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浪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等一系列微博打拐行动中,"公民记者"的表现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议论。议论的焦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公民记者"的合法性和不足。"公民记者"具有合法性,它体现出公民就社会事务发声、占有媒体话语权的欲望;但同时,其媒介素质也亟待提高,如不具备专业性可能成为社会隐患,也可能危及自身安全。二是"公民记者"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公民记者"影响范围有限,需要借助舆论领袖和权威媒体推动;其传播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议程设置,凸现民众对热点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卢登  林燕冰 《南方论刊》2014,(5):84-85,90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记者或者是新兴的网络记者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就需要借助记者的专业素养,对新闻事件和人物采访的综合分析,对新闻进行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广播记者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也会提出一些建言,而这些需要有记者们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本文通过对广播记者自身素养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为广播同行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提问在新闻采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它在整个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刊播等过程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和决定性的。提问是记者以提问题的形式挖掘新闻材料,核对新闻事实的一种采访方法,是采访的核心。实质上,提问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彭兰 《江淮论坛》2012,(2):154-158
随着微博在中国的普及,媒体记者对微博的应用也不断深入,这是专业媒体迎接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个开端。对于媒体来说,记者微博作为专业媒体进入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一个试验田,承担着与公民新闻的全方位对接、体验社会化媒体传播特性以及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中"占位"的功能。而对于微博平台来说,记者微博则扮演着新闻的直播平台、新闻线索的集结地、新闻的延展空间、网络评论的激发器以及信息流向与流量的调节阀的角色。记者微博要成为微博平台中的关键节点,需要在新闻信息的验证、碎片信息的整合、专业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此外,代表个人还是代表媒体,为个人行为负责还是为媒体声誉负责,也成为记者微博需要把握的一种特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刘少文 《北方论丛》2005,22(3):50-54
在张恨水的艺术世界中,常常有大量的记者、准记者的身影出没其间.细察之,这些人物的叙事功能远大于其形象功能.他们自由腾挪,处处"在场",为叙事带来了极大的自由,许多故事随着这些人物的目光汩汩流出.  相似文献   

6.
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现实世界无时无处不存在着或显性或隐性、或宏观或微观的问题,作为记录社会历史进程和时代“瞭望者”的记者,应该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方向。本文初步分析了记者为什么要具备问题意识,应该怎样发现问题,以及采写问题新闻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采访作为记者的一项"基本功",是其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还须从采访的类型、方法以及采访的艺术和技巧诸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
周刊作为各大报纸倾情推出的重头戏 ,其对记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记者视角独特、文笔流畅、知识面广、见解独到 ,更要求记者善于捕捉独家新闻 ,善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二者之间能否实现良性互动,直接影响着传播的顺利完成。编辑是记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只有通过了编辑这一关,才能与传播对象——读者见面。因此,记者要想提高稿件的见报率,使自己的作品不被或少被“枪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记者应有“编辑观点”。《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林钢曾在一篇心得文章中说:“要知道,记者工作永远要受到版面和时间的制约。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越能获得自由。”这确是深刻的经验之谈。但版面掌握在谁手里呢?众所…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期,记者群体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中国记者与驻华外国记者联合创建了北京中日记者俱乐部、东三省中日记者大会、万国报界俱乐部等常设性机构,合作方式明显改变。上海日报公会、北京报界同志会和全国报界联合会相继组织赴日视察团,对外交往的规模逐渐拓展。此外,中国记者两度出席世界报界大会,进一步密切了与各国记者的联系。在与境外同行的交流中,中国记者不仅扩充识力,推动报业进步,还以国民代表自居,以促进邦交为已任,使其活动颇具国民外交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活动,实质是一种采访施动者与被访者之间心理互动的过程。记者“情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的成功机率。情绪情感的控制与发挥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运用广泛。衡量记者“情商”高低的核心标准是“移情”能力的强弱。建设性提出了提高记者“情商”水平的几点方法,包括情感积累、平衡“势差”、“突发”应变、情感“内化”、人格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议程设置"理论下的记者博客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博客是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与记者自我传播的融合.记者博客的议程设置与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记者博客议程设置上的特点给网络传播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如果运用失当,也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摘要]具备较强的新闻采访技巧和沟通本领,把握采访的主动权,这是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论述了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与被采访者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从七个方面探讨了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4.
宋黔云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2(8):166-168
媒体记者社会角色的塑造对媒体的品牌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记者个人形象中的职业道德、内在素养、创新精神和言谈举止等内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塑造着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15.
记者型主持人正随着近年来电视媒体的蓬勃发展而变得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精英人群,关注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国际形势,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谈、一举一止。记者型主持人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媒体评判的声音,他们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广大受众探知事件真相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泉泉 《江淮论坛》2014,(1):147-152
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专业媒体的新闻生产。从对新闻记者是否属于知识分子的思考出发,探讨专业记者身份的再定位问题,认为将新闻记者定义在知识生产者的范畴,并进行一定的阶层划分,是更为合理稳妥的指称。专业记者要在探求真相中发挥专业优势、在社会协调中采取建设者立场、在公共领域具有建构对话的能力,从上述三个层面重塑知识生产者形象,以重建专业媒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7.
采访是记者进行新闻工作的手段与过程,更是记者的职业活动。记者通过采访活动实现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完善自身职业需求,采访能够体现其职业技能,采访的主题能够体现对社会价值的导向。因此,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采访技巧是一则有效新闻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大大影响采访的效果。本文从采访技巧的发展现状出发,对新闻工作者如何灵活引用采访技术以及如何升华采访技术到艺术的途径,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记者作家的登场及其作品的大行其道,不但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文学景观之一,而且是一种全球化现象,它是大众文化与媒介要素媾和的产物,但对它的研究、阐释则远为不足.而在媒介话语权力日渐强化的今天,这种研究的价值自不待言.文章从马歇尔·麦克卢汉读出“自己的经验”以及斯图尔特·霍尔的“三种解码立场”的视角出发,对记者作家这一文学现象加以描述和阐释,认为记者作家现象的出现是两种动因的结果:一是记者自身的内在动力,即“逃脱新闻速死命运”的努力;二是纯文学与读者阅读心理的错位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张蕊 《理论界》2010,(4):155-156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如今人们经常可以在荧屏上看到记者的身影。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常见形式,特别是在现场报道中,恰到好处的记者出镜,可以把观众带到新闻事件的现场,使整个报道更逼真、更鲜活。本文就这一话题谈谈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国文 《人文杂志》2005,(5):141-145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现代民主和法治国理论为分析前提,讨论基于公共性建构的公民伦理思想.在公民普遍性社会交往的意义上,无论是哈贝马斯基于交往结构来谈论的"公共性",还是阿伦特基于行为类别划分来分析的"公共性",都在公共领域成为联接公民与公民伦理概念的基本向度.对于与"公共性"相接洽的公民伦理的基本属性,我们可以在经验性生活的基础上将其概括为公民在公共交往生活中的自然法.它可以在人类公共生活交互性与社会性叠加所生成的层面上,解析为公民伦理的自主属性、公民伦理的和谐属性、公民伦理的权责属性、公民伦理的契约属性、公民伦理的共通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