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老红军战士霍钟秀同志新出版的诗词选《花明集》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这是一部描绘大革命年代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生活的壮丽画卷和史诗 ;也是一部歌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赞歌 ;更是一部颂扬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的颂歌 ;还是一部对生活、生命充满热爱、激情、向往和追求的恋歌 !诗集不仅使读者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而且得到了美的艺术熏陶 !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少数民族宏伟的英雄史诗画卷中,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格萨尔与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英雄江格尔是藏蒙两族人民在长期民族发展过程中塑造出的两个不朽的英雄典型。这两个艺术典型,既具有英雄时代的共同特征,都为氏族部落的统一繁荣而战,为铲除邪恶、保卫领土而战,刚正勇武、本领超人,同时他们又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3.
《诗经》三百,大约产生在周武王至周敬王时期,绵延六百年左右。就空间言,大致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地区。如果说,古希腊荷马史诗被西方人奉为圭臬,是现今人们认识西方社会上古文明史的窗户,那么,我国的《诗经》则是用诗的语言向人们提供了更为绚丽多彩的我国上古社会历史生活画卷。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寻觅到西周社会前期历史发展的踪迹。同别的史诗不同的是,西周“史诗”是通过大量景物描摹,再现周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各个时期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4.
柳青于1951年出版的《铜墙铁壁》,是一部最早书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尚严肃的史诗品格。在此作品的评价史中,“史诗性”长期遮蔽“史诗”,造成作品遗落在新中国文艺经典行列之外。作为建国史诗,《铜墙铁壁》是用文学的方式,既高度关怀建国政治,又创造性地呈现了建国政治中丰富的“历史人心”状态。作品描写主人公石得富在战争中的一系列行动,既展现出人民英雄的心灵史轨迹,又彰显了人民战争的历史正当性源泉,即人民自身的身心安顿。“安心”品质,既奠定了新的中国,又锻造了新的人民。其文明论意义,正是以文学方式探讨了新中国的“性与天道”这一立国根基问题。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7,(1):24-24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当代杰出的诗人。其政治活动、军事活动造就了毛泽尔独到的生命体验,而体验感悟的独到又直接成就了毛泽东大气磅礴、雄奇瑰丽的诗风。毛泽东诗词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激荡着时代的潮汐,是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艰难奋进的壮丽画卷,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史诗。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国民间文学界出现了“神话热”、“史诗热”,全国的、地区的有关学术讨论会先后召开多次,发表了不少研究文章,出版了不少学术专著。这对于建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神话学和史诗学,无疑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这形势下,神话和史诗研究怎样才能前进一步,深入一步,这就成了民间文学界所普通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在贵阳花溪召开的“贵州神话和史诗学术讨论会”所讨论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下,正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中国史诗研究存在三大问题:缺乏明确的学科目标,受西方中心论束缚,第三者的必要参照缺位.其发展思路是:以大国学术应有的胸怀,将中国史诗研究纳入国际大视野,明确其前进目标;自觉以印度史诗学为参照,实现中印史诗研究互动;更新思维,与时俱进,用发展的、整体的观念指导研究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壮美的大自然意象是古今中外诗人描摹、歌咏的对应物。“长河落日园”的壮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景,乃至普希金笔下“滚动着蔚兰色的波涛”的大海,莫不融进世界史诗的画卷。而主宰大自然之神的太阳,更是浪漫主义诗人喜爱的抒情对象。光辉普照环宇的太阳,是万物生命之源。那炫目的光波,炽烈的力度,都深深震撼了我国  相似文献   

9.
彝族“支嘎阿鲁”史诗母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嘎阿鲁"史诗,有着其他英雄史诗所具有的英雄奇特诞生母题、与恶魔争斗和征服母题、英雄的神奇婚姻母题、英雄救母母题等等,并有自己的独特性,体现着南方英雄史诗的文化英雄特征。这些母题充分说明了"支嘎阿鲁"史诗的英雄史诗特性,也反映了彝族民间文学与世界英雄史诗的可交流性。对跨省传承的"支嘎阿鲁"史诗母题进行研究,可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揭示彝族史诗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古时期和古希腊都存在着史诗吟诵的制度和风俗,也有专门从事史诗吟诵的"诗人"和史诗演述的场所,并且二者在一定时段上均与图画密切相关。然而,因为中国古代历史意识和史官制度的早熟,从而使史诗吟诵者和史诗演述活动不同于古希腊而成为一种政治舆论和族群认同的方式,史诗的功能也不同于古希腊的重娱乐而偏向于政治化的实用功能,这种不同最终导致中国上古时期史诗具有为祭祀服务、文本简要、看图唱诵等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到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一场殊死斗争。这场战争的画卷波澜壮阔,其中每一个细节都是紧张的,生动的,充满了悲壮感;而每一场胜利,都是序曲,是新的战斗的准备。革命政权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献出了生命和鲜血的斗争,才迎来新中国的诞生,从而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值此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本期特刊出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一常务副理事长、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省委统战部原部长肖耀堂先生忆述当年兴宁坭陂圩战斗情况的文字,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2.
