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国人所熟悉的题为《有的人》的著名诗篇,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它的作者———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之一,99岁的臧克家老人,不幸于2004年2月5日月圆之夜在北京悄然离去。作为一位有很多诗作被广泛传诵的著名诗人,作为中国当代诗坛最长寿的长者,作为一位走过世纪的文坛巨擘,臧克家老人的辞世,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无限怀念。臧克家老人走了,他家桌子上的两座奖杯———中国当代诗魂金奖、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终身成就奖,虽然不能概括老人一生的成就,但还是能让人们感受到老人…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的一天,上海虹桥机场,一架从美国飞来的飞机降落了。机枪打开,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颤微微地走了出来。他只身一人,双手抱著一个精致的骨灰盒。他便是李默庵老人,他抱著的是天人顾林的骨灰。他是要回上海来安葬夫人的。此刻,在机场上,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上海统战部的领导、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领导及李默庵的亲属,早已在机场等候他了。他们热情地欢迎这位有著很高威望的著名爱国将领的到来。7月28日,顾林的骨灰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隆重地安葬在上海的华侨公墓。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徐向前元帅、顾问聂荣臻元帅,以及黄埔军…  相似文献   

3.
丁光训任教是中国基督教(新教)的领袖,自1980年担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起,肩负著中国教会建设的重任,带领广大信徒走爱国爱教的道路。这位现年已83岁的老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的信仰,奉献给了中国基督教。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是父亲的骄傲,却突然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丁光训1915年出生於上海一个基督徒家庭,他的外祖父是圣公会牧师,母亲是虔诚的信徒。按照基督教的传统,丁光训在出生四个月时便受了洗礼。从他懂事时起,每个星期天都要随家人上教堂做礼拜,在幼小的心灵中,…  相似文献   

4.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人生之路崎岖多于平坦,忽似深谷,忽似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茅以升在80岁时写下这段精辟的人生哲语,既概括了自己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也为后人留下传世警句。建设厅长大发雷霆:“大桥造不成,你先跳江,我跟着跳。”茅以升运用“射水法”,提高效率30倍1935年,茅以升在杭州主持建造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开始破土动工。在此之前,他亲自考察了水文、气象、地质。钱塘江又称浙江,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险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记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卢山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中国籍外国老人,把一生中60年的光阴献给了中国。邓小平、江泽民先后亲临他的寿辰庆祝会向他表示祝贺。他说:“我的家就在中国!”有这样一位外国老人,七十年前就来到中国,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诗坛上,公木老人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人物,这位几乎与世纪同行的老诗人、老学者曾用他手中的笔饱蘸激情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作。出自於他笔下的《八路军进行曲》,当年曾今毛泽东为之感奋。然而,世人也许更想知道这位老人与他第三位夫人的如火恋情……现在,这对恩爱的老夫妻就住在长春东中华路一座闹中取静的院子里,他们互相搀扶著走过了43个春秋。学生时代,他就兴鲁迅相识。抗日烽火的锻炼,使他走向成熟。的日如火的积怡,他实出了著名的《八路军进行曲》,毛泽东在延安兴地一见如故。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东北大学任教育长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置在当时美国的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街上。老人在法院门外修鞋,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旁听各种案件的审判。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21日,一代武术大师吕紫剑老人在重庆南岸区上新街的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18岁。吕紫剑生于光绪19年(公元1893年),年轻时曾与“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齐名,号称清末民初武林“三大侠客”,而他则被称为“长江大侠”。他不但是一代武术大师,还曾被联合国誉为“健康长寿老人”。据估计,他的徒子徒孙已逾6000人,遍及海内外。最近,记者采访了吕紫剑的家人、徒弟、徒孙,追寻老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南城一幢普通的楼房里,住著一位满头题及、精神里铄的老人,每天过著极其规律的生活——清晨到公团炼创,上午在家中錾刻,中午稍憩,下午绘画习字。只有到了晚上,他才悠闲地听听评书,看看电视,仿佛在消除一天的疲劳。这位老人就是京城唯一健在的白花老艺人当劳耀。云花是一项民间手工艺,追溯历史,源远流长。明末清初这项手工艺得到空前的兴盛和发展。当时清朝官员的顶数产都是錾花的,所以以錾顶戴座为主的“顶戴铺”应运而生,生意红火。及至民国,曼花行业改叫“錾花局”,这时錾花朝更具工艺价值的方向发展,在款式走多的钢…  相似文献   

10.
黄殿琴  孙维媛 《社区》2008,(29):4-6
阅读老人的历史,就仿佛在瞻读一本厚重的《春秋》。走近冯其庸老人,宛若走近一座学术上的高峰。他学识丰厚,秉性正直,言出行随,表里清澈。”  相似文献   

