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的追溯,认为美育代宗教是人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从原始宗教,人为宗教,哲学、科学发展,教育的发展中论证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过程及必然趋势,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美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育代宗教”是内涵丰富的理论命题,也是“五四”时期一面进步的思想旗帜。它反对宗教愚昧,倡导思想自由,是“五四”科学与民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对宗教不仅仅是针对基督教,更重要的是针对孔教,对反抗封建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推翻了以孔学为代表的传统理念,因而倡导美育以代替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填补人生价值真空的意义。直至今天,舍宗教而取美育,对培养人文情感,建设绿色人生,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命题提出已近百年。“五四”时代的蔡元培,在“纯粹”伦理学诉求和“科学”观念的映照之下,将“美”与审美的“普遍性”做了恰恰是某种“宗教性”的夸张——西方近代启蒙主义及其关于“科学”的神话,于是有了“美育代宗教"”的灵感。它表面上虽然似乎是在处理西方才有的“宗教”问题,但这种“取代”的灵感,恰恰可能正来自于中国古典传统当中堪称“美的宗教”的深层的思维进路和思想维度,因而它本身也是对于一种实质性的道德世界、伦理生活和价值内容的潜意识召唤。而中国古典传统这种“美的宗教”之维,既是中国文化的勃勃生机的根源,同时它又确实起到消解、吸纳文化中的负能量和破坏力的作用,确实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宗教性意义,维护着中华文化整体上的健康和完整。  相似文献   

4.
胡军 《中州学刊》2003,(4):158-162
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冯友兰“以哲学代宗教”的含义 ,分析了这一命题中的“哲学”和“宗教”的各自含义 ,揭示了冯友兰所以提出这一哲学思想的三个原因即哲学是人通向最高境界的途径 ;哲学的功用在于提高人的境界 ,而宗教虽也能提高人的境界 ,但同时它提供关于外在事物的积极的知识 ,所以它在科学的进步面前步步退缩 ;哲学提供的境界要高于宗教的。本文亦指出 ,冯友兰的这一哲学思想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而仅仅局限于少数有哲学素养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题古风延安大学中文系沿历史长河上溯七十多年,在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近代美学与现代美学的交叉口,站立着一位文化巨人,他就是蔡元培先生。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美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形成了比较系...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是中国较早在学校教育中提倡美育者之一,他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褒贬不一.蔡元培先生对宗教负价值的认识是深刻的,批判也是尖锐的,但对宗教整体上的把握和认识确是片面的,由此产生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但这在学理上是无根据的,在实践上也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社会信仰混乱、宗教泛滥猖獗的历史背景下,蔡元培先后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和“以哲学代宗教”的思想主张.蔡元培的目的就是希望在通过美育来替代形式宗教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哲学对宗教信仰的替代,从而改变社会现状,挽救世俗人心.  相似文献   

8.
“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以来,“以美育代宗教”始终被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几代美学家奉若神明。然而,百年后的今天却必须要说:“以美育代宗教”,20世纪中国美学成也在兹,败也在兹。新世纪中国美学必将从跨越“以美育代宗教”的失误开始,从而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先生曾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和由此带来人们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关注等,也不能忽略宗教对人的作用.通过对"关于人本身"、"个性与共性"、"情感"、"理想境界"、"生存方式"等几个共同关注的话题的展开,探讨了"以美育代宗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不仅在教育、科学、哲学等领域著述甚丰,而且对宗教也颇有研究。他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宗教与科学、哲学的关系,指出了宗教的作用和弊端,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形成了他自己所特有的宗教观。本文拟就他的宗教观作一些概括。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然而时至今日 ,我们却忧虑地看到先驱们在那个时代提出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复 ,而伴随着改革开放、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冲击 ,以经济和技术上的现代化为标志的现代文明发展 ,在改善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上的负面影响。在散文化的现代社会中 ,人们日益被外在的经济生活撕得支离破碎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 ,“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越来越多 ,相信宗教的人也越来越多。对此 ,人们不禁要深深思索 :美育与宗…  相似文献   

12.
胡军 《学术界》2002,(1):185-195
冯友兰的哲学观是中西哲学融合的产物 ,是由反思、方法和境界三个部分组成的。他认为哲学是反思 ,是对思想的纯思 ,而思的方法是逻辑分析方法 ,通过这一方法就能得到毫无经验内容的既“空”且“灵”的境界 ,使人进入“天地境界” ,使人得到比宗教更高的精神价值 ,所以他提出要以“哲学代宗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2003,1(5):192-195
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 ,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 ,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对宗教的批判到对美育的倡导,构成了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内在逻辑。该思想认为,宗教不仅没有永存的本性,而且还具有强制性、保守性等弊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宗教精神也格格不入;而美育则不一样,它不仅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情感慰藉功能,而且还具有宗教所没有的自由、进步、陶冶感情之优点和长处。分析、研究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健康精神家园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萍萍 《文史哲》2002,1(3):22-26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呈现出“文化综合”的面貌。宗教与文学这两种文化形式也在这一时代融合交织,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一种“文化宗教精神”。以张爱玲、徐讦、鹿桥和无名氏四人为代表的作家们便以宗教为精神立足点,以文学为手段,将文学与宗教作为那个动荡时代生存的慰藉,探索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永恒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大力提倡教育,其中又特别重视"超轶政治之教育",而最为推崇美育,认为欲从现象世界到达于实体世界,不可不用美育。蔡元培关于"两个世界"之说来自康德,康德学说给上帝的存在留下了很大的一块地盘,最终走向了目的论,走向了宗教神秘主义。正是在这一点上,蔡元培与康德存在着重大分歧。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既有对于康德的接受,又有对于康德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文化基因中的宗教因素的先天不足、科学和法制未能完全有效地解决人自身的精神寄托终极关怀、高科技文明与市场经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失衡等问题,"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儒家传统美育思想对于当代人格的完善或人性的圆成,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当然也不可忽视其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北京大学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就设置了美学课,并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惟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大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先生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朱光潜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以及邓以蛰的艺术美学研究等,成为我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这是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19.
尽管刘海粟的美学思想有其不足,但其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而站在美术的超越性立场来伸张自由个性和创造性,这是五四运动和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维度。在中国现代美术革命中,这也是一种深入与持久的历史趋势。在救亡压倒启蒙这个总体革命势态中,他发挥了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站在启蒙立场上,形成了以纯粹美术为美术革命的方向、以生命表现为美术的本质、以美术为社会进步的杠杆以及中国美术革命具有文艺复兴的启蒙性质的美育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20.
刘颜玲 《理论界》2011,(6):85-87
吕澂,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佛学家和美学先导,在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的现代性转换中渐渐进入学人视野,吕澂致力于构建的"唯识美学"体系是20世纪初中国首例较为全面的美学体系。本文以吕澂对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的反对为切入点,在深入阐述吕澂美育观的同时,将其美育观与蔡元培美育观作了一个横向比较,最后得出吕澂对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激烈反对完全是由于误读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