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4,(8):27-28
构建"158"救助管理网络 构建救助管理网络是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具体体现,是做好南京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为此,从救助管理工作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
正"跑站"是指某些社会不良分子以跑救助机构骗取救济为生的乱象。跑站行为不但干扰了救助工作的正常运行,还使有限的救助资金落入不劳而获者手中。就笔者所了解的几个救助机构的救助情况来看,一年内重复求助者达到一半左右,其中不少都是恶意骗取救助,并以此为生的跑站人员。为什么跑站乱象越演越烈?其原因有三。一是临时救助相关制度设计有缺陷。现行的《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2014年新颁布的《社会救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4,(8):25-26
设置救助站点 建立点线面结合的救助管理网络 为使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实际出发,设立5个救助站和14个救助咨询接待点,通过"5站14点"的动作,理顺了救助工作"入口"环节,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点线面结合的救助管理网络:一是将原有"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和"萝岗分站"改造为萝岗救助总站和市区救助分站(增城市以及番禺和花都两区分别设救助站),具体  相似文献   

4.
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针对救助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以民政部"积极救助"方针为指导,大力推进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截至2008年底,市区所有街镇与郊区区县政府所在地街镇已全部设立社区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初步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现代救助管理服务网络,为有效维护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创建和谐上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工介入救助是救助管理的必然趋势如果把救助管理分为简单救助和深层救助两类的话,那么,社工介入的救助管理就可以被认为是深层救助管理,因为社工理念是"助人自助",实施的救助侧重于心理方面;而目前大多实施的救助仅仅满足于吃、穿、住等身体方面的救助,这种救助管理的模式实际就是  相似文献   

6.
救助集锦     
《社会福利》2004,(10):54-55
杭州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 推出新举措 一是出台《杭州市救助管理工作意见》,向广大市民宣传救助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各部门的职责。二是开展"市民义务劝导"活动。由民政等部门面向社会招募组织热心市民,建立义务劝导队,辅助配合七支小分队,对流浪乞讨行为进行义务劝导。向流浪乞讨人员分发救助服务卡,进行面对面的告知、劝离,做到发现一个、劝导一个、救助一个。三是设置救助引导牌。安装了印有救助条件、救助管理机构地址及求助电话的救助引导  相似文献   

7.
"两难"问题 2003年8月,强制性的收容遣送转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之后,在滞留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中出现了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关爱型救助制度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目前,全国救助机构数量已发展到1351个,其中承担跨省接送任务的救助管理站有176个,协助救助机构为受助期间突发急病的受助人员提供医疗救治的定点医院1133家,经过基础设施改建、新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52个,全国年均救助量基本稳定在120万人次左右.救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发展之快,队伍素质提高之大有目共睹.但是,伴随着救助机构自身欣欣向荣的发展,被戏称为城市脸面上的疥癣--乞丐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山西省得以逐渐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但终因社会救助缺乏统一的救助法规、现有政策法规出自不同部门、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多重部门操作等原因,目前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立足于山西省社会救助现状,针对目前山西省社会救助立法、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建立山西省新型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4,(8):30-31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一年。变强制性收容遣送为关爱性救助管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新的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对解决社会困难群众生活问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4,(12):33-36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一年多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领广东省救助工作的改革和开展,并将救助管理工作列入广东省实施的"十项民心工程"内容之中。广东省民政  相似文献   

12.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4,(10):46-47
自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新型关爱性救助制度以来,全国共有经改制转换和新建的救助机构909个,其中由地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管理的有369个,由县级民政部门管理的有540个。各地救助管理站规模大小不一,功能繁简不同,这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设施基础。出乎预料,实施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制度以来,受助人员并未蜂拥而至救助管理站,相反有的救助管理站出现了无人上门求助的反常现象。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如何建设救助管理站问题予以深思。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4,(9):12-41
在全国民政系统高扬"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旗帜,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兴旺,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探索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民政部于2004年9月8日至10日在青岛隆重召开了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副部长杨衍银作了重要讲话,山东省民政厅等18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59个单位提交了书面经验交流材料。无论是典型发言,还是书面材料,都浓缩了全国民政战线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新经验、新思想、新做法。本刊特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综合议题及城市低保、农村社会救助、扶贫超市以及捐助等单项议题,凝聚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救助管理当前面临的难题 一、救助对象在短期内难以甄别 核实求证是体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该救助的一定要救助,不该救助的不应救助”基本原则的重要手段。有部分求助者抱着骗助、冒助钻政策空子的心理不肯说出真实情况;有些因务工不着,发生临时生活困顿而寻求救助的人员,他们羞于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状况,在  相似文献   

15.
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救助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两年来,各地不断加强救助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救助服务体系。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在城区设立了救助管理分站或咨询站点;郑州、成都等城市在街道、社区建  相似文献   

16.
相关链接     
《社会福利》2003,(8):32-35
2003年8月1日,伴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发布的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原有的883个“收容遣送站”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施行6个月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858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救助管理站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在丰富救助工作内涵方面,他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初,上海市在浦东新区开展救助管理进社区试点工作,拓展救助管理工作领域,将救助管理融入社区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救助管理服务网络。2005年8月1日,《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3周年之际,上海首批街镇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率先在浦东新区梅园、金杨两个街道挂牌运行。3个月后,又在沿江14个街道、镇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4,(12):27-28
2003年8月以来,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迅速实现了由收容遣送向救助管理的制度跨越,辽宁省的主要做法是:做到"四个到位"创建良好条件 由收容遣送向救助管理转变,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辽宁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8月1日实施新型救助管理制度至今,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以"真诚救助,热心帮助,有困必帮,有难必助"为宗旨,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救助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