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成书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评论研究《水浒》者,无虑百家以上,诸说纷呈,蔚为奇观。弄清“水浒学”的历史发展,既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人们是怎样理解、研究《水浒》的,又可以了解《水浒》在不同时代、不同人们中间产生了怎样不同的社会效果,这对于我们今后正确地评论和研究《水浒》无疑是有帮助的。(一) 明、清两代,是“水浒学”的奠基时期,主要有这样一些学说:  相似文献   

2.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金圣叹点评《水浒》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把鉴赏作为个人心灵的一种寄托形式,使评书成为自己的艺术再创造,表现了显著的“创造性的背离”倾向,在阅读和点评《水浒》时表现出“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容与其间”、率性而为、潇洒随意的才子品性。金批《水浒》中三个问题的出现并非金圣叹有意为之,而是其率性任情、狂放自然的个性使然。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水浒》学会筹委会及湖北省《水浒》研究会、北京市《水浒》研究会、浙江省《水浒》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全国第三届《水浒》学术讨论会于八五年七月三日至七日,在秦皇岛召开,到会的有全国知名的学者、教授、以及研究工作者、编辑工作者近二百人。收到论文一百多篇。大会讨论了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1、水浒的成书年代;2、“施耐庵文物”、传说的真伪与“托名”说的是非;3《水浒》的版本问题;4 水浒的作者、主题思想、著作权等诸问题;5 《水浒》艺术的面面观;6 金圣叹评改《水浒》的功过问题;7 《水浒》及《水浒》研究工作与其他小说的比较等等。讨论中有的学者提出:近年来,对《水浒》著作本身的研究较多,今后,对这部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4.
<正> 学术界近几年对《水浒》的研究仍非常活跃。第三、第四届全国《水浒》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中国《水浒》学会也于1987年11月在湖北襄樊正式成立。种种迹象表明,《水浒》学继“红学”之后,将成为新的“显学”。现将近几年《水浒》研究中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古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水浒》,以“结末不振”(鲁迅语)而告终了。所谓“结末不振”,指的是宋江等“受招安”征方腊,及其悲剧的结局。但是,在《水浒》的“结末不振”之余,还有另外两种《后水浒》本子(不是《征四寇》),似乎没有被人注意。这两种不同的《后水浒》都表达了它们的人民性,是描写梁山泊斗争精神犹存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在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著作中是不可忽视的。这两种《后水浒》,大约都是清初写的。一是陈忱的作品,另一是久已埋没的青莲室主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建国三十多年来,学术界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进行过多次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有一些重要问题,尚未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例如关于《水浒》的性质问题,过去有一种十分流行的看法,认为它是“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小说”、“是一部农民革命的史诗”。近年有人提出怀疑,认为《水浒》不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我以为这些意见应当重视,有必要加以深入地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水浒传》内涵的几个问题●苗正民许小平丁可一、从《水浒传》研究概况所想到的在我国古典名著中,《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人们对它的评论是最为复杂了。人们已经公认,《水浒传》是集“水浒故事”而成的,“水浒故事”是由说书人创作并不断加工润色过的。《水浒传》...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盖棺论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有些人物在“盖棺”以后却长期不能“论定”,明清之际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金圣叹就是其中之一。近十余年来,对金圣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巨大贡献,基本上已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者所公认,但对金氏思想的评价却仍有很大的分歧。这个分歧主要是由金批《水浒》、《西厢》,特别是由金批《水浒》中所表露的一些互相矛盾的评语引起的,论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水浒》在荧屏上一出现,许多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甚至有些研究《水浒传》的论著也搭车问世,一时间出现了小小的“《水浒》热”。我以为这种“热”不过是“武侠小说热”的继续。《水浒》中的“武”与“侠”再度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兴奋起来。正像“武侠热”一样,“《水浒》热”负面作用也是远大于正面意义的,这一点是听惯了“《水浒》是农民起义的百科全书”评价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所谓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评价并不能反映《水浒传》的本质。人们确实喜欢《水浒传》,但并不因为它是农民武装…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拨开了笼罩在《水浒》研究上的浓云迷障,还原了《水浒》的庐山真面目。现在正在进行的对《水浒》的评论和讨论,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一场大革命。我想就《水浒》这部书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五年八月,在我国曾为“评《水浒》”爆发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当时在“四人帮”直接控制下的一些舆论工具,曾到处引用鲁迅在杂文《流氓的变迁》中对《水浒》的一段论述,假借鲁迅名义实现其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鲁迅在一九三○年初发表的《流氓的变迁》中,确实批评了《水浒》中起义军首领们“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的思想局限,对于我们认识古典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言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正象他对于古今中外一切文艺作品所作的精到评析那样,总是以两分法对其成就与不足,进行全面的评价与缜密的分析。《流氓的变迁》的有关论述,仅是他对《水浒》所作评论的一个组成部分。鲁迅不仅在重要论著《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对《水浒》作过透辟论述,而且在一  相似文献   

