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补华 《船山学刊》2003,(3):148-148
重九,佳节也;登高,胜会也;饮酒,乐事也。亲旧在异方者,幸此一日之聚焉。然七人之中,唯凌子官于山东,自余六人皆客也。夫客者,西东北南靡定耳。则此一日之聚,亦不能岁以为常。且七人者,年各不同,自今之重九,人自数其齿以至于尽,凡得重九若干日,重九而游者若干日,游于某丘某水,与之游者某人,皆不可知,惟此一日之聚,为现在焉。概其难常,幸其现在,此其作图之意乎?虽然,庄生有言:“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彼一日之聚,忽然以逝者,亦岂图之所能存?盖人必有其不亡者,而后凡所作为,依之以存焉。古人一日之聚传于今者多矣,谓迹不足存而存焉者何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五方元音》的韵图编排情况,结果发现韵图的制作虽有不精密之处,但并非完全凌乱,特别是对四呼的排列,更是韵图史上的一大贡献。因而利用了韵图来论证《五方元音》所反映时代的特色语音特征。总之《五方元音》的韵图与该韵书能两相照应,互相阐发。  相似文献   

3.
对于《离骚》诗题的解释,历来有离忧、离愁、遭忧、牢骚、劳商等说法。其实,“离骚”应是“离别骚臭”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以昭君的悲剧为题材写成的诗、词、剧、曲非常之多。作家们或同情她在汉宫的不被赏识,或怜悯她远嫁匈奴的悲哀,有的写昭君是为了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有的甚至表现了大汉族主义倾向。作品很多且不乏佳作,然而其见识则大多平平。直到王安石的《明妃曲》一出,便使所有的这类作品黯然失色。这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胜人一筹,而且在艺术上也不落前人窠臼,很可称道。《明妃曲》第一首,着力写明妃的哀怨,结构很别致,好象一出戏分若干场,诗的每一节都有各自的出场人物。“明妃初入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这是写昭君的悲哀和美丽。写美人的美写得好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用韵角度考察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北朝诗》部分。依据北朝诗用韵的时代、地域特点 ,结合历史文献材料 ,对书中与诗韵相关的失误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在分图列字上有许多巧妙之处,这一点,前修时贤均已论及,此处不再赘述。但由于韵图作者以三十六字母来表现它所反映的韵书的声母系统,而韵书的声母系统又与三十六字母不全相合;加以作者将齿头音和正齿音五母并行排列,而三等韵的齿音字特别多,这样,就使韵图作者在分图上大费周折。虽然他想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并且其中不乏高明巧妙之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胶柱鼓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和诗文相结合分析“孔雀东南飞”诗题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也谈王安石的《明妃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阅读与欣赏》古典文学部分第五集,刊载了周本淳同志的《古代诗歌里的王昭君》一文。文中说:“北宋的大诗人王安石写了两首《明妃曲》,开始扫去昭君的一些愁容,让她露出了一点笑脸。这是昭君在古代诗歌里的第二阶段”。在这里,周本淳同志从民族团结的观点出发,对王安石诗中的昭君形象以及这个形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用意是好的。但是,却有凭空拔高之嫌,特提出来进行商讨。现在先看王安石《明妃曲》原诗:  相似文献   

9.
汉洗辞珍重。风流杀敌余。黄图奠江左。碧血溅黔墟。祖砚传家在。朝衣故箧储。中兴此贵跡。毫素讬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嘉四年己亥创作的《明妃曲》二首曾轰动一时,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即或到现在看来,我们也可以说王安石的这两首诗歌是历代诗词戏曲中以王昭君为题材的最上乘的作品。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王安石去世后不到半个世纪,一个叫范冲的人却斥责第二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一句说,“以胡虏有恩而遂忘君父,非禽兽而何!”(见《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六《明妃曲》注引)在范冲看来,王安石这首诗歌简直宣传的就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的人生哲学。范氏此论一出,受此影响,后世不少宋代诗歌的选本都仅选了《明妃曲》第一首,而未选第二首。当…  相似文献   

11.
钱选《会真图》,特别是文徵明对它的描述,有助于我们确定关汉卿《崔张十六事》创作于王实甫《西厢记》之前,进而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厢记》的“真正”作者;而元明以来有关《西厢记》作者的文献记载,明代嘉靖以前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其后关于《西厢记》作者的种种异说都不过是人们附会、颠倒、误会出来的东西而已,并不可信。  相似文献   

