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作为教育学范畴的心理教育的基本问题 ,提出“心理教育———教育的心理目的”命题 ,心理教育要防止可能的教育学“妒羡” ,从教育学的视野对心理教育的价值回归、困惑与争论、万能与无能等问题进行反思 ,认为“育人为本”是心理教育的教育学走向。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难题”在中国学术界至今仍是一个不断有争议的话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答案,但目前尚无定论。全面把握难题的表述和研讨历程是解读难题的基本前提;准确定位难题的性质和领悟难题的价值与意义是解读难题的关键,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科学规划难题未来的研究路径是解读难题的重要支撑。这些既是我们突破无定论困境的学历前提,更是我们解读难题应用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3.
《封神演义》蕴涵极为丰富的宗教内容。作者利用宗教知识的优势,将宗教内容完全作为创作的素材进行加工改造。根据宗教生态重构神谱体系,随意搬弄三教人物的出处,夸诞三教的法术,以及对历史的神魔化的表达,都体现出了社会对于宗教神圣的解构,对神仙人造的接受心理以及大众的世俗娱乐心态。通过宗教视野下对小说的解读,不仅印证了宗教生态发展变化,更进一步说明文学与宗教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的建构需要完善的司法体系给予保障。司法能够保障市民社会活动的空间不受非法干涉,保障市民社会规则的确立和良性运行,以及确保市民社会主体权利的实现。完善司法,使之适应市民社会的要求,也是市民社会建构的司法途径。目前,我国司法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和不独立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市民社会的成长和建构,是我国市民社会难以发展成熟的重要根源。应通过促进司法独立、完善司法体系、确保裁判公正等途径完善司法,以促进和保障我国市民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 ,认为 ,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 :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 ,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 ,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 :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 ,加以整合 ,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 ,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比较是教育学的国际维度,其特殊内涵和功能标示着比较教育学学科的价值和身份,对比较的"解蔽"就是对身份的证明.发掘比较教育学手言的价值内涵、独特的学科功能和作用对探讨比较教育学身份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基础教育改革所需的,能迅速适应新课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师资,高师院校应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贯彻新理念,努力搞好高师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风险愈演愈烈的趋势,德国社会学家贝克首创的风险社会成为我们当下的时代语境。内生于社会有机体内的社会风险随着社会有机体的演变和发展也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呈现出与以往社会风险不同的形态。社会风险是一种自然性存在、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是一种历史性存在、是一种价值性存在,它在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在创作初期以湘西本土文化代言人的身份,对湘西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系统进行深度描写,揭示湘西文化的精神特质。这种对湘西文化的本土阐释是把湘西文化作为都市文明的反观之镜,也是作为拯救现代都市文明诸多病态的良方,这是沈从文此期的文学题材选择与创作思想的人类学向度。这种缺失现代历史理性的价值取向必然受挫。沈从文的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同历史理性尺度之间的冲突,正是他文化困境的来源。历史理性是沈从文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然之途。沈从文从本土文化阐释意识到历史理性的转变高度说明了他的文化理解阐释身份的全面置换,也揭示了他文化阐释的方法的自觉更新。沈从文从苗族、湘西区域意识到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的逐步归聚,实际上是他跨文化思考、历史理性思考乃至对人"类"意识思考的结晶。这是沈从文对中华民族文化如何走向复兴问题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在比较教育学科视野下,探析比较标准的内涵。哲学人类学使教育比较的思维逻辑起点回到了"人",确立了人的可教育性与社会文化适应性的基本范畴,同时作为生命视野下的哲学人类学的"第三比较范式",为比较教育理论建构与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点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改革必须确定合理的课程目标,科学地选择和组织该学科的教材内容,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升该课程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动力领域内各要素动力及其运动过程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矛盾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与社会经济发展这个现实本身的联系、关系,以及它们运动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一般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的对象前提是,社会的个人以及他们的社会实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象领域涉及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时间世界、空间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经济世界和人的自身世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的对象域极其广阔,因此必须用广阔的视野、广阔的思路和广阔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动力领域内各要素动力及其运动过程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矛盾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与社会经济发展这个现实本身的联系、关系,以及它们运动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一般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的对象前提是,社会的个人以及他们的社会实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象领域涉及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时间世界、空间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经济世界和人的自身世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的对象域极其广阔,因此必须用广阔的视野、广阔的思路和广阔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略论公共课“教育学”定位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公共课"教育学"性质与任务的认识有失偏颇,使得这门课程在定位上存在误区,虽然现行教育学课程改革名目繁多,但实际上仍是将教育学定位于"三栖学科"设想的延伸。教育学教材的改革应以教师-学生间直接教学-教育过程为重点,以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问题和广义德育基本问题为核心,建构起能够提供有关中国现行教育结构与教师工作的起码的理性知识,使学生对教育结构和教师工作有比较系统的认识的教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国家还权于社会、推进社会自治、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宪政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化,宪政框架下的社会自治则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制度化。宪政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宪政建设的主要价值在于确认、巩固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果。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与宪政建设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在价值上是契合的、逻辑上是同构的,前者是后者的动力来源,后者是前者的根本保障,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并行不悖的良性互动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基本目标,推进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宪政的过程。变革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体制,为建设社会主义宪政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7.
社会控制是庞德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庞德在其关于社会控制中法律的核心作用论;作为社会控制工程的法律的论述;社会学法学的大纲;经验的方法来获取法律价值的方法等几方面都体现了庞德运用这一范畴对法律的研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一门学科研究的问题域是对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视野进行双重界定的结果。发展教育学是一门用教育学科群的综合视野来研究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问题的应用学科。开展社会教育问题研究不仅是增强教育学实践关怀意识的必由之路,更是彻底根治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9.
文学理论作为大学文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和文学研究观念、方法和公共性文学知识的策源地,必然具有一种作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程序的维度。因此,从教育学的视野出发考察当下文学理论的种种问题和困境,探讨其可能的解决途径和方案,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会使一些被专家理论和专业学者弄得玄之又玄的、本来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得到一种确定性和明晰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对我国社会及其这一转型过程进行探讨时,布洛维和赖特所大力提倡和推行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成为界定社会概念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借鉴。他们以社会学为基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将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认为社会是国家与经济间独特的制度空间,社会的产生、进步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与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