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江月     
一愁黛颦成月浅,啼妆印得花残。只消鸳枕夜来闲,晓镜心情便懒。醉帽檐头风细,征衫袖口香寒。绿江春水寄书难,携手佳期又晚。此为思妇征人相思之作。上片写思妇相思情意。愁眉难展皱成一弯新月,泪流满面红妆犹如花儿残败不堪。只因为罗帐鸳鸯枕被无人同睡卧,早晨起床对镜也便懒得梳妆打扮。“颦”:皱眉。“月浅”:指月儿露出弯弯一线的样子,此句借月喻思妇愁眉。“啼妆”:指哭泣时妆容不整。“只消”:只因为。此句暗示心上人不在身边,相思夜难寐。故有下句懒得梳妆的叙述,表达思妇相思情意浓及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状。下片写征人…  相似文献   

2.
[隔浦莲近拍](飞花如趁燕子)作年初拟陆游词作中有两首[隔浦莲近拍],其中一首道:飞花如趁燕子,直度帘栊里。帐掩香云暖,金笼鹦鹉惊起。凝恨慵梳洗。妆台畔,蘸粉纤纤指,宝钗坠。才醒又困,恹恹中酒滋味。墙头柳暗,过尽一年春事。罨画高楼怕独倚,千里孤舟,何处烟水。此词疑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蜀州通判任上。作如此推定,着眼点在“罨画高楼”上。《剑南诗稿》卷三《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诗日:“襞笺报与诸公道,罨画亭边第一诗。”罨画亭在蜀州。《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九《舆地志·古迹二》载:“崇庆州:罨画池,在州治判官廨…  相似文献   

3.
“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相似文献   

4.
小老鼠看到燕子在天空自由飞翔,很羡慕。有一次,它碰到一只刚会飞的小燕子,就问道:“燕老弟,天空中食物一定很多吧?”“多。”燕子说。“那你是怎么学会飞翔的呢?”“只要天天练,不怕跌,总会飞的。”小燕子说完后就像一支黑色的箭投向蔚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5.
怨刺诗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精神,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诗经》怨刺诗中的“怨”并不仅仅是指怨刺上政,更有普通人民对日常生活之痛和人生感伤的“怨”,“怨”也包括恋人的相思之苦、征人的思妇之怨等;而“刺”则有责备、讽刺之意。  相似文献   

6.
更漏子     
一槛花稀,池草遍,冷落吹笙庭院。人去日,燕西飞,燕归人未归。数书期,寻梦意,弹指一年春事。新怅望,旧悲凉,不堪红日长。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用铜壶滴漏计时,称之“更漏”;“子”:即曲子。《更漏子》,也叫“夜曲”,共有两体:一种104字,杜安世好作此体;另一种46字,由温庭筠创制。本词属后体,双调,上片六句,两仄韵,两平韵;下片六句,三仄韵,两平韵。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之作,写得婉转缠绵,凄绝动人。上片起始三句,描绘典型环境,点明时令季节,创造怀人氛围。“槛花”:长廊栏杆外的花。“花稀”:指花儿凋落,花枝稀…  相似文献   

7.
有歌唱道:“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的情谊,无论相求相帮,伸手就应出自真心之意。古语说“为朋友两肋插刀”,其间“义气”十足。但莎士比亚却劝说道:“不要对每一个新结交的人滥施你的交情。”又有先哲说:“对谁都是朋友,实质对谁都不是朋友。”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一九二三年写的《贺新郎》词公开发表以后,很多注家认为:“照横塘半天残月”中的“横塘”就是长沙东门小吴门外的清水塘。我们同意这种解释。但是仅仅做这样的解释还是不够的。在词中,毛主席为什么把“清水塘”偏偏称为“横塘”,而不称为“清塘”或别的什么塘呢? 根据我们所见到的材料,“横塘”一词在唐宋诗词中出现的次数很多,且实地所指也并不一致。同时,凡有“横塘”一词出现的诗词,大多以描写爱情或离别为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白《别内赴征三首》云: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台。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来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相似文献   

10.
对《说文解字》中几个字的异释郭诚(一)说《说文》:“止,出也。象过校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我认为许说非是。遍观从“之”之字,皆无许氏之意,而是“指”的意思。应该说,上是“指”字的初文,象形。故指土而为往,指人为先,指人而言...  相似文献   