12.
张剑 《北方论丛》2023,(2):112-122
20世纪30年代末,沈尹默参与当时文人的“寺字韵唱和诗”活动,作有36首诗并汇集为《寺字韵唱和诗》,现留存有草稿本、誊稿本、油印本、传抄本等不同版本型态。通过校勘对比,草稿本、誊稿本文本最可信赖,油印本次之,传抄本再次之。传抄本讹误虽多,但文本总体仍不失可信,由此可对传世文献的稳定性抱有信心。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诗集注》卷九有《题伯时画顿尘马》(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23页)绝句一首.另黄宝华点校《山谷诗集注》作《题伯时顿尘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诗云: 竹头枪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忽看高马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 诗集注者任渊将此诗编在元祐三年(1088):"是岁山谷在史局,其春东坡知贡举,山谷与李公麟等皆为其属.……而《顿尘马》有‘亦思归家洗袍州’之句,为试院处作无疑."其后黄(瞀)《山谷年谱》亦说:"先生有此诗真迹题做《辗马》.今观诗句乃云‘忽思马欲顿风尘’,则是《辗马》无疑.蜀中见有石刻."(《四库全书》本)南宋孙绍远所编《声画集》、清代吴之振编《宋诗钞》、今人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均从此二人之说.但黄(瞀)仅就山谷亲书诗歌题目而云,并未说看到诗歌文本的真迹,不能据此说明此诗为黄庭坚所作,《年谱》提及的"蜀中石刻"情况也较为模糊,亦无法证明所刻定为山谷诗.  相似文献   

14.
苏轼有首名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描写了气势雄伟的庐山:山岭蜿蜒,群峰峙立,无论从正面或侧面.或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是千姿百态,各各不同.全诗至少包含三层哲理:其一,任何物体都存在于空间之中,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庐山各山峰存在于空间之中,具有长、宽、高三维,并与周围山体构成前后、左右、上下的关系,故而才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其二,要注意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善于运用比较法认识事物.为何身在此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的《云左山房诗抄》卷八有一首《陈朴园大令乔枞属题其尊人恭甫前辈〈鳌峰载笔图〉》诗:海内经师叹逝波,乡邦文献苦搜罗.匡、刘未竟登朝业,何、郑俱休入室戈.神返隐屏生岂偶,编传左海好非阿.者番归访金鳌岫,倍感前型教泽多.篇中没有标出此诗(下简称《题图》)的写作年月,其他如《林则徐年谱》和《林则徐传》也不曾述及.这首诗内容比较丰富,从中可以窥见林则徐晚年思想之一斑.本文拟就此诗的写作时间和历史背景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诗歌,基本上是沿着两条并行的、艺术风格很不相同的道路发展的。一个是以李白和李贺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一个则是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包括刘禹锡、皮日休、杜荀鹤等在内的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但是除此而外,以王维(就其主要倾向说)、孟浩然以至韦应物、司空图为代表的一批作家,虽然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主要地却是过着地主阶级的有闲生活,脱离现实,寄迹放浪山水,为所谓超然物外的消极思想所支配的。如果说,唐代的诗歌革新和新乐府运动,在理论上得到了陈子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相似文献   

17.
《光明日报》86年11月8日刊出的王忠人、葛增福的《马嵬坡杨贵妃墓散记》依文,谈及杨贵妃死于马嵬时,曾引碑刻中“唐僖宗留下的诗句”为证:“马嵬杨柳绿一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作者认为此诗系唐僖宗留下的诗句,这种看法,缺乏根据,并不足信。按《太平广记》卷200引《抒情诗》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以下简称《西田获稻》).历代陶学界都从不同角度加以评述,而对于诗题中的早稻却没有提出过异议。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丁福保第一次提出质疑以来,曾先后提出过《西田获稻》中的稻,不是早稻,而是早稻或晚稻的主张。到底是早稻、晚稻、还是早稻?这对于正确把握诗意的内涵。正确评价诗人的诗品和人品.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在缜密考证的基础上正本清源,恢复它的本来面貌。笔者曾写过一篇《陶诗早稻考》的拙文.还想在该文之后,对于过去的一些说法,再作一点简要的评述,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9.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随之日渐繁荣昌盛起来。汉语音韵学当然也不例外。十几年来发表的音韵学研究论著较之建国后前三十年有了近十倍的增长。研究范围也从原来的以几个代表音系为主的局面,向整个汉语历史的各个层次扩散开来,使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内容得到了很大的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