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解决当前人类困境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精神追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人们尽情享受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人类福祉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许多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波及全球、水土流失、沙漠化、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自然资源的急剧耗损和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导致的地区冲突不断、种族矛盾加剧、南北差距增大;人口膨胀、部分地区人…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发展观与经济体制模式的历史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发展观和体制模式的互动经历了五个阶段,即1949-1952年间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1953-1978年间的重工业优先发展观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1979-1991年间的全面发展观和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经济体制、1992-2001年间的综合协调发展观与初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至今的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借鉴发展观与体制模式在历史互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要发展”,这是邓小平发展观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怎样发展,成了邓小平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邓小平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发展目标是邓小平发展观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以来,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在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的等诸多方面,实现了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比较两代领导核心的发展观,对于加深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及其对中国发展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发展观研究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考察分析了传统发展观及其弊端,新发展观的提出及其主要特征;其次简要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并揭示其现实意义;最后论证分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观察社会的思考:一个社会的发展,靠经济;经济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邓小平以教育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相似文献   

7.
韩丹 《天府新论》2007,3(6):28-33
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诸多思想家对"重物"的发展观提出了批评,阿马蒂亚.森称之为对待发展的"BLAST"(血汗和眼泪的英文缩写)态度。然而,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与应用,往往引领我们偏向"重物"的发展理念。马克思所指的"集体",不是从我们所理解的集体主义角度来谈论的,不是社会学或心理学意义上的小型社会群体,不是独立于每个个体的需要而自足的集体,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共同体"。同时,作为个人集合的共同体,它并没有独立自存的需要。"集体(社会)的需要"应该是社会上所有个体的人的需要的简称。集体"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就是一种"宣布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从始至终贯彻着"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思想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任务、目标、动力、重点、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它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对社会主义的 认识和理解也要与时俱进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显著特点;邓小平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辩证发展观随着科学技术及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从矛盾发展观进到系统发展观再进到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态演变。三种形态的发展观各自都有其特点和它们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魏恩政  解芳 《东岳论丛》2005,26(3):80-83
传统发展观又称工业文明的发展观,是指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或仅仅追求经济增长的一种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有其显著特征。传统发展观带来了一系列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突出表现在环境和资源等问题上。随着人类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产生了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标志着中国与旧发展观的决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人类的追求。在马克思、恩格斯将永恒发展视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后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相继得出了反对教条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 ,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发展观的主体新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久强 《学术研究》2002,1(2):31-34
人类要走出困境,需要自觉的主体精神的觉醒,并且要将这种自觉的主体精神具体化为指导人类发展的实践理念,即形成合理的合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观。新的人类文明发展观,是以自觉的主体性为其哲学内核的,它要求主体性的自觉弘扬,要求人类理性的合理运用,要求用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要求以更新了的自觉的人类中心意识、人类主体意识去寻求自由之路。本文从主体发展观、理性发展观、类发展观和新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四个方面来阐述新的发展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论后现代主义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后现代家族成员之间,歧异性远远要大于它们的相似性。后现代发展观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强调创造性的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方面,强调稳态经济,认为稳态经济是治疗增长癖的后现代良方;在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强调生态性和有机性。  相似文献   

15.
“不讲道德”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把“发展”主要等同于数量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如此空洞贫乏的发展概念不可避免地将当代社会引入了发展危机。为走出困境,我们需要回头读一读历史唯物主义的著述。创立于一个多世纪前的历史唯物主义结合经济伦理原则对发展概念进行了科学阐释,其走出经济增长和工具理性的空穴,更加关注主体之人所拥有的更多、更充实的全面自由。本文试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进行一番解读,从而彰显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深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当代西方发展学者也对自由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颇为深刻的分析: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增长的目的就是扩大人的选择范围;发展伦理学家古莱将发展的目的归纳为生存、自尊和自由;阿马蒂亚·森把自由看做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发展的手段。虽然这些学者大都把自由作为发展的目的,但他们的观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消费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红娥 《学术界》2006,3(2):78-88
自进入工商社会以来,尽管人类社会已经多次实现了发展观的转变,但是现代化建设与伦理道德的维护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个两难困境仍未得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与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范式没有建立起来。这就要求顺应时代的变化,实现理论范式的转变。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注重消费的生产作用发挥的理论范式,即消费发展观。消费发展观的建立不仅能消解现代化建设中的两难问题,又能解决困惑发展中国家已久的节俭美德的去留问题,从而最终促进发展中国家工商业社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整体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来考虑发展问题。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摒弃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更新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十六大的主线,贯穿始终,且具有新的定位。十六大新的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的科学内涵、发展的历史地位、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纲领、发展方针、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浅议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包括科技观、资源观、经济观、社会观四个部分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