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历史演进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多边外交”,一般是指通过国际组织、国际会议进行的外交活动和国际合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逐渐深入的,中国的多边外交战略是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调整的。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必须积极地参加多边外交活动。首先要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次,要实行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要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发挥中国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地区性多边外交的发展;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并将此作为中国多边外交的基本立足点;要积极发展同世界其他大国间的多边合作,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自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外交充分显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努力实现中国内政外交的建设性互动,寻求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综合平衡,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世界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通过国际互动机制(如多边组织、会议、条约)解决问题,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因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倡导和推动民国政府参加多边外交活动。同时,作为民国政府的代表,顾维钧精通国际法,又深谙现实主义外交之道,在多边外交实践中巧妙掌握"原则"与"让步"的分寸,为收回国权、声讨侵略、争取大国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国际舞台上有了中国的声音。尽管多边外交有不尽人意的一面,但我们不应因此忽视外交家利用多边外交为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国力增长期间开始着手加强国际组织人才派遣的机制与体系构建。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随着国力减弱及其导致的国际地位下降,日本开始调整外交政策与实施方式,更加重视利用多样化外交手段开展多边外交,并从制度、资金等多方面强化国际组织外交。在通过实施政府开发援助加强国际组织外交的同时,日本采取增加向国际组织派遣青年专业职员(JPO),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等方式构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派遣体系。在重视增加派遣人员数量的同时,日本近年非常重视国际组织人才层次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日本加大吸引国际组织入驻的力度,在气候变化、环保、脱贫等领域较为有效地提升了其在国际组织的外交能力与议题设置能力。日本采取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有利于提升其外交软实力、加强国际话语权。现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不断融入全球治理体系。这一进程中,中日两国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并存。理解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及其人才培养与派遣机制,不仅可以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区域合作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构筑战略性双边及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5.
多边能源外交已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趋势,中国多边能源外交发展迟缓,亟待加强。新能源安全观是中国多边能源外交的基本指导原则。中国多边能源外交经历了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双边能源外交基础上发展起来。中国多边能源外交途径多样,领域宽泛。但中国多边能源外交的不足也很明显,在后续发展中须坚持国家利益诉求与国际责任义务相协调,加强能源外交力度,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6.
方长平 《国际论坛》2012,(3):58-62,81
本文系统考察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联合国外交的曲折历程,据此总结了中国联合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中国的联合国外交不仅奠定了中国多边外交基础,而且培育了和平发展时代中国外交基本气质,对于中国总体外交有着重要贡献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是宣传和谐世界理念、开展和谐外交的中心场所;以周边为腹地的地区机制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和谐周边、和谐亚洲的地区框架;跨地区、跨洲际合作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全方位合作、实施和谐世界战略的有效手段;以议题为导向的会议论坛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途径,是承担国际责任、推进全球治理的现实渠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是严重的跨国环境问题。在联合国主导下,世界各国就有关环境问题,举行了多次谈判和国际会议,并达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即"环境外交"因此产生了。但是,有关全球环境外交的谈判从未一帆风顺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有关减排责任问题上进行了持久的对抗和博弈。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环境问题对世界尤其是东亚周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世界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和区域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本文从联合国主导下的环境外交的发展与国家责任争辩的演变出发,结合东北亚地缘环境问题,探讨中日韩三国环境外交的发展动力及其相关问题,认为东北亚三国的环境外交合作过程,正好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外交的博弈模式,与其长期争论不休,不如切实开展中日韩之间双边或多边环境合作,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中国开始参与解决发生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主要途径包括三类:多边外交、双边协调努力和驻苏企业发挥作用。三种途径的相互关系是:借助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参与解决问题的进程,有意识地与其他区域性组织配合引导议题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加强与美国在关键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借助中国—苏丹政府的双边接触、中国驻苏企业的积极影响,促进苏丹政府政策调整。在此基础上,再在联合国框架内确定政治解决的具体方法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0.
