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诗理趣漫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宋诗,明清时即有以其“主理”而发的微辞。如明人李梦阳说:“宋人主理,作理语。诗何尝无理?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空同集·缶音序》)清初吴乔又说:“唐诗主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人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围炉诗话》卷二)然而,诗歌与理并非完全背驰的。就是上述李梦阳之语,不是也承认“诗何尝无理”么?他是不要“专作理语”罢了;清人沈德潜也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说诗啐语》六十三)宋诗中确乎有直接说理与不带情韵的议论者,缺乏诗的意境,无疑不足取。但宋诗中含“理”的篇什更有不少是富于“理趣”的,这“理趣”是宋诗研究中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理趣诗是指既蕴涵哲理性,又具备诗的审美趣味的诗歌作品,理趣诗的创作在宋代出现全面兴盛局面.宋代理趣诗的繁盛,植根于宋代社会独特的文化环境.文章梳理了理趣、理趣诗及相关的几个概念,对宋代理趣诗做了分类研究,并辨析了文学家理趣诗与理学家理趣诗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钱锺书谈论中国古典诗文之时,多联系西方文学,尤其是讨论“学人之诗”时与之并提比较多的是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从物象与理趣、诗歌风格、修辞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比照分析.“学人之诗”与玄学派诗歌并不对等,但从作品和作家分析确实存在相似之处,而这正是钱锺书讨论的一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4.
苏诗贵在艺术地展示出卓然不群的主体风神:傲岸人格铸成其铮铮“诗骨”,旷达襟怀构成其超逸“诗神”,睿智心性化成其邃广“诗心”。这缘于苏轼坚持适我实用的原则,博涉儒道释而又长保性灵之真。苏诗呼应着个体生命与宇宙社会的律动,趣、情、理横溢。其诗以趣为美,悲而能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诗抒情以赤诚化、奇崛化、生活化为特色。苏轼的理趣诗以“理”充实了诗的意境内涵,奠定了宋诗重理致的新型意境,同时标志着中国诗坛上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三位一体的大诗人人格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论稼轩诗     
他人之词 ,也许是“诗余” ;稼轩之诗 ,却是“词余”。平心而论 ,无论数量或质量 ,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 ,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 ,多一份哲理与平和 ,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 ,与稼轩词一样 ,稼轩之诗 ,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梁启超评陆游诗云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赖聊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稼轩之诗 ,亦当作如是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稼轩诗的精髓与神韵  相似文献   

6.
宋代山水诗是我国文苑中一株清新秀美的花朵。她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优美的艺术情趣感染着无数的读者。她不同于一般的抒情诗和议论诗,关键在于理趣。所谓理趣,就是诗句中含有哲理的启示,又给人以兴味。它不但有形象性,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社会生活有概括性,给人以理性的启迪。“理越”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包恢在《答曾子华论诗》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诗人的说理诗大多是枯燥乏味的语录讲义体,朱熹的说理诗也多为此体.不过作为理学诗人中的杰出代表,朱熹自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那就是他创作了不少富有理趣的小诗.本文以朱熹的理趣诗为论题,从作品的具体分析出发,辅之以确凿的材料,提出了以下观点:"朱熹的理趣诗是在禅宗以诗说禅方式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示道'之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诗和哲理一至被规为似乎不能相容的对立物,认为哲理会导致诗的抽象和枯燥。在西方,如狄德罗说:哲学思辩导致说教和枯燥的风格.中国传统的观点也多持此论,如严羽认为诗是“吟咏情性”而’不涉理路”的,明朝人则更进一步,认为阐发哲理是散文的专利,与诗无涉:“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更有甚者,则有由此而全盘否定宋诗的,认为”宋失之理趣”近年来,学术界对苏轼的哲理诗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对于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宋诗和苏诗在中国诗史的地位,都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理趣这个写作美学术语形成发展的轨迹以及诗文产生理趣的条件和途径 ,并着重论述了“理”作为审美对象能够成“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看了江苏海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仲跻和的两本书《梦已飞扬》、《男儿情怀》,我很高兴。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每天"早上少睡半小时",工作时"挤出半小时",下午"再挤半小时",晚上"晚睡半小时",用来读书学习,可见仲跻和先生是一位喜欢读书,乐于思考的人。从两本书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见、所闻、所遇、所历、所思、所悟,无不在追问一个"为什么",无不在探索一个"所以然"。两本书中绝大多数作品,都在悟"理",谈"理"。不论是谈思想、谈人伦、谈道德还是谈事业、谈信念,都要追究和探讨一番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和规律。即使是游记或是情感境界的作品,都有冷静的思辨和深入的悟识。因此,我概括仲跻和的作品,是无"理"不成文,无"理"不成趣。散文中单有"理"而无"趣",仅仅是政论。所谓"理趣",吴周文教授说,"就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抒情美感"。追求散文的理趣,是当代散文创作的一种思潮,也是仲跻作品的一个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1.
陶诗的理趣     
陶渊明淳朴自然恬淡的诗风,学术界多有论及,而其既富于情韵,又能启迪人们思维的理趣诗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他的理趣诗,神韵情态交融在一起,具有一种“韵外之致”,有着独特的成就。不仅在六朝独一无二,就是在整个中国诗史上也罕有所及  相似文献   

