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化论伦理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被归于道德哲学,它首先是一种哲学探讨,属价值论范畴。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发展之后,在西方出现了唯科学至上的倾向,试图用科学立场取代传统道德研究的学说层出不穷,进化论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但通过对进化论伦理学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它们对伦理学问题的回答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被归于道德哲学,它首先是一种哲学探讨,属价值论范畴。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发展之后,在西方出现了唯科学至上的倾向,试图用科学立场取代传统道德研究的学说层出不穷,进化论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但通过对进化论伦理学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它们对伦理学问题的回答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霍桑是美国19 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一位思想复杂而深刻的作家。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其小说可以看出:他始终如一地把对人性阴暗面的批判以及对伦理道德困境的审视与思考贯彻于自己创作的始终;其作品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人心之恶的揭示与对道德嬗变过程的书写,呈现出道德自律对人自身、他人命运以及社会的影响的重要性,他希望从人内在的力量出发去寻求一种有效的罪恶救赎方式以及一种解决人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的途径;其小说既富有现实批判精神,又兼具寻求社会和谐的审美特质,因而焕发出迷人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伦理学与实用主义伦理学是西方伦理思想发展中的两种典型形态,两者均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来建构自然主义伦理学理论,但又显示出不同的理论风格和特征。两种理论的相似之处,从根本上反映了它们各自所依的相近的经济、政治背景,部分地显示出西方伦理思想由中世纪向近现代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人性的双重性:即人性中的动物性(人的本性)和人性中的文化性(人的习性),来探讨孟子性善论的得与失。孟子看到了人性中的文化性,强调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孟子性善论也是有缺陷的:以人的习性来代替人的本性,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性善恶问题,是历代思想家无法回避的哲学命题.孟子主"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董仲舒、韩愈倡"性三品",宋理学家持"义理之性善"、"气质之性恶"的观点.清代学者焦循以"智,人也;不智,禽兽也"为立论基点,力辨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7.
8.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孟子所谓的人性的善主要指人性的"四心",即四个"善端"。孟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性善论"作了规定和论证,并指出了后天道德修养对保持人之善性的必要性;"性善论"思想中对人的社会属性、道德自觉性的重视等思想,为后世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面临着一些形而上和形而下不同层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生态伦理学之人性基础的理解,这就是人性系统中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及其间内在和谐的完整存在,以及人性系统与外界环境特别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生态伦理学最根本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人性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性善、为善与成善三个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环节,使孟子的人性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体系。而在这一思想体系之中,孟子的性善论才能得到全面的诠释与解读。性善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构建生活的一种方式、治理国家的一种方略。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讲座》一书以一种全面和开放的人性为观点,从人是自由与自然、理性与感性及真善美的统一三个层面来思考伦理学的原理、历史以及中西道德比较中的疑问.该书作者在解答伦理学的理论与现实难题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伦理学的期望,即走向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理想人格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中探讨的重要内容,孟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是就道德意义上而言,从人皆有善端的思想出发,论证了理想人格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善、美;浩然之气等道德品格。并提出了关于人格修养方面的一系列方法。孟子的理想人格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作为人生哲学,注定与人性具有特殊关联.而人性既不体现为单纯的自然性,也不体现为单纯的精神性,而是处于自然性与精神性(或者说物性与神性)之间.这是人性的张力结构.如果人性仅仅等同于物性,伦理学就是多余的;如果人性仅仅等同于神性,伦理学也是多余的.正是因为人性是具有物性与神性的复合结构,伦理学的诞生就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除了具有伦理和政治价值取向外,还具有通权达变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古代权变管理大师",其思想中充满了现代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如对权变重要性的认识,以时间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空间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对象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条件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时局为转移的权变思想。所有这些,显示出孟子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具有丰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休谟的伦理学认为,人的品格对于行为以及支配行为的原则具有优先权:有德性的品格指导和迫使人们审慎地实践。在传统的功利主义的伦理学或康德的伦理学中,品格从属于实践的审慎:德性仅在激发有德性的行为时才被需要。而有德性的品格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用“自爱”这个术语来理解的。一个有德性的人的自爱使他能够适当地估计实际的情况并且展示在这种情况下所需要的德性。尽管如此,休谟的伦理学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仍存在着重大的一致性,因此休谟的伦理学也是一种德性伦理学。  相似文献   

16.
孟子以性善为人性本质,同时,人性的生成中也潜存着后天习性面向。基于动态人性观的视域,考察孟子人性论发展的一种可能;在人性立论层面,孟子人性论并非现成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生成的;在人性面向层面,孟子人性论潜存着后天习性,由于后天习性的介入,人性面向也由应然转向实然;在主体工夫层面,孟子提出“思诚”联结“诚”与“思”直接面向后天习性,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开显主体的切实道德践履。同时,这一过程也即是孟子人性论的生成与完成,其潜存面向也为孟子人性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孟子是具体人性和实践伦理学的发现者和创始人,他是第一位真正将伦理的普遍视野和人道观念与人具体、实际的需要相结合的伟大思想家,这种结合正是施韦泽非常强调的。在全球化时代,需要发现一种新的途径来扩展应用伦理学的方法,以强调新的世界范围的功能毗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从伦理上来说,全球化引发的剧烈变化呼唤一场发生在我们伦理思想领域以及伦理实践和人道主义实践中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除理性在道德领域的危机,叔本华以意志本体取其而代之.意志是叔本华伦理学体系的核心范畴,也是叔本华视野中伦理学建构的出发点.叔本华在对意志范畴进行阐述时,表明了意志本体代替理性本体的伦理学意义,建立了非理性主义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化"进化论"的竞争观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学观念中始终潜存着"革命--救亡"的躁动心理,因而启蒙就呈现出了既犹疑又急切的态势.综观五四新文学,"救亡"是当然的主题和宗旨,也是文学先驱们难以释怀的情结;"启蒙"则是主旋律和表现手段,担承了更多的为救亡服务的民族责任.  相似文献   

20.
孟子以性善论和王道仁政为理论基础,将古代的"重民"思想发展为"贵民说"。"贵民说"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民本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孟子的"贵民说"论证了"民"是政权转移的最终决定力量、民心向背对政治统治成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据民意选贤举能的政治主张。"贵民说"作为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从理论上调整、阐释了天与民、君与民的关系,第一次较详细地阐述了民贵君轻、君权民与的思想,起到了对统治者暴政的限制和对被统治者革命权的肯定。孟子的"贵民说"和民本思想作为传统民本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对正确理解我们党的治国理念和认识党的治国实践有积极意义。孟子"贵民说"没有成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由其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