11.
永久的纪念     
农历壬午年七月十五日,洪洞县苑川村党支部在村边高速公路大桥旁我父母躯体永久归宿的墓地,矗立起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以追念我父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奋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让后人缅怀。 我和小妹,还有我的大儿子,怀着永存的思念,带着难以诉尽的悲痛,回到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乡,祭奠了远离人世的父母。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佛朗西斯贡蒂埃著,唐恬恬翻译的《波伏娃:激荡的一生》一书,200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55年2月20日,萨特在法苏协会上发表了一篇简短演说。5月他的剧本《涅克拉索夫》首演,  相似文献   

13.
唐宋元 《社区》2008,(23):4-5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几乎融为一体。而读先于著,大致可以从他读书的过程看出他思想演变的过程,著作则是其丰硕的结果。对于巴金来说,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的过程,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读书成就了巴金。  相似文献   

14.
现年94岁高龄的武光,是1930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他在“文革”前曾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新疆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等职。“文革”后先后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令人感动的是,老人至今还像宝贝似地珍藏着延安时期创刊的64开本的18期《共产党人》。刊物是用毛边纸铅印的,每期38页。它已伴随老人走过66个春秋。刊物的纸张现在虽已发黄,但字迹清晰,完好无损。老人说,他最喜爱创刊号,特别是毛主席题写的刊名,还有毛主席1939年10月4日撰写的发刊词。毛主席在发刊词中提出了著…  相似文献   

15.
硬汉海明威     
海明威的勇气、海明威的英雄气概和他面对难关的坚毅态度,都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海明威最希望他一生都充满戏剧性,最希望在谢幕的时候,能让所有人都记住他。他要用人们永远不息的掌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让所有后来者都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知道他作为一个男人在死的时候有多么豪迈、无所畏惧。从海明威一生的经历到最后的归宿上看,他实现了他的人生诉求。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在寂寞的大海上与自然…  相似文献   

16.
2002年3月29日,是翼城县中卫乡南上卫村残废军人胡富德79岁生日。这天,儿孙满堂,亲友云集,老人红光满面,高兴得合不拢嘴。乡亲们都说:胡老汉活得长寿,活得开心,全仗着儿孙们的一片孝心。胡富德老人一生坎坷,少时国内狼烟四起,战事不断,他毅然参军,转战南北,后光荣退役回乡务农。20多年前,老伴先他而去,老人生活起居由儿子、媳妇照顾。儿孙们事事顺从老人的心愿,做饭先对老人口味,家里不顺心的事从不告知老人;尤其是已成家的两个双胞胎孙子大军和小军,对爷爷格外孝顺。今天你给爷爷送碗韭菜饺子,明天我给爷爷…  相似文献   

17.
南京长江大桥,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一度是国人的骄傲。今天,一个和大桥同龄的人与大桥同在,在大桥上演绎着一个个故事,场面惊险、刺激,震撼着旁观者,感动着生  相似文献   

18.
天,蓝得那样单纯;海,平静中涌动著深沉的不安;沙滩,袒胸露怀地接受著来自太阳的那份火辣辣的迹赠。一个6岁的小男孩,穿著大裤叉,光著小脚丫在沙滩上奔跑。他手里举著一束老祖母刚刚为他砍下的树枝,鲜活的枝叶在他黝黑的光背上撒下斑斑光点,他就“穿”著这件阳光与绿叶织成的“衣衫”飞快地奔跑著。突然,他停了下来,“衣衫”不见了,树枝已倒放在沙土上,被炽热的沙粒烫得不能再跑的一双小脚丫,踏在绿叶上获得了片刻的清凉。只有片刻,树枝又被高高地举了起来……这是海南岛文昌县(现为市)东郊镇福绵村59年前的一幅久远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永燃的火炬     
几年前,在永丰乡豪溪村这个山青水绿的地方,人们经常看到一位老人站在一座小山坡上,他精神抖擞,充满了军人的气质,宛如一座铁塔。他眺望着这一片绿色的土地,眼里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却也杂夹着些许惋惜。他,就是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舒光才爷爷。虽然现在他已经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却燃起了一把火炬,点燃了永丰乡教育的振兴之火,也照亮了永丰乡经济的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20.
孔力 《新天地》2012,(5):20-21
2011年2月1日,刘嘉老人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诞。刘嘉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49年,他率七百多名国民党警察起义。1952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他谢绝了组织上为他安排的工作,回到河南省平顶山农村老家务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