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现存广西上林县内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洞碑》是唐初时壮族文人留下的最早文字载体。二碑乃真正的岭南第一唐碑,其碑刻蕴含着当时壮族社会的发展图景历史信息,反映了在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壮族文学带有浓郁的骈丽色彩,文字上继承南北朝的粗放简朴,下接盛唐文字的绚丽艳彩,当属壮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
德庆游小记     
德庆是一个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郡,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孔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龙山宫、华表石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德庆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近年开发了有“亚洲罕见、广东第一”瀑布群的盘龙峡、有“广东最美的地方”的金林水乡后,“德庆  相似文献   

3.
西江龙母祖庙是西江人民的圣殿,是西江人民一种原生态的祭祀文化现象。宗教是前工业社会的基础,祭祀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龙是水神,也由此是统摄自然力量的象征。文章阐释了“祭祀”的含义、“龙”文化及其意义;并结合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分析了西江龙母既是与龙文化相关的水神,也是一种大母神心理原型。龙母祖庙是西江人民原生态文化生命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白族历史上火葬之风十分盛行,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火葬墓遗址。在现存的火葬墓地中保存有大量的梵文碑刻,其时代从大理国后期至明代中期,这些碑刻是我们今天研究南诏大理国乃至元明时期白族密宗和白族丧葬文化的重要材料。在现存的梵文碑中大多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碑,这与白族的佛顶尊胜信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蔡邕与唐隶     
对于唐隶历来褒贬不一,宋多肯定,清则尊汉卑唐。唐代确立了蔡邕隶书至尊的地位,把许多汉魏碑刻的书碑权判归蔡、钟,《石经》及曹魏碑刻成为唐人取法的主要对象。唐以前碑刻的书写为文史书佑之职责,蔡、钟书碑多附会,《石经》及曹魏碑刻具有程式化倾向。唐隶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对传统取法的狭义性导致了书风的趋同性,传统基因的缺乏导致了气格的虚弱.唐人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走上了繁荣隶书之路。面对积弱已久的隶书,能够恢复元气,形成时代风格,其历史贡献也不可抹杀。  相似文献   

6.
龙母文化是西江流域的水神信仰,承传着民众对龙母信仰母慈子孝、感恩回报的伦理道德观.以龙母题材创作的粤剧龙母戏,代表作有湛江粤剧团的《悦城龙母》、肇庆粤剧团的《龙母传奇》和梧州粤剧团的《西江龙母》,表现了自然山水和道德情操美的高度统一,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愿望.作为一种地域性的历史和社会记忆,龙母戏传承了龙母传说的基本信息,为粤剧创作提供了主题、情节和人物重写的可能;同时,受到创作的时代氛围、文化语境的制约,体现了剧作的时代特色与审美追求,形成了粤剧龙母戏创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龙母文化是西江古民俗文化核心部分。本文阐述了龙母文化及其历史背景,并对西江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发生了巨大的文化福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景碑》1958年出土于河南南阳,此碑的出土并未引起书法界的重视。许多评论多以之为"隶中馆阁"。笔者认为《张景碑》是汉隶典型碑刻,格调典雅,端庄遒逸,足可与《曹全碑》、《史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享有盛誉的汉碑同列。  相似文献   

9.
苏州碑刻博物馆曾征集到一批反映苏州清代药业情况的碑刻(简称“药业碑”),现陈列于碑廊内。这类碑刻主要有:1、《吴县严禁好徒原称戈制半夏在乡镇分销发兑,蒙混渔利碑》,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初六日。2、《上海县永禁外姓假冒戈老二房牌号,出售戈制半夏碑》,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二月十八日。3、《元和县水禁渔利之徒假冒戈老二房牌号售卖假药碑》,立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初四日。4、《苏州府禁止渔利之徒假冒戈老二房牌号仿单碑》,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二十日。5、《长洲县为各药销药料儿…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大片森林被毁,各地设立的民国林业碑刻成为了历史记载的印证。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研究民国史的宝贵材料。林业碑刻是指历史时期为促进林业开发与保护而设立的刻石,其内容涉及林业契约、林业纠纷裁决、封山育林、木材运输等。民国林业碑刻的史料内容直观展现了当时的森林资源覆盖状况和林业思想、林业建设的发展状况,为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具体森林资源状况提供直接参考。根据搜集到的78块民国林业碑刻,从碑文的内容看,可分类为护林碑、栽种树木碑、保护鸟兽类碑和案件处理碑。设立护林碑传达了如下思想精神,即明确条例提供赏罚依据、将护林意识内化为民众自发护林行动以及护林基础上的造林鼓励。林业碑刻对当下推进林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其保存了森林覆盖变化的史料佐证,提供落实护林机制参考并有助于推进保护森林教育,对未来林业事业发展和林业科学教育都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广东省潮安县彩塘镇华美村以成公祠内的两块石碑,对清同治、光绪年间新加坡潮侨沈以成父子的事迹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海外潮商在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怀有极其强烈的乡土宗亲观念,情系家乡父老,热心公益事业,而沈氏父子则为其中一个突出之例。  相似文献   

