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 ,从李白与孟浩然的交游、孟浩然和韩朝宗的交游进行综合考察 ,并依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诏令 ,结合诗文内容 ,重新考订李白《与韩荆州书》不作于开元二十二年 ,《赠孟浩然》诗不作于开元二十七年 ,而皆作于开元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2.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对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交游为: 开元十四年暮春初识, 作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开元十五年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上安州裴长史书》是研究李白开元年间行踪交游的重要作品。《上安州裴长史书》系年历来说法不一。本文结合李白诗文和其他史料对其行踪交游进行考证,认为此《书》应当作于开元二十二年,写作目的是希望获得裴长史的举荐,从而为李白开元年间入长安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4.
李邕为李善之子,是开元天宝中颇负盛名的作家。两《唐书》文苑中有传。李白、杜甫、高适等大诗人有都曾与之交游;晚年被奸相李林甫嫉恨,杖杀于齐州任上,李白、杜甫都有诗作悼念他。李白何时与李邕交游?这涉及李白的《上李邕》诗的系年。钱谦益《少陵先生年谱》在天宝四年下注云“李邕为北海太守,陪宴历下亭,李白、高适俱有赠邕诗,当是同时”。据此,  相似文献   

5.
关于孟浩然的交游,陈贻焮《孟浩然事迹考辨》、谭优学《孟浩然行止考实》、陶敏《孟浩然交游中的几个问题》等文,作了许多钩稽考订。今在前贤们的基础上,就孟浩然交游研究中的一点发现,补缀成篇,见教于海内外方家,或有助于孟诗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越剡之旅考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新考察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越剡之游 ,可见其一生曾三游越剡 :首次在开元十三年 (72 5 )春至十五年五月 ,始程地为襄阳 ;第二次为开元二十一年 (733)秋 ,此即著名的“自洛之越” ;第三次系开元二十三年 (735 )春 ,因赴山阴少府崔国辅之约而至。孟浩然第一次游越剡时于广陵与李白相识 ,并在永嘉乐城与乡友张子容会晤 ;“自洛之越”时与崔国辅在山阴过从一时 ,并相约翌年春再会越中 ;第三次由襄阳始程途经江夏时 ,再会李白于黄鹤楼 ,李白以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替其送行  相似文献   

7.
李白与南阳渊源颇深,今人收集李白在南阳留诗共13首。据考察,李白入翰林前,曾五次光临南阳。一为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入长安,取道南阳,时为初夏;二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南返安陆,途经南阳,时在秋;三为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由安陆来游,时在春;四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由安陆移家东鲁,路过南阳;李白五次访问南阳是在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应方城县仙翁观道士元丹丘邀请到方城寺。留下《南都行》、《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送友人》和《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等诗篇。  相似文献   

8.
李白现存酬赠元丹丘的诗有十多首,还在其它诗文中多次提到元丹丘。搞清楚李白与元丹丘的交游,对了解李白一生的行踪和思想都将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本文拟对李白与元丹丘的交游作初步的梳理和探索,向学术界请教。  相似文献   

9.
(1)《李白二送孟浩然》话说李白在黄鹤楼为老朋友孟浩然送别,心里十分舍不得,于是写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已到了20世纪。李白又有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孟浩然了,为了消  相似文献   

10.
《大鹏赋》是研究李白行踪的重要之作。《大鹏赋》系年历来说法不一。从李白和司马承祯的行踪与交游来看,此赋当作于开元十四年春李白商游夔州返回江陵之后。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与海     
有着海般壮阔的功业之心和博大艺术情怀的李白,一生对大海情有独钟,在踏遍大半个中国的漫游足迹中,不乏朝向海的旅程。现以时间为线索,纵向地考论他在开元中期、末期以及天宝末年三次朝向海边的漫游事迹及其有关意象,揭示其建功立业的人生设计中由文治到武功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李白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人皆认为李白卒于宝应元年, 1983年李从军先生首先提出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说。本文从对李阳冰《草堂集序》的辨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及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的考辨,论证了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 而卒于永泰元年。  相似文献   

13.
"饮中八仙"的演化与李白为"翰林供奉"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索现存资料,知盛唐"饮中八仙"有两说:一无裴周南,一有裴周南,迄今仍没有为大家认同的解释。实际上,"饮中八仙"本来就不很固定,是盛唐俗传的结果,而人们乐道的长安会饮是不太可能的,李白开元、天宝间两入长安的史实也为"饮中八仙"的演化增一佐证。同时,"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分野于开元二十六年,及此年前后李白仍在长安为"翰林供奉"的史实表明:开元间李白确实到过长安,寓居时间在十年左右。准此,李白这段时间的作品就需要重新编年、重新研究,《新唐书.李白传》也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4.
甘露之变是关乎中晚唐政治格局之演变的重大政治事件,对当时士人心态造成重大的冲击和影响。与白居易等人的危时避祸、明哲保身的诗作相比,李商隐的有关诗作就显得比较特别。文章对李商隐的政治价值观念和知识学背景进行考察,以《有感二首》为依据,通过对其意义标志的分析,探寻李商隐直斥宦官的潜在精神取向,并从经验模式的角度考察了从《有感二首》到无题诗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张九龄是开元年间政坛、文坛领袖。作为盛唐早期的重要诗人,张九龄为后世树立了清澹含蓄的诗歌风范;而作为盛唐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奖掖、提携了很多具有非凡文学才能的有识之士。经他擢拔的文学后进,如王维、孟浩然等,也因人事上的亲近,而在诗歌创作上受其影响。在唐诗发展史上,张九龄热情响应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并以其卓著的创作实绩,彰显了积极的时代精神。可以说,张九龄是盛唐诗风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6.
学界关于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的写作时间有"元和十年"和"元和初年"两说,本文从该诗文本出发,结合有关文史资料,详加考证,认为"元和十年"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