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柏格森生命绵延说既有用直觉贬低理智、把生命绵延绝对化等明显错误,也不乏强调非理性存在的合理价值、突出人的主体性等积极意义;在新的时代,取其所长,能为人们用创造来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自由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熊吕茂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梁漱溟之所以借用柏格森生命哲学作为批判唯科学主义的思想武器,就在于它是高扬直觉主义而对理智主义和科学方法进行批评的哲学。援柏格森生命哲学入儒,借以比较中西文化,批判唯科学主义,这是梁漱溟重建儒家形而上学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则是,他欲以生命哲学去抉发中国文化的价值,向人们展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真理”,将西方文化导向中国一路,以此证明儒家的人生态度具有独特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5-128
柏格森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梳理和思考。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性、革命性及指导性的特点,在教育学方面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德育都有价值,对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庆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3-12
本体不是通过概念思维所能达到的,而要靠直观来把握。这一观点并非柏格森的原创。在普罗提诺(Plotinus)等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作品中我们就能读到相关的论述。然而,在新柏拉图主义者与柏格森之间存在如下重大差别:前者把永恒不变的理念当作最高实在和把流变的世界万象当作幻影;柏格森则倒过来,他告诉人们:倘若你试图认识实在,那么你就跳入到那条“流”本身中去直接体认那种活生生的东西。他主张依靠对意识绵延和生命冲力的直觉建立本体界的形而上学,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概念思维建立现象界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绵延"说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鹏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9):139-143
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格森的"绵延"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观念--生成,这使得柏格森的哲学能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然而由于"绵延"说本身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再加上其它的理论片面性,所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又在兴盛几十年之后很快走向衰落.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一些流行的理论不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古典到现代一由空间到时间——柏格森的时间观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3):145-148
柏格森从时间角度入手对艺术进行的阐述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创举,更是他对美学理论的一大独特贡献。在对古代传统时间观念和近代牛顿绝对时间的思考和批判基础上,柏格森对时间的独特解说和界定,扭转了深受机械论和目的论影响的艺术思维习惯,开启了由古典艺术空间化的审美趋向向现代艺术时间化趋向的转折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唐旭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5-111
乔伊斯文学创作受到了现代哲学家柏格森思想的影响。在柏格森时间观的影响之下,乔伊斯在他的四部文学作品当中,一方面保留了小说整体物理时间框架,一方面不断打破时间顺序,按照"心理时间"来建构他的一系列意识流小说,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作为台湾新士林哲学的领军人物罗光先生,在其生命哲学体系中,结合天主教哲学中的“存有”范畴和儒家传统哲学中的“生生之道”,体贴新的生命观,即生命是动态的流动,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变易,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本体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凤舞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7-110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恶性事件频繁出现,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是多层面的,而大学生自身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尤为重要。非理性因素,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想象、直觉、灵感等,它具有动力、诱导和激发作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正是从非理性的角度去把握生命的本质,其中的绵延、直觉和创造等思想,对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凤舞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恶性事件频繁出现,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是多层面的,而大学生自身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尤为重要。非理性因素,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想象、直觉、灵感等,它具有动力、诱导和激发作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正是从非理性的角度去把握生命的本质,其中的"绵延"、"直觉"和"创造"等思想,对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前后,柏格森被译介入中国现代哲学、思想领域,由此所掀起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直觉"思潮给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跨文化语境的西方学术资源,在我国思想界、哲学界及文艺理论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回顾梳理柏格森思想传播与中国现代思潮流变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作出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界定中国传统哲学的语义出发,对中国传统哲学能否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着重论述了发挥中国传统哲学之现代生命价值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孙立新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06-109
柏格森,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开创了生命哲学的先河,从此,生命冲动的激流在整个欧洲漫延开来。他独特的智慧和思想以法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文风表现出来,使人充分领略到法国浪漫主义的情怀。就其实质来看,柏格森生命冲动哲学的最终结论遵循的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邓刚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6):20-26
柏格森在1907年发表的《创造的进化》一书,讨论了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意识的生命运动。柏格森通过对个体性概念的阐发,揭示了物质与生命的差异之所在。通过描述生命进化的若干不同方向,揭示出生命如何可能孕育出意识。这一从物质到意识的生命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普遍意识的个体化过程的结果。因此,柏格森的自然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精神论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时间的隐喻表征以亲身体验为基础,基于不同体验形成了时间隐喻表征的多元化,这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以时间就是生命”为中心彰显了隐喻建构主体的心路历程,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时间隐喻蕴涵丰富,映射维度多样,隐喻之间以共享蕴涵建立连贯性,且每一隐喻内部具有极强的系统性特征。时间隐喻的建构基本遵循着现实—认知—语言的实现路径,但其背后始终涌动着工具—理性—价值层面的哲学运思。即时间隐喻高度依赖隐喻性思维作为组织手段,不断反映人类对世界本元和自身的探求,但同时以其对人类群体的哲学关怀作为反哺实现所应有的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16.
吴建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5):50-53
本文认为,生命化文学观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民族特色之一。“生命”观的内涵体现于创作、作品、欣赏等方面,它认为,文学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需要,文学作品中作家生命的结晶,具有人的生命体特征和使人观照生命的功能。“生命”观的生成以古代文学为直接条件,又受古代艺术、哲学、相术、人物品鉴、养生学、中医学等思想文化的影响。“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19.
崔秋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6):1-7
高清海先生的逝世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但他所创造的哲学与生命内在统一的思想和原则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这笔财富,集中体现在高清海先生生前所坚持和强调的"为人与治学的内在统一"、"哲学与人的本质统一"和"生命和哲学的相互映照"等观点和学说之中.正是这些观点和学说,构成高清海先生"生命哲学"的思想真谛,同时也成为我们解读高清海先生"哲学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0.
人学意义上的生命观是对人的生命最根本、最一般的认识,是关于人的生命本质、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生命归宿及其关系等系列问题的总的思考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认为,人的生命表现为自然现象基础上的社会性本质,生命价值体现为奉献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有机统一,在生命过程中,它主张乐观奋斗的人生态度。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不仅重视生命本身及过程的意义,而且关注生命结束、死亡以后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与西方其他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生命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从而构建现阶段科学的生命观,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