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助学贷款业务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方政府不作为是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结合国外政府在助学贷款中履行职能的一些经验,试图探讨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助学贷款中所应肩负的责任与履责路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与河北省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滞后所形成的还贷风险是制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信用观念、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的构想,以期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持久、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失灵的契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贫困生人力资本与银行货币资本的契约,地方高校助学贷款失灵的原因在于契约谈判成本和实施成本高、高校隐性补贴难持续、地方政府承诺难兑现,银行风险管理加强。化解困境的对策是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缔约环境,改进贷款管理,提高办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学生上学难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突出性"民生"问题.浙江省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拓展贫困生资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高校贫困生在身心健康、自主造血、诚信贷款等问题上也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一面.但政府、银行、高校以及贫困生本人在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等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王敏 《理论界》2008,(2):90-91
学校是国家助学贷款法律关系的重要环节,在借款学生、贷款银行和政府之间发挥着联系纽带作用。然而近年来,悄然出现的“学校慎贷”现象,表明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权利义务安排上赋予了学校较多的义务。本文重点分析了学校法律地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提出进一步明确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行政主体资格,理顺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配学校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渠道,自1999年启动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强力推进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不同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基干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和基本要求具有三种模式.一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三是政府担保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各自不同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金融支持手段,对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银行的定位不恰当,导致银行惜贷、拒贷;对高校的定位不恰当,导致高校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借款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违约成本较低,导致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正是这种利益冲突与博弈,造成了国家助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难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滞后所形成的还贷风险是制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信用观念、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的构想,以期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持久、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至今10年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给学生带来实惠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其他学者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运用一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的调查问卷,以国家部属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实证研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国家助学贷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救助思想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与支持、中国近代工业出现和社会救助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促使晚清社会救助方式出现了"教养并重"的改革.此次改革具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政府大力支持,先试验后推广,注重保护民众改革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提高了救助对象的谋生能力,提高了社会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