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写作"     
"写作"一词,有动词、名词之分.中国人一般将"写作"视为动词,而把"写作"作为名词来运用与研究则比较晚.若对名词"写作"重新思考,不妨可把"写作"看成是写作主体运用文字符号描述第三世界(或日世界3)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2.
写作主体从素养到能力的建构需要机制转化,即主要是学习过程的转化和写作过程的转化;写作主体能力系统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为是思维支配着写作主体由理论回到实践,并且指挥着写作活动的整个过程;写作主体建构自己的思维能力,要广泛收集各种有效信息,恰当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努力开拓个体思维空间,经常使用多种思维方法,还要不断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真情的流露,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4.
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的思维活动,写作的过程是写作主体思维外化的过程.思维活动不等于政治思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只有激活写作主体的思维,生活才有可能转化为写作素材而进入写作领域.写作实践、写作观念、思想内容、写作理论等方面都离不开主体的思维.思维开发在写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审美修养在写作主体的写作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写作主体的写作活动与其审美修养密不可分,写作主体只有加强审美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审美层次,文章才有可能从本质上合乎其写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多年.从历届教学工作及参加教学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怕作文,对作文极其缺乏兴趣。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对作文只是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没有让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写作主体、写作活动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接触、交流与对活.教学中.学生仍为“观众”或“看客”。我深深体会到,作文教学改革创新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是双向逆反建构的关系,在主体走向客体的同时,客体也走向主体。主体走向客体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阐释:文学写作首先要求作者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文学写作活动关注的是客体的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文学写作中的客体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人是世内在者,由世界而言说人,进而言说人的写作活动,自然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人并非由世界决定的,相反人是世界的决定者,人自诞生的一刻起,就在人化着世界。存在论意义上的实践是身体实践,身体的“出场”实践和身体的“立场”实践构成了人的实体性的人化自然实践和虚体性的使对象主体化的意识实践。在创意写作学视域中,创意是人自我实现的根本性实践活动,人只有把自己领受为创意实践者时,他才可能真正领受自己的生命本质并以其为基本原则来追求其自我完成,写作由此被理解为主体对其创意本质的一种领受和实现活动。  相似文献   

9.
写作能力不是语言技术的简单运用,不应该以追求语言技术掌握为目标,而应以是否对写作主体内涵发展、创新为目标。写作过程是写作主体内涵发展、创新的实践过程。写作教学应是一种人性化的活动,而不应是一种机械操作流程。写作课应当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让写作本身渐渐也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改变以英语语言训练为中心的传统写作教学理念,树立英语写作主体意识训练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积极性及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对小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中发现,对待作文,学生普遍采取的是消极态度:怕与应付。能开开心心作的只有少数作文“尖子”,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书本这个“本”抱得太紧了,没有让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写作主体、写作活动与生活实际进行亲密的接触、交流与对话,在教学中“沟通”与“合作”体现得不够。为此,我们深深感到,改革以“文”为本的旧作文教学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制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既然是一种“精神劳动”,它就和写作主体密切相关。写作主体不同的品质个性映射出不同的审美倾向.反映在作品中就表现为不同的美学和艺术风格。丢失了“主体意识”的作文必然是人云亦云,思想贫乏;模仿复制,毫无艺术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可见,语文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作为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教学.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心灵信息和情感历程,唤醒与尊重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在作文指导教学巾尤其重要,也体现了作文教学“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写作主体意识是指写作者自觉地、充满兴趣与激情地从事写作及与写作有关的一切活动并写出有深度有创意作品的主动性。具备写作主体意识是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动力源泉。培养写作主体意识,必须对学生进行体系化理论教学与系统化写作行为训练,必须有教师自我主体意识的引导,也必须加重阅读教学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激活写作主体的积淀意识,引发写作动机;可活跃主体思维,开拓思维空间;可以提高主体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可以使文章思路畅通无阻。培养问题意识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二是关注现实生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利用写作环节养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既体现了法规性和律令性,又反映了社会群体间的愿望。公文的思维主体是公文撰写者个体和体现法定机关意志的复合体;公文写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实性思维;公文写作是创造活动,公文格式的规定,不妨碍公文写作的创造性,不影响公文撰写者创造性的发挥,公文写作的创造性充满公文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写作目的,是指作者通过写作活动要实现的文章的社会价值;写作主体的写作目的意识,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写作目的在作者头脑中的自觉反映。写作目的是写作活动的“指挥机构”,写作目的意识通过主题意识,指导和调控各写作环节,各写作环节通过为主题服务,来实现为写作目的服务。读者意识是写作目的意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实用写作有写作主体、表达主体、接受主体之区别 ,在实用写作过程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就写作主体而言 ,就必须具有与基础写作、文学创作一般思维不同的特质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有格式化思维、换位式思维、整体性思维以及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许多写作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有思想要表达,有感情要抒发。因为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在这种状态下常写常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学生自己主动的行为。为实现这一目的,最理想的途径是采用开放式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8.
讨论课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变空洞的写作理论讲解为学生的积极的作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锤炼学生的思维。讨论课要求章写作由短到长,由易到难;讨论时个人与班级分合有致,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简·奥斯丁作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通过建构一个全知视角下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叙述格局,完成了对文学经典叙述模式的超越。作家拒绝男性的宏大叙事和写作范式,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特立独行地撑起一方女性写作的天空,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了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确立了女性写作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从学习者主体看大学英语写作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学习者主体看,英汉语言差异造成的思维影响、语言基础薄弱和缺乏写作技巧构成大学英语写作的主要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是使他们掌握适当的写作策略,这就要与一定的写作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在具体的写作中灵活有效地使用这些策略,实现策略的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