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风水在我国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营造中都有所体现,中国古都风貌的精髓就是在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水观念。《周易》、《管子》以及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其阴阳哲学思想在古代城市规划中具有非常显著的运用,风水理论所体现的生态观念仍然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正确运用风水理论中科学的观念去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是当前国内外规划和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古村流坑的风水格局与环境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近年来,风水研究在我国地理、建筑学术界正进一步展开,其实践成就及迷信糟粕都将在不断研究中得到揭示。古村流坑被誉为“千古一村”、“中国南方民俗建筑的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农村文明的典型”。文章从古村的地理格局,包括自然环境的生态、景观以及村落选址、规划等方面,阐述了有关风水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由风水理论所构成的古村环境意象;同时概括说明了我国江南古村在风水方面的一般特征,从而为更好地批判继承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提供充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风水在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营建方面有着重要影响,风水意象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显著特色之一。在今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要求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准确、全面的反映。本文对古代风水文化、风水意象对古代城市的影响及如何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尚书.周官》与《周礼》二者关系是:周公致政前“制礼作乐”,作《周礼》;天下稳定后,巩固平静成王执政据《周礼》的纲要向群臣宣告说明,遂有《尚书.周官》。在早期中国文化精神的演进历程中,道与学不断从官府向民间下移,在春秋战国时期具体体现在诸子私学的兴起。孔子儒学既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公卿王官学,对西周所代表的礼乐文化又有着历史性地突破,自觉和直觉的道德理性主义是孔子儒学的历史新特色。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而形成的独特风格,其中既有严格的儒家礼制的体现,又融糅了道家对自然世界的态度和理解,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中表现出来,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独特形态。通过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在古代城市建设中所形成的特色景观的论述,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巨大影响,指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对古代优秀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对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尚书》展现出其愈久弥新的文化张力,现代人从对《尚书》的现代阐释中可以发现历史的规律、观念和思想,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马士远著《两汉〈尚书〉学研究》从清理基本术语、学术文献等基础上,对西汉《尚书》学研究、东汉《尚书》学研究、《书》教传统与汉代政教、汉代称说《尚书》学文献辑考等进行了系统阐释:一是厘清学术渊源,坚持“论从史出”原则,做到正本清源;二是把《尚书》学放在更为宏观、开放的视野里审视,站在学术史的高度看待《尚书》学研究,把《尚书》孔氏家学研究推向深入;三是把《尚书》学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行考察,全面分析了孔氏《书》教“七观”说思想;四是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两汉《尚书》学研究的背景、渊源、著述、成就和问题等,善于结合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深入论析、且叙且考,做到了言必有据、据必足考,在坚实的史论资料基础上展示两汉《尚书》学的整体风貌,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7.
选址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寝建筑工程最为关键的环节,文章通过选取清代晚期的惠陵工程为实例,旨在以点代面,揭示清代皇家陵寝选址的详细程序。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传世"样式雷"图档和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惠陵工程从选派人员、实地踏勘、画图贴说、钦定吉壤等陵寝选址各个环节和具体操作程序。对中国古代陵寝风水理论的实质和选址程序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学说源于古代的道术。这些古代治理天下的原则与方法,相当多地保存在《尚书》中。《尚书》中多次以涉渊水比喻治国,《洪范》篇更总结了人们对水性的认识,给予老子以深刻影响。《尚书》历记夏、商、周时期人们天命观的演变,由《商书》的天命失落到《周书》的敬德保民,“德”的范畴被老子继承发展,诸如不争、忍、柔、谦下、慎初与慎终、保民,这些都构成了老子伦理政治学说的基本内容。老子在《尚书》“含德”、“重积德”的基础上提出了“孔德”、“常德”,以此为中介,进而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玄德”。老子继承了《尚书》中的道,井把它上升为宇宙本源和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9.
《尚书·盘庚》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是一篇至关重要的文字。历来研究《尚书》的人,大都给予它较高的评价,认为其价值在《尚书》中,仅次于《大诰》,所以殷《盘》、周《诰》往往并论。今天,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这篇文字,确实感到它对于古代史特别是商代历史的研究,是有着重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周礼》是古代典籍中记载政治和经济制度最有系统而篇幅又较多的著作。”从会计角度看,它反映了西周或东周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思想。对《周礼》中体现的会计,现从财产管理组织、会计职能,会计方法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财产管理组织 由金文证实的“六卿”制度,在《周礼》中有比较清楚的介绍。天官冢宰掌邦治,辅佐周  相似文献   

11.
