律关系,将开发商的知识产权、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及运营商与玩家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分别由知识产权法、物权法、合同法及侵权行为法调整和保护,形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民法保护体系,以维护相关权利主体的正当利益,确保网络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园类公共物品一般实行收费,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地方将公园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园向社会免费开放受政府治理理念、物质条件、人们的观念、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作者从研究其限制条件入手,探讨公园免费开放,由政府提供更多纯粹公共产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视颠覆了传统模拟电视的生产、销售、赢利模式和运营、管理机制,有条件接收使精密管理、精细营销成为可能.一方面,它使网络运营商、电视台将经营的主动权牢牢抓在了手中,销售模式将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极大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收视需求,带来更大的视听享受.本文在论述数字电视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和带来的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并不高,但低于标准收费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已影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会计市场的类型出发,阐述了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市场需求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办高校筹资体制随着国家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而变迁。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办高校筹资体制变迁经历了在政府财政拨款基础上对大学生实行免费高等教育时期、免费高等教育向收费高等教育过渡时期、全面收费高等教育时期这三个阶段,并从部分公办高校通过转制直接介入资本市场筹资和普通研究生教育实行全面收费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公办高校筹资体制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