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楼人家     
陈杨 《百姓生活》2012,(3):64-65
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石榴镇的石榴村,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古时的石榴村虽然住户不多,人口稀少,却有8座形式各异、防匪防盗的土楼,至今尚存。在这8座土楼中,有一座方形的“罗厝楼”,系清康熙年间总兵罗士够所建;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双圈圆形3层“均和楼”和单元式方形2层“明远楼”,现在楼墙还完好无损。虽然土楼的建造年代悠久,长年失修,但牢固不减当年。冬暖夏凉的土楼内,给人们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为自己的十五部长篇小说建立了一座宏伟的人物画廊。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爱·摩·福斯特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这人物画廊的群像的共同特征:“狄更斯的人物几乎都是扁平的(匹普和大卫·科波菲尔试图成为圆形人物,但写得如此缺乏自信,以至于这两个人物显得更象水泡,而非实体)。他们每个人几乎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众多的批评家和理论家正是针对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对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扁平人  相似文献   

3.
管彬宇 《社区》2014,(16):33-33
“这里又多了座桥”“你看,那里拆了,路变宽了好多!”“以前那边还是垃圾堆呢,怎么现在变这么高的楼了…”5月4日,十余名老年人和居民围着社区工作人员,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地问这问那。  相似文献   

4.
<正> 在古城龙标(今湖南黔阳县),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建筑——芙蓉楼.它是后人为了纪念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字少伯)被贬龙标而修建的.该楼高十九米,纯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二层有明轩可供远眺,楼下面石碑刻有王昌龄的官楚诗和芙蓉楼落成诗.楼的周围还建有“冰心玉壶亭”,“半月亭”,“耸翠楼”,“三角亭”,“送客亭”,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中国城市之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树青 《社区》2005,(5):6-9
2004年10月23日,从宽敞热闹的深圳市新洲路南端一拐,记者走进了福田区的沙尾村。一座座楼房都有八九层,楼房挨得很紧,楼间距多不足一米,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五六十厘米,被称为“握手楼”、“亲嘴楼”。楼下是狭长的巷道,朝上看去,在纷乱的防盗网、晾晒的衣服上面,仅能看到 一线天”。 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污系统,污水漫上街面,散发着臭气。楼房紧挨的路两边开满了小饭馆和买卖旧货的商店。旧货店老板称,这里的人员流动频繁,卖出去的旧家具几个月后就又买回来了……绕过巷子,路上是一长排发廊、按摩中心,还有各色的酒吧、网吧、舞厅、卡拉 OK 厅、…  相似文献   

6.
《今日南国》2009,(22):51-51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距南靖县城60公里,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一方四圆的土楼群的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土楼群依山势错落起伏,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云雾缭绕时,土楼时隐时现,呼之欲出,充满着几分灵性,构成了“土楼王国”中组合绝景。  相似文献   

7.
画说老北京     
绘画盛锡珊西四牌楼这幅画是西四牌楼。什麽是牌楼呢?就是一种木质的或石质的装饰性建筑,可以分为两柱一间、四柱三闲和六往五间几种规格。其中有街道牌楼、山门牌楼、贞节牌楼。西四牌楼是一座东西南北四面的街道牌楼,每一面都是四住三间,木质的柱子,柱子下边是石质的底座。四面加起来一共有十六柱十二间。看上去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在明代时,北京城里有几百座牌楼,始建於永乐年间。其中包括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长安街牌楼、西长安街牌搂、前门大街牌楼、三座门牌楼、北海牌楼。西四牌楼是一座比较大、也比…  相似文献   

8.
扬州有两处文选楼古迹:一在旌忠寺内(旧城旌忠巷)。这是民国初年,旌忠寺僧祛权在文选楼遗址上,募资建楼五楹于旌忠寺内。楼上供肖统塑象,题“梁昭明太子文选楼”匾额。今天楼还存在于该寺。这是纪念肖统编集《文选》的文选楼。另一是隋唐间曹宪讲授“文选学”的故居讲堂,在旧城毓贤街(原名“选楼巷”)。十九世纪间,阮元在其住宅旁家祠内建楼三  相似文献   

9.
孟凡 《社区》2013,(33):46-47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81号院里,有一东一西两座很漂亮的三层小洋楼。近些年来,网上传说这里是“鬼楼”,甚至称其为京城四大“鬼楼”之首,还说从上世纪60年代后这里就没有人居住。事实不是这样,我从1960年到1971年就住在这里,并度过了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0.
海源阁是一座私人藏书楼,因藏书浩翰而闻名于世,藏书顶峰时期达3236种,计208300卷。它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百百)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海源阁藏书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原万寿观街杨宅院内,由杨以增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为一座坐北朝南的4间2层中国古式建筑。下层为杨氏家祠,上层为宋元珍本及手抄秘籍收藏处。楼檐正中悬有杨以增手书“海源阁”扁额,旁题跋语。阁下正中两柱上题有“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琅(?)”的楹联。阁前有长廊式书亭两  相似文献   

