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一、引言货币调控包括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两种模式,价格调控以调节利率为主,数量调控以调节货币数量为主。但即便以价格调控为主的国家,对货币数量也同样高度重视。货币数量调控的理论基础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货币数量论(MV=PT),货币供应量(M)在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经济增长(T)和价格(P)。这说明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二是根据货币供给理论(M=RB),货币供应量(M)取决于中  相似文献   

2.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对于货币供给是如何内生决定的这一问题,后凯恩斯学派内部存在着适应主义、结构主义、流动性偏好3种不同的观点.以中国为例检验内生货币假说,可以拓展内生货币假说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误差校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得出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的单向因果关系,所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本质上是内生的.长期内中国的GDP与货币供应量、贷款与基础货币、贷款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的单向因果关系,这充分证实了结构主义的观点,但结果并未支持适应主义和流动性偏好的观点,这些结论对中国的宏观调控具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给效用与最优货币供应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中国的货币供给、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分析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 试图理清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信贷总量、M 0、M 1、M 2 等) 和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物价与经济增长(或国民收入) 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 第二, 根据货币变量与物价、经济增长变量的动态因果关系, 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分析计算我国货币供应量最优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4.
惠晓峰  王馨润 《管理科学》2013,26(2):100-109
从货币供应角度,结合定性分析和计量方法解释中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传导关系,建立VAR模型对2003年至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广义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变化1%会引起通货膨胀同向变动0.048%,对通货膨胀的积极贡献程度为19.697%,且存在2期最大滞后;外汇储备与广义货币供应量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广义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三者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2008年至2011年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均衡关系消失;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传导关系的重要中间变量,短期内外汇储备增加不会直接作用于物价水平。相关结论为客观认识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通货紧缩与资产膨胀并存的金融怪现象,这是与传统理论相悖的;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三部门的广义货币数量论,在新的模型框架下侧重从货币政策角度分析了通货紧缩与资产膨胀并存的生成机理。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悖论”是货币总量理论在偏松情况下货币结构严重失衡的产物,是货币结构失衡大于货币总量失衡的结果。优化货币结构是解决“中国悖论”的关键所在,中国货币政策应更多关注货币结构而不仅仅是货币总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货币供应量与证券市场价格指数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阐明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相关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对当前证券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与预判。  相似文献   

7.
根据货币需求理论公式分析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我国1994年-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货币供应量M0、M1、M2中与通货膨胀指数CPI相关度最大的是M2。同时得出为了维持CPI在0-3%的水平时,货币供应量M2应该维持在15%-17%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通货膨胀与产出对外汇储备冲击的反应。定义外汇储备影响产出的冲销效应与干预效应,提炼出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传导机制,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外汇储备影响通货膨胀与产出的动态特征。实证分析的结论表明:名义产出与物价对外汇储备冲击都呈现出先扩张后收缩的动态特征,名义产出与物价对外汇储备冲击的动态反应特征差异源于货币供给对外汇储备冲击的反应方式及名义产出与物价对货币供应的不同反应,提出在长期以人民币国际化应对外汇储备冲击。  相似文献   

