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张树平 《东岳论丛》2012,33(6):68-75
从文明进展的角度来说,“神”的发现是先民观念世界中的重大突破;从政治知识发展的角度来说,“神”观念的出场具有重要的政治知识意义.族群生活形态与“神灵世界”相互交织、相与为用,族群生活及其进展推进了“神”观念之发展及其成熟化.“神灵世界”的成熟化,从其知识后果来说,即意味着“神系政治知识”之逐步确立.“神系政治知识”展开为四个方面,即“想象的共同体”之建立、“神”与“人”之间的非对立形态、“神”与“人”之间确定而不均衡之联系、“神系”与“权力”观念的相互发明.“神系政治知识”的独特内涵与气质形态,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特点是发展与问题共存.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当下亟需警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政治文化视角究其根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涵的五种政治观念:等级身份观念、人治观念、家族观念、权本位观念、臣民观念作为传统思想文化的遗存,与现代化社会的需求格格不入.这些正是当下诸多问题的深层根源之一,需要以现代化意识取而代之,亦即通过“公民规训”或规制性的制约,完成政治、经济与文化精英的现代化理念转换,以期推动中国现代化社会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郭嫄 《南方论刊》2012,(7):56-58
"微时代"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人际沟通方式、文化表达方式、社会行动方式,进而改变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适应"微时代"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式上的创新的同时,也应强调内容和观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永恒”的灵魂为设准而贬斥“时间性”的身体,这一观念是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核,“灵魂/身体”的内在思想结构与“男性/女性”二分的社会意识相互贯通,由此形成了西式的男权文化.中国古代传统虽“重身”却不重“女身”,女性在推重父子血脉相继的“非时间性”的身体政治学中被边缘化.因此,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负载着统治集团寻求恒久权力的梦想,都与一种“祛时间化”的文化资源捆绑在一起,都是一种男权文化.相应地,建构一种基于两性身体间性的女性化时间,对于走出传统男权政治社会的“死循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刘京希  王宗义 《东岳论丛》2002,23(3):100-102
洛克的政治思想 ,潜含着浓郁的生态政治意味。按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 ,“自然状态”虽有美好的一面 ,但又有恶的、反生态的一面 ,因而人们需要组成公民社会 ,并实行权力分立 ,分割国家权力 ,对国家权力进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制约 ,以继承“自然状态”中美好的一面 ,否定其反生态的一面 ,使政治国家统一到人民性的生态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6.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文化的政治”和“文化政治”两个概念为分析线索,讨论西方文化与政治的内在关系及其演变逻辑。首先分析文化现代性的政治含义,进而分析政治如何取得文化形式,最后评论“后现代”的文化政治观。本文认为,“文化政治”回应了西方社会的当代变化,在法律和经济模式之外对权力和斗争作了新的思考,在政治思想上强调了重建社会、文化、主体和理论的必要性,为社会改造提供了新的主体、运动和策略,但文化政治只是当代政治的一种形式,而不可能是政治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公民以微博为媒介参与民主政治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微博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能为公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便捷的政治参与平台,正改变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有序发展.公民借助微博参与民主政治,一方面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即政治参与主体广泛平等、参与理念公开透明、参与方式直接互动、参与效果快捷即时;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扰,如网民结构失衡与民主决策的矛盾、网民权利表达离散与科学决策的矛盾、网民权利表达非理性化与理性决策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结构功能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政治结构功能的开放性、竞争性、分化性和动态性等生态特征分析,来观照和反思当代我国政治结构功能存在的非生态病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化的政治结构功能需要在动态中把握政治结构变迁和功能变化,重视加强政治权力结构、利益结构、制度结构和阶层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最终推动政治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大学生网络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它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显隐性转变、提升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并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沟通平台.但微博这把双刃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主客体素质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研究通过重新思考文化、政治与权力等概念,将文化与权力进行话语接合,形成文化政治的话语形态和批评范式。文化政治理论批判传统的精英主义文化观,结合大众文化形态,对文化语义进行扩容。文化政治将文化视为弥散着权力的意义版图与话语质态,不管是日常生活世界,还是表意的文本符码,都成为权力生产、传播与弥散的文化存在。文化政治理论重构了政治的话语内涵,形成微观政治、生活政治、差异政治与话语政治的多元政治景观。文化政治理论重新思考权力问题,强调权力的微观性、生产性、弥散性、对抗性等特征,批判性审视权力在日常生活、文本话语结构与文化实践中的生成、繁殖、流转与抗争,以文化介入、文化改革与文化治理的方式推动社会朝着自由、民主、公正与多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