11.
河满子     
一对镜偷匀玉箸,背人学写银钩。系谁红豆罗带角?心情正着春游。那日杨花陌上,多时杏子墙头。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问看几许怜才意,两蛾藏尽离愁。难拼此回肠断,终须锁定红楼。这是一首怀人怨别之作。这首词用深婉缠绵之笔描写了红楼之中思妇对征人的深切思念。词人由红楼中的思妇起笔,“红楼”指贵妇住的华丽房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位闺中怨妇的形象。“玉箸”本指玉制的筷子,这里喻眼泪。“银钩”本指书法之雄健有力,这里指写信。她对镜偷抹着眼泪,悄悄地铺开纸笔,试着象别人一样能通过尺素以传达相思之情。这里作…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小说创作 ,新人辈出 ,流派纷陈。但其发展线索并不难把握 :首先 ,“先锋派”以其回归语言本体的崭新风貌登上创作舞台 ,但是 ,这种形式主义的文章在中国缺乏读者 ,于是“无可奈何花落去。”随之而起的 ,是各种“新字号”流派的兴起 ,力图吸收“先锋派”的写作经验 ,又试图为传统现实主义的读者所激赏。在经历了这一转折之后 ,文坛又向现实主义复归。这种形式主义是对以前各种创作风格的超越 ,关注生活、充满理想是它的最大特点 ,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又使远离文学的读者重新关注小说。这种与现实主义传统有着深刻历史继承性的小说 ,对读者来说 ,堪称“似曾相识燕归来。”  相似文献   

13.
蝶恋花     
一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全词抒写花落春残,思人怀远的伤感。“卷絮风头寒欲尽”,以景起笔,点明季节,领起全词。意为春回大地,东风拂柳,絮花弥空,那纷纷扰扰,飘忽不定的柳絮,为人物的命运作了物象上的铺垫。次句“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进一步写着老景残,朵朵鲜花,历经风雨的摧残,瓣坠红飘,一派破败景象。这就难怪主人公“新酒又添残酒困”的举动和“今春不减前春恨”的感叹了。面对春归景老、绿…  相似文献   

14.
张田 《北京纪事》2016,(9):104-107
提起“燕子李三”,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他的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曾播放过一部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燕子李三传奇》,这部电视剧尽管集数不多,但也风靡了一时,就连当时只有几岁的我也曾看过,故事讲的什么早就忘了,只有一个镜头至今我仍记忆犹新,那就是李三每晚趁着夜色,回到他栖身的前门楼子前的一个画面:只见他双脚用力,身子往上一蹿,“嗨”的一声,便轻轻飘飘落在城楼上面,这时城楼子屋里的一盏残灯也随风左右摇摆,既恐怖又凄凉。后来只要提到燕子李三,我脑海中就会闪现出这个场景。上世纪90年代末,“燕子李三”又一次成为电视剧的主人公,这时我才知道“李三”原来是一位劫富济贫的侠盗,他就像评书里的时迁、杨香武,电影里的罗宾汉,虽然身在绿林,却是位行侠仗义的好人。  相似文献   

15.
刘墉 《社区》2013,(2):60-60
最近去参观朋友新买的公寓。才走到街角,他就迫不及待地指着一层高楼:“瞧!那就是我家。” 正指呢。却听见背后一阵匆匆的脚步声。冲过来几个穿制服的大汉,急着大声问:“什么事?什么毫7”  相似文献   

16.
潇水访美     
潇水河,又名潇湘。源出九嶷山的潇水,穿幽谷、泻平畴,水碧如缕,清莹明澈,在零陵北侧的萍州汇入湘江。自古以来,关于潇湘的诗词曲赋一直吟咏不绝,潇水河因而成为一条历史文化之河。陆游曾有诗云:“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相似文献   

17.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英语新词大量涌现,另一方面,语言与文化相关性的讨论又给传统词语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水门事件”(Watergate)后,结合成分-gate派生出许多新词,专指政界、要人丑闻,如:Bilygate、Debategate、Irangate、Koreagate、Holywoodgate、Muldergate、Quakergate等等。同时,Watergate一词从专有名词换称为指“丑闻”的普通名词。普通化后的Watergate,通过双重转化机制,不仅可作动词,有“卷入”、“偷窃”之意,而且还可同英语后缀结合,派生出不同形态的词语,如Wa-tergateana、Watergater、Watergatese等  相似文献   

18.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天气渐渐凉了,屋檐(yan)下的燕子一家准备南飞了。机灵鼠问:“燕子大姐,你们全家准备往哪去呀?”燕子得意地说:“我们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机灵鼠不解地问:“这里不是挺好的吗?为啥飞那么远呢?”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的讨论提出三点新看法:1.认为后周王朴所讲“先易后难之“易”非是传统看法所指较弱的对手容易征服之意,而是指在较长的边境线上容易找到突破口之意。2.认为宋初君臣虽然对燕云地区念兹在兹,但在先南后北统一方针中的北仅指北汉而不包括燕云,因为至宋初燕云已归属契丹几二十年,收复燕云问题实际上已成为宋与辽之间的边防问题。3.认为过去讲座讨论中说周世宗改变既定方针是因契丹南侵和说宋初经济实力不如辽国等看法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20.
“看不见的手”是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的某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的力量。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市场,调节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平衡。不仅经济领域有“看不见的手”,其它领域也有“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和作用。“看不见的手”兼具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伦理发展的双重功能,能够自发沟通私利与公益,调整和促进社会公正,但也存在着功能缺陷和伦理局限。只有“看不见”与“看得见”的两手相辅相成,才能使社会的调节功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