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虔敬是因其虔敬而为神所爱,还是因其为神所爱而虔敬?"或者说度敬是由神的爱所造成的,还是神自身的爱是由虔敬的内在本性所引起的?这是柏拉图在<游叙弗伦篇>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个提问解读出三个层面的伦理问题:事物是否具有独立于外在价值的内在价值?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能否同时发生?上帝的"全能"与"全善"之间以及人类的"信仰"与"理性"之间能否得到调解?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的“父子相隐”之“隐”系沉默不言之义,“直”指明辨是非,“直躬”指明辨是非、品行刚正,“直在其中”指有“明辨是非”的成分。告亲的行为具有内在的道德缺陷,这涉及对亲属的伤害与家庭良心的匮乏。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也认为告父并非“虔敬”,这种不虔敬性来自告父行为的自身具有非正义属性。不做不利于自己亲属的举告而知情沉默,道德与法律当予之以谅解或宽容,从而不强制或鼓励以直接伤害亲属来实现社会正义及道德崇高。  相似文献   

3.
虔敬与苏格拉底审判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虽然苏格拉底在宗教实践上与其他雅典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可能更虔敬,但其基于理性的宗教认知却与遵循习惯与本能的后者相去甚远.而他对雅典人信仰行为的理性质询,则可能导向对公认的宗教实践的一系列怀疑.这就使苏格拉底审判具有了必然性.古希腊城邦的政教合一,既决定了作为德性的虔敬与正义的二重性,也决定了苏格拉底审判的复杂性质:它既是一种政治审判,也是一种宗教审判,而不是以宗教名义发起的单纯的政治审判,或仅由信仰动机而引发的宗教审判.  相似文献   

4.
《诗经》祭祀诗中的祭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是先秦时期的一项重要活动 ,《诗经》中有许多写祭祀的诗篇。在《诗经》的祭祀诗中 ,当时的人们在充满虔敬的心情中 ,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献给上帝和先祖 ,期盼着他们降下福禄。祭品的不同 ,不仅反映了不同部族的生活习俗 ,传达了农业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巨大意义 ,并暗示了礼的起源。剖析这些献给神灵的祭品 ,为解读当时社会的典章制度、生活习俗提供了许多例证 ,能深入到民族原始心理的深层 ,站到《诗经》的时代去理解《诗经》。  相似文献   

5.
在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中,获取知识的直接结果是显示并了解心中的“天理”。“理”是知识的对象,知识是在对万事万物的“理”的认知过程中获得并扩充,扩充知识是完善信仰的过程。因此,在朱熹的知识论思想中,知识与信仰有着共同的对象和目标——“理”。正是在这一认识之上,朱熹倡导涵养、居敬与格物致知、穷理内外并进的工夫,即主体通过致知、穷理等外向工夫,达成从知识积累的“众理”到“一理”的上升与飞跃;通过涵养、居敬等内在工夫则在内心对“天理”的信仰保持虔敬态度,也能对主体获取知识创造条件,从而打通了由现实的具体“理”的知识到超越的终极“天理”的信仰道路,实现了从知识到信仰的融通与飞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和杂文大师的鲁迅,实际也是纪实文学大家。他的纪实创作不但几乎占其全部创作的一半,而且也体现出“主体虔敬”“题材庄重”与“守真求实”等特色。他在这方面所开创的传统,与其小说、杂文等一样,不但为中国现当代纪实文学奠定了基础,而且给后世以深远影响。我们应高度重视鲁迅精神在当今纪实“大文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纪实文学创作与理论建构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尔斐神谕并非苏格拉底使命形成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在凯勒丰出发去德尔斐之前,苏格拉底已经形成了必须从事正义的事神术的虔敬观念。神谕和其随后对神谕含义的理解,使苏格拉底坚信神是通过神谕赋他以指出雅典人无知、劝告他们追求至善的使命。这样,苏格拉底就从无意识地事神转变为有意识地自觉地履行其神圣使命,神谕在这一使命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促使苏格拉底完成了其宗教观念的最后转变。  相似文献   

8.
从日本文化的塑造谈我国儒学文化的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不仅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保持始终不变的尊崇与虔敬,而且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的民族文化。在塑造本民族文化的问题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而且我国的儒学文化对日本有着较深的影响,有利于我国在弘扬儒学文化上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富有效率和建设性的法律必定生长于适宜的环境中,就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的发育成长而言,理性、成熟、自律的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群体一个不能少,科学理性与虔敬信仰同样不可或缺.追踪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本来面目,深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生活之根,在法律与生活的积极互动中实现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0.
在《普罗塔戈拉》中,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对勇敢的理解与众不同。他为证明美德可教,并反驳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统一性,强行将勇敢与其他美德拆开。在他看来,有不少人虽然极不正义、不虔敬、不明智、没学识,却勇敢出众。这样的勇敢无异于僭主的"勇敢"。普罗塔戈拉公开声称自己就是智术师,并以教导美德和政治术为业,看起来像名勇敢的智识人和斗士。但智术师的勇敢着眼于追求快乐、财富和名声,而非智慧和美德,这对常人美德和非常人美德造成了双重伤害。  相似文献   

