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玲 《东方论坛》2009,(6):22-26
青岛的城市文化具有滨海文化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固然缘于1898年青岛开埠后西方殖民文化的传入,但是其定型则要归因于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之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半期到三十年代中后期,一方面由于开埠以来西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中国人已经开始在青岛的城市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使青岛在公众娱乐、文学美术、教育与科技以及建筑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引进西方文化的高潮。与前一时期不同的是,这些外来文化元素已走入了青岛居民的生活之中,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青岛滨海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论争提出了“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的观点,围绕这两种观点产生了多方文化论辩。这次文化论争在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上提出现代化的发展取向并进行了初步论证,在内容上提出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问题,在方法上提倡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给出了多种中西文化交流的答案。但是,这次论争未能对文化作出实质性的正确界定,在文化发展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上也不尽完善。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如何评价这一变化,成为学者们长期争议的话题.肯定前期创作的学者,多从社会性的层面考量;肯定后期创作的学者,则多从文学性的角度观照.不同视角的切入,极大地拓展了林语堂研究的空间.但考量一个作家的创作是否成熟,不能仅依据社会学或文学性的单一尺度,创作风格、思想主张稳定与否都是重要的考察标准.20世纪20年代,林语堂仍处于“文化认同”的“延展期”,思想尚未稳定,文章论点常来源于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名家.及至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在西方文化中发现了克罗齐的美学理论,并将之与道家文化相融合,明确地提出了“艺术即表现”、“表现即艺术”的口号,开始形成自己鲜明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4.
论老子的明哲保身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战乱、动荡、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个人置身其中,常有朝不保夕之感,于是,如何保全个人的生命便成为老子关注的一个焦点。老子的明哲保身思想包含重身轻物、知足知止、功成身退、韬光养晦、委曲求全等内容。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老子思想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思想是多核心、立体的、动态体系。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自然” ,老子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是“恍惚” ,老子伦理学思想的核心是“不争” ,老子政治学思想的核心是“无为” ,老子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是“小国寡民”。但是 ,在多核心中 ,“人”处于核心的核心 ,其他核心都围绕这个核心运作。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幸福的阐释,不是从伦理层面进行的,而是从生存方面展开的.老子的幸福思想不仅仅是表述祸福的相互转化,而是致力于社会和谐的哲学思考,它对我们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老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修身、驾驭矛盾、无为而治、功遂身退等领导艺术思想加以探讨 ,阐明老子领导艺术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思想贯串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自身关系之中。探究老子的和谐思想对理解、践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思想贯串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自身关系之中。探究老子的和谐思想对理解、践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子哲学无疑是一种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哲学.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强烈而独特的内在超越意识集中体现在老子对名与利、是与非、生与死的超越上,反映了他对人之身心自由与放达的崇尚和慕求,确立了道家的思想底色与发展脉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小说作为中国新小说的开山之作,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促进了新小说风气的形成与规范的确立,成为新作家步入文坛创作必然要阅读的“范本”。尽管30年代的时代风气发生了转变,20年代小说在30年代仍保持着范本的地位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力。这一结论对更深入地研究30年代小说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一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女作家。她们身上保留了中国传统女性端庄、婉约的特点,但时代的影响又使她们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带上了现代女性个性解放、思想活跃的特征。东西方两种教育思想的冲击促成了闺秀派作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作群体的形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大潮的推动下,她们的创作整体上表现出女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探求自我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在审美风格上,注重营造古典的诗意氛围,抒写温婉的感伤情怀。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异质文化体系间深层次的碰撞、融合给学术研究方法带来丰富、创新的机会。此时的《诗经》研究作为现代《诗》学的创建期,其研究方法在方法的三个层次——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具体学科方法上的突破无不受益于此。新《诗》学方法为《诗经》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它的总结亦可为今天的研究提供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诞辰纪念活动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重要事件,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社会各界的大量文论.地方政府和学者在1934年的文论,没有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此外未受关注的是1934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学术界、汪伪政权以及报刊舆论界与孔诞纪念相关的文论,其数量更是不胜枚举,且在内容上与当时的现实有着明显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战争、自然灾害、不平等条约与世界经济危机等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中国失业问题愈来愈严重,失业者遍及全国各行各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以贫穷最为突出。失业群体在穷困的折磨下,有的家庭破裂,有的选择自杀,这些行为威胁到了国家的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鸦片泛滥,中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围绕着禁烟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提出的各种禁烟主张反映了不同的阶层、集团和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禁烟人士通过报刊、媒体揭露外国非法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品的大量事实,军阀、官吏、奸商等纵容包庇贩运和制售鸦片毒品的罪恶,抨击政府当局腐败,无能政治,唤起国人对鸦片严重危害性的认识,推动了群众拒毒运动空前开展起来,制约了政府当局的禁烟态度。在讨论中一些论者宣传“渐禁主义”理论和主张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场禁烟讨论结果说明,在旧中国社会制度之下烟毒泛滥的社会问题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30年代山东的植棉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从种植面积、产量、棉质,还是从品种、市场运销上都形成了良性经济循环。棉种的改良和棉花运销检验机制的完善是促使植棉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植棉业的发展在促进农业进步的同时,也使产棉区或临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棉农的收入有所提高。同时也有很多不利因素阻碍了棉花生产及运销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莎学研究起步,主要是译介西方的研究成果。与西方学界相同,中国文人对莎士比亚也有着矛盾的接受态度,有人称颂,有人贬低,也有早期反对、后期提倡的。尤其是茅盾,后期对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意义进行深刻解析,直接服务于当时的政治需要。梁实秋则坚持莎剧的人性论和无阶级性,认为莎剧描绘了普遍的人性,莎士比亚和其剧作都不具有阶级性,不能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1933年底之后,政府当局多次严令取缔民信局,并要求各机关密切协助,各地取缔活动由此展开,其罢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民信局为避免走向衰亡采取了诸多措施,如上书、请愿、行政诉愿等。在此之间,随着罢废日期的日益迫近,民信局在范围上也逐渐由分散走向联合,在程度上由温和走向激进。然民信局终究难逃衰亡厄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民信局自身问题使然,如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走私毒品等;二是外部因素使然,如邮政当局的排挤、战争因素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的大都会,在20世纪20-30年代,其都市文化已达到近代中国的高峰.它呈现出三个重要特征商业化、多元化、大众化.商业化是上海都市文化中最富个性、最具典型意义,也是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