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看来,解放后的几十年间,我们一些搞古籍注疏的同志,对《荀子·劝学》“鼫鼠五技而窮”这句话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鼫鼠,毛色青黄,形状象兔子,专吃农作物,故有害于农家。据说它有五种技能,但都不能专心一意做到底。也有人把它叫做硕鼠的。我认为,上述理解是错的。错就错在张冠李戴或混二物为一物。而究其所以弄错之缘由,则是由于蝼蛅另有一个象兽的名字——“鼫鼠”  相似文献   

2.
《荀子》、《吕氏春秋》均有集百家学说于一身的特点,两书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比其他诸子更为丰富.比较起来说,《荀子》的教育思想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吕氏春秋》以天性论为基础.前者认为教育能够改造人性,由恶趋善;后者则认为教育不能改易人性,却可避免人的天性遭受戕害.《荀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圣人,《吕氏春秋》则把教育的目的更多指向培养遵守社会规范和因循自然规律的普通人.两书在教育方法论方面有许多相似的观点,但《吕氏春秋》更加强调基于自然人性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三字经》对世人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善"的人性观及教育的积极作用,遵循秩序的积极人伦关系,和谐共生的积极自然关系,文化与历史传承的民族认同感,学以致用的积极人生态度。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阐释《三字经》,提倡通过修身自励实现自我,达成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学思想,使当代中国人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荀子·赋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赋名篇的文学作品,可是解放以来的文学史却很少提到它,这实在是不公允的。荀况的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记载有十篇,可是从《汉志》以后,荀况的赋就不再见于史志目录了。《隋书·经籍志》别集类有《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下注:“残阙,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丁部别集类也有《赵荀况  相似文献   

6.
《荀子》各篇写作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书荀子亲著的二十二篇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荀子前286年游学于齐前之作,如《不荀》;二是前279年以后至前255年以前在稷下时之作,如《王霸》、《王制》、《正论》、《天论入《劝学》、《修身》以及《解蔽)、《荣辱》、《正名》、《性恶》、《礼论)、《乐论》;三是前255年以后居于兰陵时之作,如《非相》、《臣道》、《君道》、《非十二子》、《成相》、《赋》以及《富国》、《致士》、《君子》。荀子弟子记述荀子言行的五篇中,《议兵》、《强国》、《儒效》反映的是荀子前255年以前之事;《大略》反映的则各个时期都有;《仲尼》前半篇反映的可能是苟子在稷下时的思想,后半篇反映的可能是其在兰陵时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物有物性,兽有兽性,而人则有人性.人性究竟是什么,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人性本来是善还是恶,更一度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人性问题,看似抽象,为什么能吸引众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答案在于:在他们看来,只有首先明确善行、恶行究竟哪一种是人们生而有之的行为之后,才能设计出相应的社会整合方案.古代思想家研究人性问题,是从性善、性恶的假定出发,其目的在于如何改造那些破坏社会规范、有碍于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行为,使社会生活秩序处于和谐的运行状态中,因此可以说人性论是人们设计社会整合方案、调适社会生活秩序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09,30(1):59-64
荀子融合了儒、法两大思想,强调道德礼义的作用,偏重于社会秩序的建立.荀子的<诗>学思想特征与其整体思想相一致,主要表现为:以<诗>循道,重视<诗>的教化作用;隆礼义而杀<诗>、<书>,强调学以致用;遍引<风><雅><颂>,以实践倡导<诗>之功用.荀子引<诗>具有浓重的政教色彩,大多属于断章取义,表现出通经致用的特点,客观上为汉代<诗>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先秦时期,诸子中对节用思想尤为重视的除了墨子当属荀子。《荀子》一书思想丰富,节用思想即是其中之一。对于节用,荀子主要强调要节欲,要合理配置资源,要全面民参与,统治阶级要在节用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而其节用思想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裕民。尽管由于时代的原因荀子的节用思想还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其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正是由于其所处的战国末期这个特殊的时代加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这种伟大的节用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的真伪问题,现在提出来讨论,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于汉赋这一文学体裁的源流分析,关系到能否对它作出正确恰当的评价。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把《赋篇》作为赋体的渊源来分析的,从而承认前人所说荀子是“以赋名篇”的创始人。实际上,大多数学人在作出这一论断的时候,皆出自于“聊备一说”的学术研究心态,《赋篇》的特点与谜语毫无二致,何以能称之为“赋”,其间原因却不去细究。《赋篇》的体裁能否作为“赋”来评判?《赋篇》的内容是否荀子…  相似文献   

