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合作中的产业转移问题——以泛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产业转移已成为一种经济现象.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重组和优化配置.但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产业转移是有条件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加快区域相互开放步伐,打破区域封锁,建立共同市场,在区域内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资本市场的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对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内涵剖析的基础上,从资金价格差异和资本跨区域自由流动两个角度对长三角地区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和测度.结果表明在长三角区域内资金价格还存在差异,但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近年明显上升,中心城市具有金融资源集聚效应但溢出效应不明显.因此,在借鉴欧...  相似文献   

3.
统筹区域发展 ,分解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 ,就是统筹东中西三大地带、行政经济区域与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域、经济核心区与特殊类型区域、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实践表明 ,国土规划是实现空间均衡的必要保障和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要完善国土规划体系 ,加强国土规划的薄弱环节 ,以实现区域统筹。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农村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等滞后于长三角地区,从长三角到安徽区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梯度。政府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农村拥有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构成了安徽吸引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借助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和要素向安徽地区的梯度转移,通过发展村域经济、科学规划园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完善投融资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发展机制、完善服务环境等措施,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之间、城乡经济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在对农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流转制度绩效显现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和外部环境目前并不完全具备。城乡统筹的思想核心和农地流转的条件内在一致,并为流转提供制度保障。提出新背景下促进农地流转健康发展的建议: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利益,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6.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在对农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流转制度绩效显现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和外部环境目前并不完全具备.城乡统筹的思想核心和农地流转的条件内在一致,并为流转提供制度保障.提出新背景下促进农地流转健康发展的建议: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利益,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7.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中国存在着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地制度、财政支农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六大制度障碍,这严重阻碍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消除这些障碍,即逐步统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立足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探索土地流转制度,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进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以加快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密集区发展正面临城市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趋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行政区划分割各自为政、制度与法规不合时宜等突出问题.对此,要在总结国际城镇密集区城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我国城镇密集区实行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统筹城市与区域发展、加强城市合作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本质要求;健全区域统筹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强调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把握主体功能区划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是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二元经济的新思路,在推进城乡统筹的进程中,要注意其阶段性、区域性的特点,不能不顾实际,强制性取消城乡各种制度的差别,这样不仅不能给农村有力的支持,反而会使本来就很脆弱的工业基础夭折。城乡统筹的突破点是城市化,但又不能盲目推进城市化,必须将城市化的进程和产业支撑相结合,通过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资源的自由流动,以产业为依托,带动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0.
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难以消除行政壁垒,欠发达地区应该更新思路,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实现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跃迁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开放条件下通过区域协同实现要素跨行政区域的自由流动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实现整体效应,是中国构建统一、无缝的国内大市场的必由之路。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协同发展还面临诸多困境。通过对国家级示范区——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在大量调研探讨民族贫困地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之关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户籍制度总是与一定的土地制度相适应。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与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具有生成上的交互性和目标上的共同性,二者共同起着控制人口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户籍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实现户籍平等、迁徙自由,但土地集体所有是实现户籍制度改革宗旨的制度性障碍。土地集体所有使农村形成一个个集体利益共同体,户籍是确定集体利益共同体成员资格的唯一依据,导致人口在农村的横向流动与城市向农村的纵向流动不可能。故户籍制度改革应该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实行联动,可以通过重新界定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范围实现城乡户籍的平等与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配置,在这里各种要素所有权的商品化是其能实现自由配置的前提条件。这样在诸生产要素中处于基础地位的土地要素的所有权商品化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从今天来看,实行土地所有权商品化的必要性正日益呈现,并且其实施条件也已基本具备。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措施合理,就能够顺利地推行土地所有权商品化的改革,为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障碍,主要包括区域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较大,跨区域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不健全、缺乏统筹协调,行政机制推动跨区域供给能力不足等。障碍的成因在于三省一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意愿不够强烈,长三角各地区利益关系难以协调,跨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单一。为推进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长三角各地区应转变理念,以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健全机制,以创新解决关键性问题;扩大参与,以包容凝聚多元性力量;创新手段,以科技助力区域性供给。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价定律,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新视角研究长三角金融市场行政边界壁垒的动态趋势、空间分布及突破重点等。研究发现:长三角部分城市间已不存在行政边界壁垒,但其他大部分城市的边界壁垒仍呈递增趋势,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各城市边界壁垒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离上海越近边界壁垒越小的规律;各城市的省际边界壁垒远大于省内的市际边界壁垒。壁垒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金融机构的跨区域经营限制和地方行政分割引致的资本跨区域流动信息成本增加等。长三角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推进重点在于建立长三角企业信用信息的完全共享,尝试建立跨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如联合发展银行、联合发展基金等,以进一步突破地区间的行政边界壁垒。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城乡、区域和谐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在此基础上构筑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市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向核心城市极化的趋势,在全国形成了三大经济核心,而各省级区域也围绕着“首位城市”极化。经济极化在中西部民族省区,体现得更明显。但中西部民族省区因为远离国家经济核心,无法有效分享国家经济核心发展红利,而在本区域经济极化的过程中,人口、资源、财富向核心城市集聚的步伐不一,导致本来就比较大的民族间发展差距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为此,各地应在顺应经济极化趋势的情况下,改变发展思路,加大引导少数民族劳动者向核心城市转移,探寻跨区域土地、人口、财政等协同分配,避免核心城市在虹吸周边地区资源、财富的同时,却排斥周边人口,以人均的发展均衡代替片面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重庆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先试,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及全国性的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从2000年开始,学者们已开始对重庆市统筹城乡的改革思路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区域协调互动发展问题、农民工问题和土地制度改革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勾勒出了重庆市统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治理”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数来衡量共同富裕,并使用了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解构长三角区域的共同富裕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的共同富裕表现为从上海向长江上游拓展,并沿长江沿岸城市演进,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规律;而溢出效应通过产业转移、教育投资、劳动就业和资本流动等因素实现,这些因素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构建即将全面推动,政府应当如何治理这一市场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对城郊和边远集体建设用地在“传统的土地征收”“增减挂钩政策下的间接入市”和“假定完全自由的直接入市”三种模式下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变化的研究发现:完全自由的土地市场实现不了改革初衷,增减挂钩政策也尚存改进空间。应以土地用途来明晰“间接入市”和 “直接入市”两种模式的界限,将直接入市的土地限制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在增减挂钩政策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并纳入独立工矿用地。  相似文献   

20.
开展农民工培训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培训工作是应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之前展开,还是在转移之后展开,是把重点放在农村,还是放在城市?实际上,要使农民工培训取得现实成效,还应本着城乡一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城乡两种教育资源,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