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拓荒同志的《林则徐与王鼎的知交》一文(载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福建论坛》,以下简称《知交》),是深入研究林则徐的一篇佳作.但文中关于“林则徐因病奏请开缺调治,清廷赏假三月.在此期间,林则徐抱病来到王鼎的故乡一一陕西蒲城,缅怀恩相王鼎”的提法,笔者不敢苟同,略陈刍荛之见,祈请赐教.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陕西巡抚邓廷桢,病卒于西安任所.三月三十日,清廷命署理陕甘总督林则徐继任,仍暂留甘肃,会同陕甘总督布彦泰办理青海“番务”,俟办竣后赴任②.六月二十四日,林则徐离开兰州,赴陕西巡抚新任,七月初九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时支持林则徐抗英之清廷大学士王鼎卒于何时?两种说法:《东华续录》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底,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涉及王鼎卒年时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四月十二日。我以为前说为是,后说不确。  相似文献   

3.
论林则徐的货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林则徐的货币思想.文章共分三部分:一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对外国银元实行市场管理,规范其流通轨迹,毋须对之实行"抑价"或禁止流通,并按市价收缴小钱的思想.二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自铸银元以取代外国银元和维持钱票流通的思想.三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以塞漏厄,防止白银外流,挽回货币和财政危机的思想,及其禁烟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是被近现代学者尊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伟大历史人物。经过一百年来对于林则徐的热点讨论,我们应该在以往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承的视野中来考察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及其地位。虽然说,林则徐在当时对于"睁眼看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反思与启蒙远不如他的后辈们来的完备和具有系统性。但是,他继承了自宋代以来朱熹、李贽等所秉承的勇于创新进取的文化精神,率先突破固有的文化思维,探索新的适应时代变化的图强之路,其艰辛困难是后人所难于想象的,其阻力的强度是后来者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中国传统主流优秀文化传承重要转折时期的"筚路蓝缕"之功,应该被永久地载入史册,为我们后世所敬仰和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和整顿海防期间,为了解西方事务和准备制驭之方,组织一批翻译人员翻译了大量的外文书籍和西方报刊,开国人现代翻译之先河。林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所译出的材料后来成为国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书籍的重要蓝本,而且,林则徐对待翻译谦虚、务实的态度,和采取回译务求翻译忠实、准确的做法,也是近代翻译史上值得一提的尝试。尽管很多学者都提到林则徐组织翻译西书西刊一事,但关于林则徐的译员、所译外文书刊、林则徐参与译事的动机及其与当时在华西人交游的关系等,则仍然有待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为了解世界形势、判断英国动向,派专人赴澳门收集外文报纸,组织翻译,抄集成册,分送广东大员参考,至今抄件存六册,统称<澳门新闻纸>.上世纪50年代,<澳门新闻纸>经发现后便引起学界注意,但对它仍值得深究.林则徐组织的翻译班子应以中国译员为主,为译文作夹注的应是译者;批阅者不容置疑的便是林则徐本人,批文反映了林对中英交涉和战争即将爆发的关注;林则徐从外国报纸了解世界,不愧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派人采购、组织翻译、亲历批阅、抄集成册、指定传阅范围,这一流程相当科学,也对今人有启发之处.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国势衰落,内忧日盛,外患日迫。福州区域出现以郑光策、林希五、陈寿棋、李彦章、梁章钜、林则徐、刘建韶等为代表的文人群体性觉醒。林则徐兼容并收,择善而从,而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本文论述刘建韶对林则徐"救时济世"功业和子女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鸦片,抵穗后注重调查研究,曾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肄业生数百人,借学政考棚开四事问为观风试.关于观风试的日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写为:"1839年3月",即与林则徐"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交出,听候处理"一事发生在同一个月份.牟安世新作《鸦片战争》则写为:"三月十八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四日).其他史著如鲍正浩的《鸦片战争》(新知识出版社出版)、俞沛铭的《鸦片战争》(中华书局出版)、刘培华的《鸦片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也都持是说.笔者以为诸说均误.  相似文献   

9.
对于错综复杂的云南永昌回民京控案,林则徐坚持"但分良莠、不论汉回"的原则,既惩办了大肆屠杀永昌城内回民的"哨匪",为死难回民申冤昭雪;也惩办了拒敌官兵、劫杀商旅、掳掠妇女的"回匪"。对于"匪徒"滋事,林则徐改变前任一味"痛剿"的做法,采取"弹压"与"化导"相结合的方针,用兵之前,先行劝谕,以免玉石俱焚,株及无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林则徐的这一原则和方针,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相对持平公正的,对于我们今天处理民族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林则徐后来把保山回民迁居官乃山,我们应该把其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而不能用现实的政治价值观来苛求一百多年前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10.
在林则徐的毕生事业中,禁烟应居首要地位.在禁烟中,林则徐以医药为手段,结合必要的行政措施,使数以百万计的吸毒者,脱离痼毒的苦海,恢复了健康.现在仅就林则徐禁烟事业与青浦医生何书田的关系,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表现是多方面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讴歌和赞颂他热爱祖国的业绩.(一)在民族危机的严重时刻,林则徐坚决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由于近代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派遣大批船队到中国进行鸦片"走私贸易"的结果,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鸦片之流毒,从  相似文献   