史诗作为神话、传说、历史和诗的综合体,代表着英雄时代审美的最高成就。在史诗中,古老的神话体系,依然在史诗叙事中闪耀光芒。尽管神话依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史诗中神话叙事的改变却在所难免。可以明显地看到,神话叙事在融入史诗的过程中已然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回鹘史诗《乌古斯可汗》中,可以辨析到西域狼祖神话叙事在史诗时代发生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3.
“支嘎阿鲁”史诗,除有着其他英雄史诗所具有的英雄奇特诞生母题、与恶魔争斗和征服母题、英雄的神奇婚姻母题、英雄救母母题等外,作为彝族英雄史诗,还具有明显区别于以蒙古—突厥英雄史诗为代表的、自己独特的英雄史诗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彝族“支嘎阿鲁”的英雄业绩在于个人的创造与对部族的拯救,而非部落的掠夺与复仇,体现着南方英雄史诗的文化英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军乐队奏响了气势雄庄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从此,这支节奏明快、振奋人心的乐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音乐形象而逐步深入人心。 那么,这支昔日电影的主题歌是怎样被确定为代国歌的呢?这得从开国前的政协会议说起。 徐悲鸿积极提建议 自1949年6月起,为了迎接和筹备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世界许多民族国家来说,史诗无疑是一个重要文类.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通行着非常狭隘的史诗观念,这种观念是以古希腊史诗为范例的.问题集中在什么是史诗、什么不是史诗.中国史诗体量巨大、类型多样,至少在形式上是多样的、演述是多样的、受众是多样的、社会功能是多样的.我们要根据多元的史诗传统,树立多重选择的研究视域,为世界史诗研究提供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一名闻国内外的《格萨尔主传》(简称《格萨尔》,下同),卷幅浩瀚,结构宏伟,人物众多,无论从它的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讲,都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它以主人公格萨尔的战斗一生为中心,向人们展现出广阔雄浑的民族历史画卷,因而它也是一部研究藏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风俗、历史、语言和文学等各方面的宝贵文献。正因如此,国内外介绍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历史已长达二百多年,在我国,虽对这部史诗注意较晚,但近年来也兴起了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史诗,是毛泽东性格、精神、理想、信念与愿望的载体与凝聚。吟诵毛泽东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绚丽的人格魅力,并给予人前进的动力,从而使人变得崇高。  相似文献   

18.
从藏族史诗《格萨尔》研究的多种文献出发,在梳理了翻译、艺人和诗学及史实性等问题后,可以发现以往对《格萨尔》史诗的研究侧重于史诗文本和吟游诗人。但遗产制度塑造了更广泛的传统实践知识,《格萨尔》史诗在以多样的文化形态传承着。以谚语和本土化微观叙事为例,谚语使《格萨尔》独立于正式的表演语境之外,成为日常口头实践的一部分;非正式的微观叙事则将《格萨尔》史诗与地方联系起来,形成了更广泛的藏族文化圈。这些与《格萨尔》相关的体裁生态系统展示了史诗知识是如何超越遗产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19.
柳亚子是旧体诗词的殿军人物,他的诗称为“史诗”,史诗揭示了柳亚子本人的思想轨迹,反映了深广的社会内容,蕴蓄着众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应秀梅 《金陵瞭望》2009,(22):44-47
南京,一座特别的城市。她古老,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数不清的文人骚客,读不完的诗词歌赋,看不尽的风光名胜,都在这个舞台上各展风骚。她现代,高楼耸立摩天,商铺鳞次栉比,霓虹流光溢彩,装点着新南京的壮丽画卷。这,就是南京,一座能让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之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