11.
张承志是虔敬的回教徒,他认为回族是失去故乡、失去母语的民族。于是,他始终有一种异乡人情结。这异乡人情结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使他骚动不安。由异乡人情结而导致的是追寻情结和流浪情结,这情结是回族一代代遗传下来的秉性,他们世世代代流浪、迁徒、漂泊,漂泊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源于这个情结,张承志不可能不去追寻和流浪,他辞去了工作,远离亲人和朋友,“我独往独来地快乐地走在我的流浪路上”①。张承志觉得回族代代相传的声音在呼唤。他曾在《残月》、《西省暗杀考》中苦苦追寻那个呼唤。虽然他最初还不清楚是…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儒家与基督教两大思想体系对于人神关系的界定。分析后发现,儒家和基督教的起源都关涉于对神的理解和对神的虔敬:儒家认识到神的不可僭越性后,从言说"人神相通"转到对"心性"的理解;而基督教通过耶稣,向世人敞开了"人神相通"的大门。还发现,这两大思想体系转换的共同方式是"人之判断权的上交":前者导致了"不语怪力乱神",而后者转向了信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内含深刻的伦理本性,主要表现在对善恶的关涉、发现真理与把科学作为游戏。同时,在对自然和存在的虔敬,对人类的爱与善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命运等伦理方面,科学与宗教发生着密切的关联。而作为科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从西方科学家精神上所体现的宇宙宗教感情,既不设定人格化的上帝,也有别于各种各样的邪教,它本身就指涉宇宙的和谐秩序与规律,是一种信念,即基于伦理的信仰旨趣,这是看待西方科学家信念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命运观反映了东西方古人对待命运的不同态度和思想行为,但是中希神话却反映了相同的思想主题。在命运不可改变的前提下,是选择理性还是选择非理性,是选择虔敬还是选择逃避,是选择德性和正义还是崇尚勇力和智巧,成为中希神话的三个不同理路。  相似文献   

15.
《权旱郎造像记》记录了西魏大统十二年由权氏家族进行的一次造像活动。题名和题记显示,该家族的成员对佛教极为虔敬,并在门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宗教实行予以表达和显现。在相同族属及拥有共同信仰的背景下,权氏与当地的氐、羌大姓有着频繁的交往与互动。这种联结,既有婚姻关系为纽带,也有佛法在其后背书。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月17日,在位於北京东华门前的“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记者见到了十届政协委员、中国老一代最负盛名的钢琴演奏家刘诗昆。这位身高1米87、风度翩翩的音乐大师,用他修长的微微颤动的“金手指”飞扬的动作把自己完全带入演奏的境界中来接受这一次采访。大师把高於语言的音乐天赋还原成语言的那一份虔敬之情,实令人感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的空气太好了。”大师无限唏嘘地谈到自己参政议政的心路历程。自1964年始,年仅二十多岁的他,就历任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後又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任监票人,全程列席…  相似文献   

17.
以司各特为代表,苏格兰18、19世纪的作家们不仅塑造了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古典骑士,而且也塑造了具有骑士精神的现代平民,包括一些优秀的女性形象.他们主要用那些现代平民骑士(没有高贵出身,没有军事生活,也不是男性,甚至是一些边缘人)来再现苏格兰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时代的诗性文化,体现苏格兰民族的骑士精神:忠诚、虔敬、勇敢、礼貌、慷慨和善良.  相似文献   

18.
晋南地区四社五村在严重缺水的特殊生态环境中,千百年来延续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值得挖掘与发扬的水利民俗符号。整个社会秩序的运行不辍得益于地方民众对这些民俗符号所展现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文化魅力以及美学价值的理解、虔敬与传承。将它们与其社会背景联系起来,阐释这些种类繁多的民俗符号在社会秩序建构中的效应及象征意义,有助于寻找它们所引发的意义和文化创造者主体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是谁把借去太久的太阳,还给了五月的天空?每当我抬头看天空的时候,阳光总是微笑着,告诉我,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在阳光中坐下,心怀虔敬,为母亲祈福。你的诞生是母亲阵痛里孕育的一个永久的生命,你的成长是母亲青春流逝的见证,你的未来是母亲照片上留存的丰韵和美丽的缩影。母亲是  相似文献   

20.
桑塔格提出反对阐释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艺术内容说的一次彻底反叛,传统内容说中人为的二元对立和内容的凌驾之势源于内容至上的价值论。桑塔格反对的阐释是一种把形式置之度外,对文本没有虔敬之意的概念的符码阐释,对她来说就是对艺术的过度阐释。反对传统内容说是对本质主义进行抵制的反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