12.
晏爱红 《东南学术》2011,(5):219-227
林则徐从道光十二年调任江苏巡抚以来,曾四次主持办理冬漕,对渐至积重的漕运弊端有着深刻认识。十九年七月,林则徐奏呈"体察漕务情形通盘筹画折",阐发了思考已久的漕务改革思想。林则徐主张改革运法,以"县督帮收"替代行之二百年之久官收官兑,旨在将官府权力限制在行使监管职能,而让运军与粮户直接接触以减少腐败。难能可贵的是,林则徐最先从制度层面上思考摒弃"官办"实行"商办",停止征漕而从市场上采买米石海运京师之类根本变革的问题。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留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完整体现他的漕务思想的奏折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人,让人们得以借鉴其思想精华以观察今世,并从他个人的遭际体味改革的艰难。  相似文献   

13.
郭德焱 《学术研究》2001,1(5):116-121
鸦片战争是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贸易.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非常深入、详尽的研究.但巴斯商人与鸦片贸易的关系,国内学者几乎没有专门论及.本文通过中外原始文献的互证研究证明,巴斯商人在鸦片贸易中扮演的角色绝不可低估,表现在一、鸦片贩子从人数上讲,有相当一部分是巴斯人;二、大鸦片贩子中,巴斯人占着不小的比例,林则徐扣留的16名"惯犯"中,巴斯商人4名,占1/4;三、林则徐禁烟时,巴斯商人交出的鸦片数量很多;四、巴斯商人参与了激化中英矛盾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1962年,当福州市筹办林则徐纪念馆时,林则徐的后裔林念晶先生捐赠了一部珍贵的林则徐研究资料,即《衙斋杂录》,原存林则徐的长婿刘冰如家,现存林则徐纪念馆。该资料系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邸报和地方档案资料而成。《杂录》分上下二册,封面称“林文忠公衙斋杂录”,落款陈培锟敬观。全二册共75页,不标页码,看来是林则徐阅读时随手抄下来的。册后题“刘冰如珍藏”,并印“少穆”篆字印章。上册摘抄邸报的时间是壬寅(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日开始到癸卯(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全是关于清政府对清朝官吏的任免升降邸报,内容多与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善后的人  相似文献   

15.
全国林则徐研究,开始于五十年代末,广东中山大学历史系以编辑出版《林则徐集》为中心,已开展较全面的林则徐研究。福建林则徐研究大体与全国性研究相同步,当时福州市筹办林则徐纪念馆,开始着手征集林则徐文物,福卅市文管会和省博物馆也注意收集汇编林则徐传记等历史资料,一九六○年厦门大学历史系成立“林则徐传刀课题组开展对林则徐生平的系统研究。七十年代,杨国桢又进一步搜集史料,最后完成了《林则徐传》一书的写作,于一九八一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历史真相不容歪曲。第一次鸦片战争不是林则徐用一系列"谎言"蒙骗了道光皇帝,并使道光皇帝谕令断绝一切中西贸易而引发的,而是英国侵略者为维护鸦片贸易的垄断地位,进一步拓展东方市场,并经过长期精心策划而发动的一场"极端不义的战争"。翻检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英国方面的一些直接参与者的日记、信函等史料发现,即便没有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举措,没有道光帝"断绝中外贸易"的决策,这场战争也会迟早爆发。林则徐不仅不应承担引发这场战争的责任,而且因其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壮举而应受到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7.
谪戍新疆是林则徐身处逆境的一段重要经历,晚清史籍记载略而不详。现代史家主要依据林则徐遗存的日记、诗文、书信、杂录等,力图重构这段历史图像,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资料的缺阈,尚留有不少空白,需要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即使对现有资料也有待深人分析,做多角度的重新审视。任伊临先生的《滴戍新疆的林则徐》,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滴戍新疆时期的林则徐做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匡正了前人包括拙作的一些错误,涉及以往忽略的问题,这对林则徐研究的进一步开拓,是颇有意义的。林则徐在新疆之所以值得进一步研究,首先在于这…  相似文献   

18.
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遣戍新疆一百四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至七日在祖国西陲边城——伊宁市举行。这次讨论会上着重研究和探讨了林则徐谪戍新疆时期的思想和实践,颂扬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高尚品质。有的同志认为,林则徐在新疆的实践都是在其筹边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在整理屯政、履勘荒地、调协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活动,又丰富和发展了他的两防筹边思想。而兴修水利、勘垦荒田是林则徐在新疆经济建设上的主要贡献。林则徐在新疆期间,还非常注意和调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搜罗新疆当地兄弟民族的历史与现状资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的《云左山房诗抄》卷八有一首《陈朴园大令乔枞属题其尊人恭甫前辈〈鳌峰载笔图〉》诗:海内经师叹逝波,乡邦文献苦搜罗.匡、刘未竟登朝业,何、郑俱休入室戈.神返隐屏生岂偶,编传左海好非阿.者番归访金鳌岫,倍感前型教泽多.篇中没有标出此诗(下简称《题图》)的写作年月,其他如《林则徐年谱》和《林则徐传》也不曾述及.这首诗内容比较丰富,从中可以窥见林则徐晚年思想之一斑.本文拟就此诗的写作时间和历史背景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衙斋杂录》(以下简称《杂录》)是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官方邸报和地方档案文献,而体例较杂的原始笔记手稿。第一册十三条,基本上是大事记体,后数条侧重录有关处理姚、洪“台湾之狱”上谕和奏稿;第二册十六条,主要摘自新疆地方档案文献,有的屯田资料中,曾有林则徐亲自划的着重三角圈和着重点。此《杂录》是研究战后林则徐思想,特别是研究林则徐筹划新疆开垦及其后期筹边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