9.
把资产价格加入到标准的货币需求方程中,可以更好地为货币需求不稳定提供理论解释。协整检验得出:房价和货币需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正向关系,而股价的长期影响不显著;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房价短期对货币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价短期影响较小;对沉淀货币的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出房价的货币沉淀效应非常明显,这可以解释"货币失踪之谜"。所以,房价与货币需求具有互补关系,房价上涨对货币需求的沉淀效应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中央银行根据特定货币与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相对应的特性,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这种对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以及对相应货币乘数的分析,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
陈剑青  杨波 《决策与信息》2010,(10):182-182
本文采取VAR(向量自回归模型) 检验分析法,对中国1998年1季度~2009年4季度们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变量GDP和以及上证指数的因果关系,分析过程将采取Evlews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检验, 实证分析及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存量调整模型(哈奇模型)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在长期中,货币需求量、国民总收入、实际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结果较好。对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存量调整模型(哈奇模型)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在长期中,货币需求量、国民总收入、实际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结果较好。对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资产之间的关联往往表现为一个复杂动态系统,不同资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动性。对金融资产之间相依关系、风险传导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及时防范风险冲击,规避损失,而且对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随机矩阵理论探讨加密货币网络拓扑性质,选取2018年3月20日至2019年12月31日37种主要加密货币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DCCA相关系数和传统的线性相关系数构建加密货币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同时运用随机矩阵理论对两种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去噪过滤,在不同的阈值下构建加密货币网络,研究加密货币之间的相依结构、网络拓扑性质和各加密货币的风险传染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加密货币之间的非线性相依关系更加强烈。加密货币网络呈现出小世界效应,在不同的阈值下,加密货币网络的连接关系强度不同。当阈值较小时,加密货币网络比较稠密且稳定性较强;当阈值较大时,加密货币网络比较稀疏,此时加密货币网络的平均度和平均聚类系数也较小;并且两种相关系数矩阵下的加密货币网络主要表现为异配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市场中存在大量随机噪声,根据随机矩阵理论去噪后加密货币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紧密,在同一阈值下去噪后加密货币网络平均度和平均聚类系数有所增大,异配性更加明显。通过对加密货币网络风险传染实证分析可知,以太坊和艾达币的风险最容易在网络中传染给其他加密货币。加密货币网络呈现出不同的局部时变特征,并且阈值较小时,网络的局部时变特征更加稳定。实践中建议最好从非线性的角度测量加密货币之间的相依关系,并且要考虑相依关系的动态性;从事加密货币的投资者要时刻注意加密货币资产之间的风险传导,特别是以太坊和艾达币对其他资产的影响;建议相关金融风险监管者加强对加密货币的监管,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货币供应量最优控制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货币供应量最优控制模型。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型是适用、有效的,从而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资金流调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差距与交易货币需求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易性货币需求对中国经济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鲍莫尔—托宾模型的进一步拓展研究发现,交易货币需求不仅受到收入水平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还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负向相关。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对交易货币的需求可能存在负向影响,从而使货币扩张对产出和价格的扩张效应受到削弱,这也部分地解释了在不断增加的货币总量下,我国的物价水平却平稳上升的所谓"中国之谜"。我们利用我国1981~2004年的年度数据对此进行了协整检验,实证研究支持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王琨 《决策与信息》2011,(1):180-181
货币数量论是西方货币金融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任何涉及到货币问题的经济理论无不受到它的影响。本文从费雪方程式开始,直到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弗里德曼的理论,把货币数量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概述了货币数量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92年2月至2009年12月的统计敬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货币供给量各层次M0、M1,M2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主要运用软件eviews5.0.得出了货币供给量M0与M1与房地产价格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M2与房地产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呈V型反转的关键的一年,虽然经济才开始起好,但是经济是否能够持续高速增长、通货膨胀是否会卷土重来、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又成为经济学家密切关注、热烈讨论的问题。这些热门的话题无不与货币相关,货币作为现代信用经济的主要媒介物,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在央行的货币政策中,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流动性是其主要任务之一,而且是一项非常复杂与艰难的任务。究竟保持多大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才是恰当的?这一问题很具争议性,在经济学领域中对它的回答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决策通常会引起经济学家们的争议,甚至是批评、责难。本文试图从GDP增长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经验数据出发,并结合一些现存的流行的理论观点,对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提出修订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4个备选方案,并分析了修订的背景、原因和具体建议。本文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历次修订方案,在统计规则上都存在有违一致性、完整性和前瞻性的不足之处,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确定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口径和资产口径。本文对此次备选方案中主要的修订项目逐一进行了讨论,建议货币当局在统计规则方面进行修订,并不断提高其统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