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书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乞大"和"朴通事"都是朝鲜流传很久,影响很大的汉语读本.根据朝鲜文献记载,这两部书在十五世纪初叶已经广泛流传."李朝实录"世宗五年六月(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礼曹据司译院牒呈启:"'老乞大'朴通事'前后汉'直解孝经'等书,缘无板本,读者传写诵习,请令铸字所印出."从之.  相似文献   

2.
朴趾源是朝鲜十八世纪杰出的实学思想家和现实主义文学家,在朝鲜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他用汉文写作,也来过中国。但这位深受朝鲜人民尊重、为朝中文化交流乍出贡献的作家,至今还很少为中国读者所知晓。兹就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作一初步的评介。朴趾源出生在朝鲜李朝封建社会的末期。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朝鲜,曾被认为是李氏王朝的荚、正“盛世”。实际上,这一时期朝鲜农民对丙班阶级的斗争以及两班内部的矛盾都十分尖锐、激烈。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更加速了封建基础的瓦解,李朝封建制度正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中,各国使者络绎不绝地前来北京,留下大批对沿途城镇及社会风情的相关记录。由于这批文献绝大多数均以北京为目的地,故可统称为"燕行文献"。不过,由于东亚各国与中国的密切程度不同,各国乃至不同使者之间的汉文水准参差不齐,故而迄今尚存的燕行文献之学术价值亦遂极不相同。总体而言,朝鲜使者所留下的燕行文献最为翔实、生动。不过,少量琉球文献亦颇值得关注,晚清蔡大鼎的《北上杂记》即是一个显著的例子。蔡氏由福州北上入京,书中记录了沿途所见所闻和观感,对北京的城市景观、风土人情、生活日用既有概述性的描摹,又有近距离接触留下的个性化记录。在清代,福州是琉球国人登陆中国的第一站,当地有柔远驿(琉球馆)及琉球墓地,不少琉球人均将福州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上杂记》在描述燕京风土时,时刻都会想到数千里之外的福州。蔡氏对社会风俗的描摹,潜意识中多以福州为其参照背景。  相似文献   

4.
《朝鲜王朝实录》真实记录了朝鲜王朝自1392年建国至1910年灭亡绵延五百年的史实,是研究朝鲜与东亚各国历史及关系的基础资料。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传入古代朝鲜半岛后,引起了朝鲜文臣们的高度重视,他们大力推荐《文选》,一度欲将《文选》引入李朝的科举考试科目,这些在《实录》中都有体现。《文选》对李朝时期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朝鲜王朝实录》所见资料可以窥见《文选》在朝鲜李朝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退溪(1501—1570)是朝鲜李朝时期的哲学思想家、教育家,朝鲜朱子学的集大成者。退溪继承和发挥程朱的理学思想,建立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理学体系,即退溪学。他的学术思想在李朝时期,一直是李朝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给  相似文献   

6.
仅仅靠中国资料来解释中国,是否就已经足够?乍看上去,这个问题只涉及了处理历史资料的范围、技术和方法。实际上,背后却是一个如何"理解"或者"诠释"中国的大问题。多年来,朝鲜和日本文献中大量关于中国的史料,除了少量朝鲜汉文史料之外,很少被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者关注。可是,这些史料不仅能够给我们提供新资料、新文献,而且可以给我们反观中国提供新视角,只有关注到那些时代日本和朝鲜对中国的观察和记录,才可以真正地从"异域之眼"来观看中国。比起差异明显的中西对比来,也许周边与中国的对比更加重要,因为透过原本一体的"同"和看似细微的"异",更能看清各自文化的特征,也更能够理解这一看似原本同根的文化,是如何经由历史和时间的放大,渐渐演变成难以弥合的鸿沟,这也许更加能够促进我们对于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7.
朝鲜文人李海应《蓟山纪程》记录其在沈阳拜访程伟元的全过程,并保存有程伟元一首诗,该诗也是迄今所见程伟元惟一诗作。李海应日记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极大地丰富了程伟元的家世生平资料。朝鲜李朝时代流传下来了大量用汉文记录的"燕行日记",从中可寻觅与《红楼梦》相关的资料,并取得突破性的新发现,为新世纪中国红学研究作出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词作为一种从中国传入的特殊文学体裁,在朝鲜文苑中呈现独特艺术魅力,成为朝鲜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从高丽朝到李朝末年近一千年的时间,词作仅存一千余首,还不及朝鲜一个多产诗人诗作数量.通过研究发现,朝鲜词文学不发达,与语言、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军事、外交、政治、思想文化等深层次原因密不可分.探究朝鲜古代词文学不发达的成因,对揭示朝鲜词文学发展规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贾顺先李退溪名,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1501年),去世于李朝宣祖四年(1570年),相当于中国明代孝宗、武宗、世宗、穆宗这段时期。由于当时中朝两国是非常亲密的友好邻邦,中国的文化对朝鲜有很大的影响。朝鲜的一批学...  相似文献   

