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晶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5)
并列格式"一边A一边B"和"又A又B"的使用有诸多差异,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一边"固化、"又"虚化前的意义和具体语境不同,二是"一边"、"又"历时演变的进程不同.解析此二种原因,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应用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增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
“既A,又B”句式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格式.根据A、B间的关系,可以将这个句式分为三类:A、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A、B具有非制约关系;A、B具有逆向制约关系.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关系在大脑思维中的两种不同认识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 相似文献
3.
韩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49-52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出于经济性原则和简约性原则,典型框式结构"又A又B"格式由于其形式简练、表义丰富而得到高频运用。结合大量语料对"又A又B"格式的位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试图寻找其变化规律和制约因素,发现其一般要受韵律原则、构词顺序原则、认知顺序原则以及其他语义语境因素的制约,但不是非常严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4.
以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250万字中文小说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分析老舍作品语言中的两种四字格“一A一A”与“一A一B”构成成分和所形成的构式义,认为每种格式中,由于进入A或A、B位置的词语词性不同,有的还会因为整个四字格所实现的语法功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构式义。 相似文献
5.
“不A不B”格式有能自由成词、语素自由应用和非自由成词、语素不能独立应用的语形特点 ,有其特有的功能 ,有其双核线性离散式、单核聚焦式、双核聚焦式、单核凝结整合式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6.
“V的不是A是B”是目前网络流行的句式,该句式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情感宣泄心理、层次追求心理、现实揭露心理和求新求异心理,是客观世界通过人的隐喻思维在语言中投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说A就B”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格式,其常规格式是“说A就A”。一般认为,这个格式有“一想到……马上就”的意思,事实上,它还有“极易发生某事或事态难以预料”和“对事态的肯定,态度坚决”的意思。这些不同的语义特征主要是由副词“就”的不同义项和动词“说”的意义虚化导致的。在句法结构上,变项A、B也不仅限于动词性结构和形容词,也可以是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刘敏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4)
许多像"不痴不聋、不卑不亢"格式的成语,我们把它叫"不A不B"式成语。文章主要从"不A不B"格式成语的来源探讨成语"不A不B"格式中A、B的特征,成语的感情色彩特征以及成语的变式等。 相似文献
9.
李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97-99
“一面A ,一面B”格式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性结构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基本同时进行。其内部语义关系可以分为前提、急缓、主次、修饰、因果、并举、矛盾、先后等几种。通过对“一面A ,一面B”格式的语义关系分析 ,有利于我们整体理解句义和剖析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0.
陈继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6):97-100
句法层面的A and B结构是对现实中并列或相同的概念的临摹,其线性排列语序反映了人的认知顺序与事物发展的顺序。因此,A and B并列成分的顺序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而且,and兼有表示从属关系的功能并产生特殊效果。本文拟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探讨包括这些特殊性在内的A and B结构内部顺序以及and取代从属连词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占云芬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53-56
类固定短语“A前B后”是一个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能产性都非常高的格式。我们尝试从此结构的内部构成、句法、语义及语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揭示这一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虽然A,但是B"让步转折句,其主观推测层面的认识是0P{B/A}≤0.5;其客观反映层面的认识是P{A}=1、P{B}=1。说话人选用"虽然A,但是B"让步转折句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说话人大脑思维中的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对客观现象认识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A是A,B是B”句联的内部构造和外部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理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1):46-51
"A是A,B是B"句联内部各小句一般都是有序排列且有较高的一致性.各小句的前段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后段大都重复前段,极少的时候略有变化;中段有条件地容纳状语.各小句的重音分布是"中-轻-重",这与单用的"A是A"小句明显不同."A是A,B是B"句联在结构上是弱自由句联,在表意上不自足.常在小句中作成分,或在复句中与紧邻的其他小句或句联形成各种关系,少数时候也可以单独构成复句. 相似文献
14.
“A是A,B是B”句联的语义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理兵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70-76
从语义平面考察“A是A,B是B”句联。把“A是A,B是B”句联分为两种类型:区别型和列举型。两种类型又各自分成几个次类,区别型分为偏别式、平别式,列举型分为“有”式、“合格”式、“鲜明”式。重点考察各类型和次类的语义特点,找出区别型和列举型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考察“A是A,B是B”句联与先行句和后续句的语义联系,分为在复句中和在对话中两种情况。对于“A是A,B是B”句联歧义的消解提出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A,那么B”句式是一类比较有特色的表示假设的复句。本文根据分句A、B之间的语里关系将其分为三大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从大脑思维中的认知层面分别对其进行分析,考察在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中人们对于命题的信赖程度。主观推测层面:并列关系P{B/A}=0.5,因果关系0.5〈P{B/A}≤1,转折关系0〈P{B/A}〈0.5;在客观反映层面P{B/A)=1。表明了人们在使用这一句式时,大脑思维这两种不同认知层面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6.
罗主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1):74-80
"以A为B"结构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已成为一种凝固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来认识,是人的思维因素促成了这种"以"和"为"的搭配形式,产生了"以"和"为"配合的框架印象,并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句法结构意义:在以A形成的集体中,由于某种需要选择了A作为B。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与认知上的"相邻原则"等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2):98-102
摘要:以“A也好,B也罢”格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的分析整理,对“A也好,B也罢”格式构成中“A”和“B”的句法功能、 “A”
和“B”的语义关系、 “A也好,B也罢”格式与后续成分的语义关系分析,认为“ A也好,B也罢”格式主要用来陈述一个事实,或
者表达让步、不满、肯定或否定的情态,使得所构成的句子也具有了一定的语气情态功能,更利于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余俊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该 A 则 A,该 B 则 B”是一种“框中框”“句中句”的复杂框式结构,其可变项 A 和 B 的语义特征较为复杂。整个结构强调理当怎么样自然就怎么样,表现出[+理应性]、[+虚拟性]、[+条件性]、[+推理性]和[+强调性]的语义特征。在语义上,该框式结构还具有特殊的语义增值性,其增值的方式主要有对比凸显增值和典型事例增值两种,而其中的增值机制就是极量原则和类比推理。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A—B”格式成语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重点讨论结构中“-”的语义特点和句法功能,比较“-A—B”和“-x”两个格式中“-”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一A一B"型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它形式简单,结构整齐,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本文结合实例,着重从它的结构类型、语义特点、句法功能、语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这种格式的词语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