11.
《易传·系辞下》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周易》是一部“象”书,“易象”是其核心。“易象”的特点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构成种种形象逼真的“象”,以比喻、象征一定的道理,其具体方法有“实象”和“假象”之分,这与文学艺术的通过创造一定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思维和认识方式颇有一致之处。《易传》认识到了“易象”的这一特点,它发展了春秋以来的“卦象”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取象”说和“言”“意”关系说,对“易象”的特点作了较深入的描述。《周易》虽然不是一部文学  相似文献   

12.
本书收集了 1 980年以来我在报刊上发表过的部分文章 ,也有少量是工作中的讲话。由于大部分内容与农村产权问题有关 ,故取名“农村产权问题研究”。回顾农村 5 0年走过来的“路” ,从产权角度看 ,从农民实际占有生产资料的状况角度看 ,从农民高兴不高兴的角度看 ,是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走了三种“路”。土地改革以后到合作化前为一个阶段 ,是一种“路” ;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为一个阶段 ,是一种“路” ;改革开放 2 0年为一个阶段 ,又是一种“路”。从土地改革以后合作化前这一阶段来看 ,这一阶段 ,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实现了从无产者…  相似文献   

13.
纽约世贸中心两座大楼遭恐怖分子飞机冲撞而轰然坍塌,举世震惊。回想当初在设计这座110层的摩天大楼时,有一位美国年轻人曾不经意地开玩笑说:“这么高的楼,可别让飞机给撞了。”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他的这句玩笑竟然不幸而言中。悲剧发生后,人们痛定思痛:大楼的设计是否考虑过防飞机冲撞这一因素?为什么大厦就像“经典的定向爆破”一样,是向内坍塌,而不是倾覆?今后将如何设计楼房,才能在遇到灾难时保存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在修辞的百花园中,各式各样的鲜花争妍斗艳,绚丽多姿。比喻这座小花台上也是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什么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对喻、博喻、妙喻、逆喻、曲喻、详喻、虚喻等等,数以十计。这些修辞方式,早已为人们所注意,并多有论述。但是“A象B,B象C”及“A象B,B象A”这种综合性的修辞方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遇见郭沫若是在1940年。当时,中国正处于灾难深重倍受威胁的时刻。 鲁迅死后,没有一位中国作家能象郭沫若那样蜚声于苏联。这不由我想起他那简洁的勇敢地反映人民向往自由的诗句:“我的故乡虽然也是一座监牢,/但我们有五百万的铁锤,/有三亿二千万的镰刀。/我们有一朝爆发了起来,/不难把这座世界的铁牢打倒。”  相似文献   

16.
豪华办公楼存在的根源在于地方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流于形式唱着山歌的刘三姐不会想到,一千多年之后,她的家乡——广西壮乡宜州再次被人津津乐道是因为一座大楼。这座耗资9328万元的政府办公楼,被当地人称为“豪华的衙门”,6月23日,央视的《焦点访谈》将其定义为“违规”“超标楼”。媒体  相似文献   

17.
“取象比类”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色彩词的起源和发展两个角度探讨,可见其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透过“取象比类”这一窗口,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投影。  相似文献   

18.
“意”指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某器、事、道的认识的特征集;“象”即是根据个人情性从特征集里抽出来的子特征集,“象”是对“意”的表现;“意象”是“意”和“象”两个特征集的连用,可以偏指“意”,亦可以偏指“象”。“意”、“象”在符号发生系统与认知过程里,与器、道、事、气、神、法、书、言等有密切关系。明了这种种关系,有助于把握“意象”的实质,也有助于把握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建筑和电影原本是截然不同的两门艺术。但建筑美学及电影美学的发展,却揭示了两者诸多的共同点,如共同追求表“情”性及表“意”性的美学主题;具有共同的美学特征等等,这就象在建筑及电影这两门艺术间架起了一座“美的桥梁”,使两门艺术在理论及创作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本文侧重于论述建筑利用电影创作技巧、画面造型、色彩及光造型手法在建筑中的运用等,从而使建筑设计产生由“三维空间”进入四维空间”的重大观念性变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象思维智慧可以为人类翻译活动的一般共性问题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回答,然而学界一直以来都缺少以象思维为指导的关于翻译活动本质的研究。文章基于对象的认识类别的阐发,提出在象思维认识构式下,翻译活动具有且要求过程的“动态致一”。首先是翻译的“道象互为”,既表现在原文象和译文象的致一,也表现在应然象和实然象的致一。其次是翻译的“整体本原”,既表现在语言象和意义象的致一,也表现在本源象和时空象的致一。最后是翻译的“天人合一”,既表现在客观象和认知象的致一,也表现在天意象和人意象的致一。掌握了翻译活动的动态致一性本质,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批评等活动就变得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