多边国际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作为组织日常工作的施行者往往在某种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母国价值观念或关注母国利益。长期以来,许多多边国际组织中都存在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工作人员占据重要职位和来自发展中国家工作人员代表性不足的现象。近年来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弱势地位也在许多国际组织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通过对联合国系统中人事数据的分析和对中国籍工作人员的访谈阐释了现阶段中国工作人员在联合国中的现状,并且探讨了从国家层面应该如何改进目前状况,向国际组织输送更多合格人才,推进国际组织的管理更加多元、包容、高效。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积极发挥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主要场所。联合国作为全球核心制度的社会影响力、中国对自身地位的关注以及中国规范与原则和联合国某些规范与原则之间的互补性可以解释中国行为的这一变化。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安理会的制度设计有助于中国实施对某些行为的限制和许可能力,以及对特定行为赋予合法性或削弱合法性的能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能够有效运用联合国大会体系表达其广泛的政治和道义诉求;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积极参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非战斗力量走出去及其能力建设也很有助益。中国积极介入当地的斡旋外交,在收益上存在不确定性。总的来说,中国更多参与联合国的部分核心活动所承担的国内与国际成本相对较低而潜在收益巨大,同时,联合国也是中国可以有效依托的表达其世界观与全球秩序观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冷战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中国广泛参与国际机制,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拓展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多边外交。这一政策的发展,在过程上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也是观念更新的过程;在规模和程度上具有全面但明显的不平衡性;在原则上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特点和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和身份。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最重要而成功的举措之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有义务承担起维持世界和平的责任,中国外交政策的和平性也决定中国必须参加维和行动。参与维和行动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手段之一,受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和指导。从外交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上看,中国参与维和行动也必然包括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理念,是中国和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世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际社会共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中国推动构建和谐世界,要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在对外战略上与周边国家发展和谐友好关系,与大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发展中国家保持和谐合作关系,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等。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中国以亚太地区和联合国为中心,开展了积极的多边首脑外交。其具有力度不断加大、内容逐渐多元、外在制度完备、内在缺乏约束等特点。经济全球化、集团化和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则是中国开展多边首脑外交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模式,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政策选择的重要一环.从多边外交的实践看,中国的多边外交已形成了政府外交、议会外交、政党外交、军队外交和民间外交等多种形式.从多边外交的未来发展来看,发展多边外交最主要的在于可以使中国以积极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亚洲地区为数不多的中等强国之一,韩国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不断扩大,已成为本地区乃至全球事务某些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自身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国际趋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韩国把环境外交视为拓展国家利益以及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兴中等强国参与全球和地区治理的路径偏好。在政府相关机构的主导下,企业和市民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使韩国的环境外交政策与体制日益成熟。与自身的总体外交目标相适应,韩国的环境外交活动着眼于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层面,业已具备了较强的行动倡议和国际机制参与能力。基于其"可信赖的中等强国"定位,在环境外交领域韩国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桥梁角色已初步得到确立。中国在开展环境外交及周边外交过程中应对其予以更多重视,共同推进东北亚环境合作及区域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中国外交价值观成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突破某些西方国家国际话语权制约的重要指导原则.中国外交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思想的有机结合,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有机结合.中国外交价值观的基本脉络是:以"文明多元"为基本出发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原则,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实践途径,以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为追求目标.中国外交价值观提升了中国的道义感召力,增强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促进更为合理的国际话语体系及国际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应对气候变化是法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借以追求大国地位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减排压力小,能源转型优势突出,法国在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具有充分的自信。法国以"集体安全"理念和"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为指导,在重视国内气候治理的基础上形成了健全的气候外交机制,既通过联合国、欧盟等多个平台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也以非洲为主要对象,通过技术输出、鼓励公司参与等方式持续推进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援助。在赢得国际赞誉的同时,法国的气候外交也面临着诸多隐忧和挑战,国内利益团体的抵制、对外援助资金的短缺,势必对法国的气候外交形成牵制。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在国际多边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容纳国家数量最多、活动涉及面最广的国际组织 ,在国际多边机制的构成和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多边机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50多年的历史证明联合国作为最有效的国际多边机制 ,在冷战结束后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