12.
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是目前所知现存唯一一处金代青绿山水画作品。以青绿山水的绘画样式与风格演进为主线,同时兼顾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文化、作品系统、工具材料、画家主体等方面来展开讨论,探讨壁画中山水的渊源和风格形态,可以看到金代岩山寺壁画中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同地区在东汉和东晋时期就有寺院和佛教僧侣的活动。大同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应为建于东汉时期的通光寺。东晋释道安和慧远等高僧在浑源龙山的弘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著名的悬空寺有可能始建于东晋时期。大同佛教史应该引起史学界和佛教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安阳清凉山东南麓的修定寺唐塔,塔身布满装饰结砖雕,四周雕有24串组合结饰。塔基残雕砖中,发现北魏末或者北齐的砖雕上雕有多种组合装饰结,以图像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证明"中国结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唐代之前就已经到来,台湾学者陈夏生所认为的唐代出现的十字结、双联结、二耳酢浆草结在北魏或者北齐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且当时结艺已经是独立的装饰物,并有多样复杂的组合装饰形式,该发现对绳结历史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5.
两宋期间,中日海上贸易进入繁盛期。临安府出身的谢国明,赴日未归,在博多从事跨境贸易,被称为纲首。他在博多兴建承天寺,在小吕岛拥有财产,布施行善。得知杭州径山寺发生火灾后,他从日本运来木材,援助重建。以谢国明为代表的大宋海商,旅居日本,一度在博多地区形成了中国人居住区,成为早期华人定居海外最具代表性的唐人街。在日本,中国文化正是通过这种海域交流传播过去的,从而形成日本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满载着诸葛亮丰功伟业的蜀道线上,唐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大诗人通过武侯祠或者相关历史遗迹,赞颂诸葛功业,抒发人生情怀;蜀道线上武侯祠的修建和唐碑的镌刻,不仅反映了唐代政治对诸葛亮智慧的需求,而且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诸葛亮推向神坛的壮美历程;蜀道沿线的武侯祠是千百年来传承诸葛亮信仰的圣殿;蜀道唐碑是岿然屹立在中华文化沃土上的诸葛亮信仰丰碑!  相似文献   

17.
大同善化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金佛教寺院,所保留的唐代建制为国内少见。寺中现存的金代"朱弁碑"详实地记载了金代圆满大师历时15年的重建史实,对研究该寺的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代广东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它们既包括壮、瑶、黎、畲、苗等土著民族,也有回、满、京等迁入民族。各兄弟民族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了岭南地区的繁荣,同时也为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四川天后宫考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后又称妈祖,是宋代以来东南沿海民间信仰崇拜的主要乡土神之一。清代乾隆以降,四川却出现大量崇拜天后的庙宇──天后宫。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迄今尚未进行讨论。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四川天后宫建立的背景、分布状况及其社会功能问题,以期对闽粤的四川移民活动问题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它开发于唐开元年间,至明清时期,在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得到空前发展,成为闽、粤、赣三省边区的商贸重镇及客家文化中心之一。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闽西汀州八县涌现出一批颇有建树的画家,其中以上官周、华苗和黄慎最为杰出,被称为“闽西三杰”。汀州画家根植于福建传统,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把闽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清代中国绘画史上也应有其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