12.
王京龙 《兰州学刊》2010,(1):153-155
荀子是站在孔子、孟子等儒学前辈思想的基础上汇通诸子百家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因而在整体上并没有跳出儒学的思维框架模式。他所提出的通过先天的自然条件和后天的教育改造、外在的气质表象和内在的学问修养有机结合,实现各方面素质修养“结于一”的修养办法、遵从“动静和节”的修养方法,以及对于运动健身理念的深刻揭示、对于乐舞的教化功能的深刻剖析,等等,都是以往的先秦诸子所不可企及的。不仅在中国先秦体育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在中国整个古代体育思想的发展链条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张雁 《东岳论丛》2007,28(3):199-200
荀子对语言的认识和论述集中体现在《苟子.正名》中。《正名》涉及了语言的约定性与强制性、语言的继承性与发展性、语言的作用、语言的系统性等诸多问题,在理论的阐述上具有开拓性。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学名著,曹星星撰文认为其中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作者从关于人的个性心理特点方面提出了两点看法: 一、人的气质和战争胜负的关系问题。 人的气质在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孙子兵法》讲的很清楚:“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复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即是说将帅在气质上有五种致命弱点:凡是有勇无谋只知死拼的人,那就可能被敌人诱杀;凡是临阵畏怯贪生怕死的人,那就可能被敌人俘虏;凡是急躁易怒的人,那就可能被敌人凌侮而妄动;凡是过于廉洁好名的人,那就可能被敌人侮辱而失去理智;凡是只知“爱民”的人,就可能被敌人烦扰而陷于被动。这些心理分析,是精辟的。为将帅者,既要注意克服自己方面的这些气质弱点,又要利用敌人的这些气质弱点,才可能取胜。其他各项事业的领导者,也应注意防止被这种气质,脾气,性情弱点所干扰,以免使工作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指人在与自然万物、社会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性质、特征及作用、价值和地位.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的主体性.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浪潮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上如何保持人的主体地位?在社会变革浪潮中如何发挥主体的主导作用?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对人的主体性的研究和强调就显得尤为必要.我国传统哲学从一开始就注重对人的主体性的探讨,并在自身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主体性思想.笔者认为,探讨传统哲学主体性思想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内涵和特征,对于当代文明的发展仍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主体在天人系统中的价值和作用,主体的智性和德性两方面探讨荀子主体性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的一些心理学思想,如心身关系、宗教心理、德育心理和社会心理等,曾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过指导作用,在今天来说仍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曾游学于齐,“三为祭酒”,“最为老师”,一度被尊为稷下学派的领袖。他的著述数万言,基本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总结先秦诸子的巨大成就,建立起自己的学术体系的。他的教育与治学思想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的某些本质特点。《荀子》一书的不少篇章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治学思想,较孔子而言,荀子的有关论述更富  相似文献   

18.
《荀子·赋篇》在文学史上首先以“赋”名篇,时间介于楚辞与汉赋之间,若干年来,引起了文学史家的注意。但是,一般的著作和论文只着眼于它的篇名进行概括的评说和笼统的比附,以说明楚辞的发展去向和汉赋的渊源,对几个根本的问题则鲜有涉及。因而,在阐述、揭示我国诗歌辞赋由春秋战国向汉代的发展轨迹方面,也就难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关于《荀子·赋篇》有三个问题必须弄清:一、它到底包括几篇?二、其中所含各部分是否都是“赋”?三、它们分别作于什么时期?或者说,它们是不是如有的人所笼统说的,都  相似文献   

19.
<正> 战国齐威宣王之世,临淄稷门之下有一个研究机构,聚集着天下学者。曾在其中“三为祭酒”的赵人荀况,无疑是学者中的最大学者。传世的三十二篇《荀子》,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雍容典雅的风度,给这个推论提供着坚实证据。这三十二篇作品,除卷末数篇或出于弟子纂述外,绝大部分当出于荀子手笔。这些作品,涉及当时学术的所有主要领域,其方面之广,论证之精,为先秦任何个人著作所不及;是一部值得认真重视的高文典册。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荀子》因其性恶论的主张而一直受着冷遇。近代以还,注者渐  相似文献   

20.
<正> 任何学科的发生、发展都有个过程,心理科学也是这样。由于心理现象早就存在,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早就开始了,只不过古代关于心理学问题大都放在哲学领域中被讨论研究着。从这个角度说,心理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百多年的事情,一般公认科学心理学始于1879年。我国近代心理学是从外国引进来的,所以讲心理学史容易犯“言必称希腊”的毛病,其实我国心理学的遗产是非常丰富的,例如《论语·学而》篇所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至少揭露了两条心理规律:一是学了的东西应当时常复习它和练习它,这是反复练习的记忆规律;二是学的东西时常练习,是会感到高兴的,这是学习与情感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对理智感的揭露。孔子虽然没有“教育心理实验室”,但他有几十年、培养几千人的办学与教学的实践经验,从中概括出来的规律,是有科学性的,即使用现今心理科学实验,也只能得出与“学而时习之”一致的结论。因此有分析批判地研究历史上心理学的遗产,对于丰富心理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