10.
申纬是朝鲜李朝后期著名诗人,其汉诗有着浓郁的中国情怀。在他的笔下,充满了对中国悠久而灿烂文化的景仰之情。申纬之汉诗平易质朴,但其中所流露的对于中国的热爱却是真挚感人的。  相似文献   

11.
唐明小说与金时习的《金鳌新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明小说与金时习的《金鳌新话》王晓平研究朝鲜、韩国文学史,不能不研究从高丽朝到李朝时代的汉文小说;研究汉字文化圈的文化与文学交流史,也不能不研究从高丽朝到李朝时代的汉文小说。属于这一范畴的作品数目可观,不乏佳作。它们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亲戚和知...  相似文献   

12.
从李朝朝鲜时代著名的"黄嗣永帛书"事件说起,这里叙述的是19世纪初叶朝鲜、日本和中国在应对西洋宗教时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历史现象.重心是想通过19世纪初面对西洋宗教时的不同策略,观看同属于所谓"东亚"的三国在政治、社会与宗教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导致面对西洋宗教时策略的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还会多多少少影响到此后三国面对西洋"坚船利炮"时的不同态度.同时,还特别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重新评价近代史研究中的所谓"冲击-反应"模式;二是同样面对西方"冲击",需要追问为什么东亚诸国会各有各的"反应";三是如何在全球史背景中,重新审视近世"东海"即中国、日本以及朝鲜之间,由于加入了西洋因素而变得复杂和交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在朝鲜文学史上,李朝后期是中世市民文学的繁盛期。这时期的市民文学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兴起,显露出前所未有的新的时代精神,以与封建贵族截然不同的眼光去把握现实,创造出带有明显的近代色彩的文学世界,因此,科学地阐明李朝后期市民文学所体现的新的时代特性,对于从另一侧面探讨朝鲜文学史上近代因素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粗略宏观地考察李朝后期市民文学,就其文学活动、文学意识、创作世界所体现的新的时代精神作一初探。一朝鲜封建社会到了十八——十九世纪中叶发生了重大变化。自进入十八世纪以来,随着商品流通日益扩大,商业活动较发达的地区逐渐成为繁华的都  相似文献   

14.
清朝与朝鲜在鸭绿江地区的边境贸易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臻 《延边大学学报》2002,35(3):105-107
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中国清朝与朝鲜李朝在鸭绿江流域开设了中江互市及栅门后市。这是一场既有官定公市又有使行贸易、商人走私贸易形式的边疆互市,这种边疆互市促进了鸭绿江下游中朝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朝使臣的走私贸易对朝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中国明代时期,朝鲜与明朝之间的使臣走私贸易曾经十分活跃,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藩属关系,两国使臣的走私贸易也具有了不平等性质。作为个人行为,明朝使臣的走私贸易虽然具有"掠夺"性质,给朝鲜政府和人民带来经济负担和痛苦,但这种个人行为却与有着政府背景的朝鲜使臣的走私贸易共同解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在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客观上起到了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鲜社会的的开放。  相似文献   

16.
《四声通解》是朝鲜李朝时代编撰的供朝鲜人学习汉语汉字用的语文辞书 ,此书的体例仿照中国明朝的《洪武正韵》而略有改变 ,书中记录的明代汉语标准音和俗音、汉字正体和俗体 ,以及大量的明代口语词和词义 ,在汉语史的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是中朝关系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变化时期。日本的迅速崛起及其对朝鲜半岛的扩张,使传统的清朝与朝鲜李朝之间的封建宗藩关系遭到空前挑战。严峻的现实迫使清朝政府和李朝统治者不得不作出反应。本文试就李鸿章代筹朝鲜与西方国家签订通商条约问题,对洋务派的外交活动做一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当时朝鲜知识文人和统治者对《四库全书》的不同认识和看法以及李朝后期文学创作和文体的变革,揭示《四库全书》给朝鲜文坛带来的巨大影响:当时朝鲜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而统一文学思想,提倡使用纯正文古文体,但这一主张遭致朝鲜文人的反对和抵制。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叙事与战争叙事是抗美援朝文学的表现主旨.但这场战争的域外性质,又为抗美援朝文学提供了异域想象的另一种空间,域外风情叙事是其显在特点--对朝鲜锦绣河山和人文之美的描摹状写,无处不渗透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和审美情趣.中国情结尤其浓墨重彩于书写朝鲜妇女儿童,她们与中国军人构成"亲人"关系的想象认定,照见中国军人的亲情缺位、亲缘期待和角色定位.游子情结、游客心态的观察视角或明或暗地隐现于文本各处,无不牵扯着叙事者回望祖国的故土情绪,回旋着自我的情感诉求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蕴,是中国作家身处异乡而始终"乡音未改"的民族心理和故园情结的执着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据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12次会议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了47个项目,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也成了"世界记忆"。这些古籍中不仅包括朝鲜李氏王朝时期儒学家的著作,例如李朝时期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朱熹理学选集《朱子书节要》、《圣学十图》等,也包括一些原汁原味的中国儒教经典,例如朱熹和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对此,不少国人都有一种"酸楚",甚至是"愤怒":中国的儒教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