12.
在《学术研究辑刊》(现改为《中州学刊》一九八○年第二期上,发表了拙文《略论〈水浒〉的反皇思想》(以下简称《略论》)。很想得到研究《水浒》的同志们的帮助。 去年《中州学刊》第三期发表了欧阳健同志与金实秋、牛玉生和我商榷的文章:《谈〈水浒〉反不反皇帝的问题》。与我的观点很不一致。现想就《水浒》的反皇思想问题重申自己的看法,想再次争得欧阳健和其他同志们的批评与帮助。 欧阳健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欧阳文)不同意金、牛二同志关于《水浒》反皇帝的论述,更不同意我的《水浒》有反皇思想的看法,并且认为《水浒》若有反皇思想,“那就意味着对于皇权及其所代表的封建制度的根本否定了。”但我在《略论》中的提法是这样的:“反皇思想还仅限于是对皇帝的蔑视、揭露、批判和挑战”,并在文章最后重申:“《水浒》所表现的反皇思想仅是在思想上对皇帝的批判与否定,还不是,也不可能是在行动上对皇帝的取缔。这是历史的局限,我们决不能用今人的政治观点来苛求古人。”显然欧阳健同志的商榷意见是忽视了《略论》的提法的。  相似文献   

13.
《水浒》历来被认为是宣扬忠义的作品,在大量的研究文章中似乎已经作了定论,所以在出版《水浒》时则加上了“忠义”二字,如:《忠义水浒传》、《忠义水浒全传》、《忠义水浒全书》等。解放后出版的《水浒》,尽管“忠义”二字已经删掉,但实际上忠义说仍被沿袭了下来,认为是宣扬忠义的文章各地也常有出现。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不同观点的文章出现。  相似文献   

14.
必须从实际出发《水浒》,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宋江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但若要问:《水浒》究竟是农民革命的课本,还是反面教材?宋江究竟是革命派,还是投降派?人们往往不能圆满回答。这些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直到现在,还象是一潭浑水,要澄清它,必须系统地研究一番《水浒》的流变史。“对于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这是我们研究《水浒》时应有的科学态度。《水浒》不同于一般的古典小说,它既不是一个作者独自  相似文献   

15.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水浒》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南宋以来,开始在民间流传。起初只是口头传说,后来出现了话本。宋朝,罗烨所著的《醉翁谈录》中,记载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有关《水浒》故事的话本小说目录。但具体内容无从窥知。宋周密《癸辛杂志续集》载有宋末画家龚圣与所作的《三十六人赞》并序,其中已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组织在一起了。《三十六人赞》所列姓名、绰号和《水浒》基本相符,其中有一点显著不同,即“三十六人”中有“铁天王晁盖”。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十一月三日,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和中国《水浒》学会筹委会在历史名城襄樊联合举行了《三国演义》、《水浒》第四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是《水浒》学术界盼望多年的“中国《水浒》学会”终于在十一月三日下午的两会联合闭幕式上正式宣告成立。会上民主选举了“中国《水浒》学会”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  相似文献   

17.
<正> “《水浒》全部都是轻蔑妇女的,连女英雄都没有什么本事。”这是在《水浒》研究中曾出现过的一种观点,引人注目。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对《水浒》作者妇女观的评价问题,也关系到《水浒》的成就问题,很值得作深入的探讨。 《水浒》写了五十多个妇女,作者是否全部轻蔑她们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一) 《水浒》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但它的意义还不仅如此。 明代的李贽认为《水浒》的意义超过了一般文学的范围,他说:《水浒》“昔贤比于班马,余谓进于丘明,殆有春秋之遗意焉。”从一定角度看,这种研究《水浒》的态度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居常读《水浒传》,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经》里的“水浒”。《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相胥宇。”《毛传》:“浒,水厓也。”《郑笺》:“循西水厓,漆、沮侧也。”《正义》:“太王作王业之本,文王得因之以兴。”推原诗人之意,盖以“水浒”为周家发祥之地,故后之言周家之始基创业,莫不盛言“水浒”。《文选》潘安仁《西征赋》:“思文后稷,厥初生民,率西水浒,化流岐豳,祚隆昌发,旧邦维新。”又干令升《晋纪总论》:“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辱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故齐诗曰:‘来朝走马,帅西水浒,至于岐下。’”《史通·杂志说上》:“姬宗之在水浒也,鸑鷟鸣于岐山。”所谓“水浒”,是指特定的关中平原的漆、沮二水流域的一大片土地,即《诗》所谓“周原(用無)(月無)”的周原地区。周家之经营“水浒”,拿《水浒传》的语言来说,就是为了“图  相似文献   

20.
《水浒》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绘画美。把绘画艺术的一些法则运用到文学创作中,读者从中感受到绘画的浮雕的立体美感和形象的可视感,是《水浒》艺术成功的一个因素。《水浒》的作者是用绘画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创作的,他说这些英雄“虽然不上凌烟阁,只此堪描入画图”(第十四回),因此《水浒》在总体结构上,具有连续出现一幅幅画面,而又具有动态的特点,能够给人以“彼此相生而相应,浓淡相间而相成,拆开则逐物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的图画美。它为其他艺术门类如雕塑、绘画、戏剧对《水浒》的“再创造”与“转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数百年来,产生了那么多“水浒戏”、“水浒画”,这不能不说同《水浒》本身所包含的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