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一种观点认为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首先 ,按劳分配必然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以劳动力商品为出发点 ,劳动力商品是按劳分配的经济条件。所以 ,按劳分配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其次 ,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与按劳分配中“劳”的决定是一致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应当是按劳动成效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按劳分配的几种理解——按劳动量分配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论 ,皆不妥。因劳动而有成效方可进行分配 ,劳动若无成效便无从分配 ,故按劳分配只能是按劳动成效分配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新解:按劳动力产权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中国.这一理论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讨论,但迄今为止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实践层面看.在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都把按劳分配当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展、收入差距的拉大.越来越多的人对按劳分配的现实性表示疑虑.因此.对按劳分配问题的深入探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撇开各种否定按劳分配的论点不谈.仅就主张按劳分配的学者而言,对如何实现按劳分配也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量分配”(以下简称这种观点为“按劳动量分配论”).但在如何计量劳动量的问题上,又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二是从商品经济的现实出发.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以下简称这种观点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主张这种观点的学者往往同时还要求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偏颇之处.我们提出的是第三种观点.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只有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来论证按劳分配,才能将经典作家的基本原理与当前的经济运动现实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有争议。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对按劳分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要求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5.
劳动不是生产要素,不能将劳动视为生产要素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按劳动分配,不是指按劳动力分配,也不能将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分配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分配方式,按要素分配并不包含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是一种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的价值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财富分配。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决定劳动收入的分配原则中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激励绩效优于平均分配的激励绩效。然而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不能单独解决劳动收入的分配问题 ,二者只有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激励绩效 ,科学地解决劳动收入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也出现了某些偏颇,其中尤为突出的一种“新观点”认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空想,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相对立,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并主张应该以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分配取代按劳动量分配。王建国同志的两篇文章就集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以下简称王文),对此我想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王建国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政策上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它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新认识和深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把按生产要素分配视作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代名词而予以排斥。事实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资本主义的专有物,而是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们没有在理论上承认可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  相似文献   

10.
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关系 ,正确认识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一般理解,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意味着分配的根据和尺度是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价值量(由于劳动力指的是劳动者从事劳动的能力,所以笔者为叙述简便起见把通常说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简称为按能分配);按资分配,意味着分配的根据和尺度是资产(价值化的生产资料)和资产量;按需分配的根据和尺度是人们的需要和需要量(当然不是绝对需要,否则分配问题便不存在了);按劳分配,意味着分配的根据和尺度是劳动和劳动量。 上述几种分配根据和尺度是不同的,所以是不能并存的。然而,它们的不能并存,只是说明它们不能同时适用于同一分配对象,而绝不意味着它们不能共存于同一个经济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指出,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继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从而突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单一按劳分配模式以来的又一重大理论突破,其过程图示即为;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主体十多种分配方式→c,按劳分配主体 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决定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精辟的理论概括,既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实践的真实反映,又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郑志国 《学术研究》2002,(12):18-19
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怎样认识和实行这项原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投资积极性和提供其他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产物。按劳分配就  相似文献   

14.
按劳动力价值决定工资与按劳分配不可兼容关柏春现在,很多学者都主张社会主义工资要由劳动力价值来决定,并认为按劳动力价值决定工资与按劳分配是兼容的。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不是商品从而也就不存在劳动力价值这一范畴;但是,为了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也是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种突破、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就是: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论断,即首次解决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者收入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收入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动力要素价格分配;另一方面,在公有制企业内部,劳动者收入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分配。由市场经济所决定,劳动力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并且以劳动力市场为媒介,在企业之间自由转移,因而,按劳动力要素价格分配原则与按劳分配原则两者之间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承认要素具有价值分配权,似乎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相矛盾。实际上,在现阶段坚持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不仅具有统一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薛为昶 《东岳论丛》2003,24(6):47-5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作为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方式和其它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经济不仅与按劳分配有兼容性,而且为按劳分配的完善和科学实现提供了条件;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中的辅助因素,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贯彻效率优先的同时,保证社会公平和公平程度的提高;社会保障在调节和保证分配公平,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提出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正确理解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对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改革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生产要素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 (劳动工具、原辅材料、土地、房产、资本等 )、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党首次提出个人收益分配应包含按投入生产要素分配,即按投入要素分配,这一分配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个人收益分配原则。按投入要素分配,不仅在理论上有新突破,而且在改革实践上意义重大,在我国分配领域改革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