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释道与风水之间崇尚自然的理念和共同的地理环境需求使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文化载体书院寺观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打下了深深的风水烙印。其典型表现便是书院寺观座落的山川形胜之处,通常是风水上良好的“藏风”、“聚气”之地。由于儒释道三家的教义和思想不同,书院寺观在风水选址和布局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书院更强调对案山的选择,佛寺更偏重于发脉(即龙脉)的选择,而道观却偏重于建筑布局和方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就风水层面而言,在近代社会舆论中,原本居于重要地位的风水发生了形象分化:顽固保守势力仍然固守着作为信仰的风水传统,趋新势力以及西方传教士则斥风水为迷信、谬说,风水师与少数西方人则看到了风水具有科学性的一面。透过近代有关风水问题的争论,可以看到风水传统在社会各群体眼中的形象,进而分析该形象产生的原因,以期探讨传统的近代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帝王陵墓建筑的文化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帝王陵墓建筑记录了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等级观和其他文化象征义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象征视角对风水术、陵墓建筑现象进行分析 ,得到了多重的文化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从中日建筑民俗的变迁中,体味两种文化背景所铸造的民俗特征及所构建的文化空间,有助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从"龙"、"气"等风水理念之差别入手,对中日建筑民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展示出我国两大风水流派"形势宗"与"理气宗"的吉凶观念;对照证实主义的科学方法和自然生态景观理论,剖析两国建筑民俗变迁、发展的要义及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风水"在中日建筑文化中都有着长久的传承,应该给"风水"一个生存的空间,留待进一步研究和感悟。民俗中的"玄学"部分,其中有些神秘文化现象虽至今仍未能以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但其与"科学"并非一定存在矛盾,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两者的切合点,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妨令其共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建筑史界 ,对清永陵的建筑艺术价值评价不高 ,普遍认为它陵墓气氛不浓 ,无甚特色 ,是先清早期不成熟的作品。然而 ,如此评价未免有失公允 ,在发掘、整理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 ,从风水格局、纪念氛围、建筑尺度、空间构成、建筑形制、陵寝仪制等几方面可以廓清清永陵的建筑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保护生态环境是清代徽州社会的主要行为之一,主要表现在对林木、水源、动物和土壤的保护。清代徽州社会保护生态的组织包括宗族、乡约、会社、寺院、官方和个体等,保护生态的举措主要有封山育林、严厉禁止采矿及垦种和捕鱼、植树兴林和祭祀神灵。究其原因,是与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生产和生活资源的大力需求、风水意识的盛行有关。在客观上培育了徽州保护生态的习惯,产生了很大的约束力量和社会效力。  相似文献   

17.
探讨宋代福建孔庙选址及建筑布局有助于丰富宋代孔庙研究。据统计,宋代福建孔庙选址于治所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等方位,其中东、东南方位最为集中。从大成殿和明伦堂的位置关系看,宋代福建孔庙建筑布局包括左庙右学、左学右庙、前庙后学等常规形式,以及中庙旁学、庙学独存、庙学分异等特殊形式。研究表明,影响宋代福建孔庙选址及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风水学说、环境静谧与否、教育实际需求、曲阜孔庙与京师孔庙建筑规制等。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齐明 《南都学坛》2007,27(6):10-15
源于战国时期的"葬先荫后"风水观念,在汉代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并成为人们解释命运吉凶的一种社会心理模式。镇墓文和买地券所投射出"鬼福及人"观念,也进一步证实风水信仰已经成为两汉时期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而《太平经.葬宅诀》所提出的"魂神还养"理论,则标志着风水理论体系在两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从而将丧葬风水理论的形成时间由魏晋南北朝上溯到了两汉时期。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传统村落社会的乡土性特征渐趋式微,重建村落社会应秉承新的价值视角和行动取向。村落形态的空间变迁伴随文化价值的嬗变,经历了传统文化的伦理价值、民族/国家的符号价值、城市文明的现代价值三个阶段。传统村落的空间意义反映的是乡土文化中的风水和伦理价值,是家族伦理的空间投射,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落规划秉承的是以城市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性架构,彰显的是功能、权力、财富和现代化等理念。面对“城市规划下乡”的村落重建规划,我们有必要基于传统村落空间形成的人文历史价值来规划村落的空间肌理,实现村落空间的意义再生产,从而达到重构村落乡土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的重新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中,应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区别使用,尽量使用"民间信仰"这一学术术语而不要采用具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封建迷信"一词,应主要采用"民间信仰"来概括现代社会中的民间仪式活动但又不要否认其中可能存在的巫术遗留或巫术倾向。"民间信仰"可以重新界定为:与制度型宗教相对应的一种宗教类型,由广大民众(包括城市和农村民众)基于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祖先、神、鬼及风水、阴阳、命运等神秘力量)的信奉而进行的祭祀、崇拜、占卜、禁咒、灵魂附体等各种形式的仪式活动,这种仪式活动可以发生在家庭、祠堂、登记或未登记的宗教场所内。在"民间信仰"这个大概念基础上应提炼出更具分析性和指导性的"小"概念。只有经历一个类型学比较研究阶段,才能最终完成认清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之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