12.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其与佛教的结缘,不仅较“诗佛”王维为早,而且还创作了一批数量可观的佛教诗。盂浩然的佛教诗,虽然不乏运用“佛家语”以进行言说佛理者,但更多的则是在借“佛”为题进行山水景物描写的同时,表现出诗人对佛家生活的崇尚与向往。而“弃世慕佛诗”,则是孟浩然“仕进失意”后的一种产物:孟浩然与王维的佛教诗,虽然均极具审美价值,但孟诗中的佛理成分,却明显地较王诗要弱化许多。二人的佛教诗,对于开拓唐诗的题材、丰富唐诗的内容、促进唐诗的繁荣等,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虽然后代对其褒贬不一,但谁都不否认其中存在着不少脍炙人口,充满了理趣的诗。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代表诗人,在其毕生丰富的创作中,也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颇耐寻味、富于理趣的诗篇。本文试对苏轼的这部分诗及其产生原因作一粗浅论述,以期对苏轼诗歌的理趣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论理趣     
我国古代诗论对理与趣的关系、理趣的审美要求、理趣与诗作艺术表现的内在纽结等予以了多方面阐述。诗作中的理趣大致界分为四个层面 :自然之理趣、人生之理趣、社会历史之理趣、禅道之理趣。理趣的对立面是理障 ,它们在思维机制、言说方式、意蕴指向及给人的感受上都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玄言诗的发展过程与玄学的发展过程具有一种基本同步关系。玄言诗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玄言诗以东晋孙、许、谢(安)、王(胡之)等人的诗作为代表,与向、郭玄学的理趣相为表里;广义玄言诗分别指东晋前与“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趣相一致的嵇、阮的诗作和义熙后超越向、郭玄学并渗入佛学思辨理趣的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诗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晋宋易代时期的玄学中人,大谢的山水诗与乐府诗均是表现玄思的重要平台。仔细阅读会发现在此玄学以“赏心”结谛诗中,玄言理趣乃大谢用心刻削之果。大谢用诗歌讨论了“薄游”不受欢迎的理由;探讨了什么是真隐逸;呼告了他所推出的疏散应是什么境界。总之,一部谢灵运诗应是玄言荟萃的场所。关于“赏心”的构建,景、情、理关系的处置,什么是“真游”,隐者何为,快乐风范,大谢一生将这些命题逶迤于人生旅程中。  相似文献   

17.
宋诗重理趣。理趣即义理和情趣的统一。宋代诗学有关义理的学说经过了四个阶段和三次飞跃。张载和程颐从哲理的高度论述义理。苏洵提出“风水相遭”的文章学命题。苏轼提出了“有为而作”的诗学命题 ,从本体论上说诗。叶梦得提出了“兴当时事”的诗学命题 ,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上说诗。贯穿在此四阶段和三飞跃之中的则是《周易》所倡导的认识原则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的诗学是其哲学的一个部分,他对“诗”的认识与其对“道”的体认具有基本一致的向度。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冯友兰诗学进行梳理。首先冯友兰认为诗是与情感相关的,诗所写的是具体的情感和事物,但以此所表显的却是情感之“理”,也就是情感之所以为情感,或者说情感的共相和类的特征。传统的比兴手法正可以表显情感之理。最高明的诗能表显哲学的最高本体“大全和道体”,而要作到这一点,诗人必须具有风流的人格,风流的人格也就是人生最高境界──天地境界的审美化。正因为诗能表显理和道,所以诗可以作为一种哲学的言说方式即诗性的言说方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言说方式应该和逻辑推理方法一样,成为未来哲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的佛理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纯粹演说佛理,表示对佛理的深切体悟与自己的宗派倾向,且展示其时佛教发展大势;另一类,则是在言理中加进景物的描写,景与理相合相融,使作品具有文学的情味.柳宗元的佛理诗,又与他的贬谪经历紧密相连,贬永州时的作品,因回归朝廷的希望尚存,在言理之中,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冷静与平和;继贬柳州,对回归朝廷彻底绝望之后,作品借佛理、佛教中事,来表现其内心凄怆哀怨之情,与其诗骚怨的主体风格相合.  相似文献   

20.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朱靖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对于唐诗与宋诗的区别,历来已有定评。唐诗重性情,以形象韵味取胜;宋诗重说理,以议论理趣见长。所谓宋诗的“议论化”,是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它以议论的概括方式进行诗歌创作;而“理趣化”,则是指诗歌内容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