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江西赣方言中古来母在今细音韵母前读舌尖塞音是分布范围较广的一种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是以今韵母读细音为条件的特殊音变,不是赣方言的底层,也不是上古复辅音的遗留。  相似文献   

2.
轻声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对其性质的界定仍莫衷一是.描写、分析汉语方言中轻声的语音表现,具有典型性的方言的例证说明,轻声不仅仅是一种声调的变化,更是一种与语义相关的特殊变音.  相似文献   

3.
团风方言中存在利用声调的转换构造意义有联系的新词的现象。这种“变调构词”手段所构造的变调词都是有音无字的,其语音形式大多是填补团风方言中声韵调配合中的空格,其与原词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文中以变调为纲,列举了变调构词实例106个。本文认为,这种现象绝不只是存在于团风方言中;这种现象的存在,为正确解释汉语史上的“破读”现象提供了现实的方言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西昌方言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文白异读(文/白读:我,[?o314]/[?a 33];你,[li314]/[?ia33])为研究对象,分别归纳第一人称 和第二人称文读、白读的使用情况,总结相关语法规则,发现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文读使用范围均比白读广;此 外,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文读的起源均与四川话(西南官话)的基本语音规律一致,而白读的起源与语言接触,特别是北方方言 和南方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有关。通过研究,旨在分析文读使用范围较白读广的原因以及语言接触如何产生出文白 异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怀远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点.怀远方言中存在一批由"不表义入声音节"担当前字的分音词,其特点与晋语分音词极其相似.在描写怀远方言语音系统的基础上,列举常用分音词,以对深入讨论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6.
重庆方言儿化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方言儿化音刍议汪长学关键词重庆方言,普通话,儿化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H172.3儿化是汉语的一种语音变异现象,存在于语流音便之中,即词尾"儿"与它前面一个音节连读时,二者变为一种合音,韵母成了一个卷舌韵母。北京话中儿化现象最常见,而且一部分儿...  相似文献   

7.
从中古音和上古音分析崇阳方言声系,并对语音现象成因探讨,全面总结其读音规律,可得出一些重要结论:部分晓匣母字读f是介音清化的结果,部分书禅母字读f是声介合音的结果,泥疑影三母的舌面音值η.是腭化的产物,日以二母的舌面音值η.不是腭化的结果,见母的腭化与否与介音ν的位置密切相关等等.  相似文献   

8.
水城汉语方言同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但作为地方方言,仍有不少自己的特点.水城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对照,声韵、声调等有差异本文在语音方面找出水城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异同,在词汇方面偏重于不同普通话的特殊部分,通过对水城汉族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比较,可以了解水城汉语方言是普通话在水城的地方变体.调查水城方言对汉语史的研究,对在水城地区推广普通话,对方言志的编篡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蒙城方言语音有其自身的发音特点,与英语在发音上差别很大,在英语语音学习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母语中的语音知识与英语中的语音知识联系起来,给使用蒙城方言的学习者在英语语音学习上造成困难或错误。蒙城方音对本地学习者英语发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部分声母、韵母的发音对英语辅音、元音的发音干扰上。  相似文献   

10.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其中的方言现象反映着客家方言定型早期的特征,既保留唐时旧音,同时又含有近、现代客家方言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南楚方言与楚方言具有密切关系.从扬雄《方言》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南楚方言各地受楚方言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楚方言对南楚方言的影响、渗透有其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2.
宾阳话是今广西宾阳县流通最广,势力最大的交际用语,使用人口达70万以上,属桂南平话中较有特点的一种汉语次方言。宾阳县的汉人大都说他们的先人是从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等地迁来。宾阳话的词汇还保留不少古代汉语的词语。  相似文献   

13.
团风方言的入声是以 2 13的调值形成的一个调类。古入声字在团风方言中 80 %以上念入声 ,近 2 0 %出现归类异变即派入其他五声或存在涉及声调的异读。这些入声字归类异变的内因有浊音清化等 ,而外因则主要是不同时期武汉方言的影响。文中对各类古入声字归类异变的大致时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团风方言入声的范围受权威方言的影响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4.
方言词汇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弄清楚方言词汇的来龙去脉,而要弄清楚方言词汇的历史来源,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就宁波方言而言,考索词源的工作前修时彦已经做了不少,但远远没有穷尽。本文拟以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为依据,对《宁波方言词典》中未曾溯源的若干词条作些考源。这样做,既有助于宁波方言研究,又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晋方言所见近代汉语词汇选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近代汉语文献,选释了10条在今山西方言中仍不同程度保留的词语,分析它们在普通话和方言区的使用情况,并探寻其历史发展线索。同时,也为晋方言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素材,以进一步丰富汉语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古泥来母字在各方言中的读音情况各不相同,给各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古泥来母的读音也是今天划分各大方言区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分类分析古泥来母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混读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武汉方言有大量的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占《武汉方言词典》中是4.3%。该词典对这些词义理据不能解释,或错误的解释成比喻,或错误的以为是有音无字的同音代替。  相似文献   

18.
四川北部方言中存在大量的词语兼类现象,本文讨论的是一词兼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中的两类或三类。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过去广西平话的一些文章中,除了介绍平话的一般情况外,还根据各地语音的不同把它们分为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两片。桂北平话又可以分为融柳(融水、柳江)和灵龙(灵川、龙胜)两个小区。融柳小区与桂南平话的语音比较接近;灵龙小区(有同志称为两灵区———两江、灵川)的平话因韵尾变化合并较多而显得差别较大。文章刊出后,有些同志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有些同志(如韦树关)认为融柳平话与桂南平话相同,应该是有别于粤方言和其他汉语方言的一个独立的汉语方言,而桂北平话(他指的是灵龙小区)韵尾简化特多,应属湘方言。还有些同志(如詹伯慧)认为桂南平话应属粤方言,而桂北平话还不能下结论,但反正不能归入湘方言。本文主要是从桂北平话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明灵龙区平话早期发展的情况与融柳区平话是一致的,桂北各地壮话中的汉语老借词读音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平话为什么不是粤方言的一支这个问题,我们将另文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通过四个方面的讨论,指出语言地位的变化、语言间的接触及其趋同、语言的内部机制等内外因素的先后与共同作用是左江土白话声调变异的主要成因,并认为广西城镇的粤语将可能程度不同地发生这样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